夫余人的习俗

昕瞳看历史 2023-02-17 18:40:07

夫余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建国后,夫余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上游及其支流两岸,傍河而居是为了取水方便,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夫余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衣食住行乐的习俗。

史书记载,夫余人衣着以白色为主,由于染色质量不过关,染料缺乏,衣服色彩比较单一。夫余贵族夏穿丝麻、冬穿裘皮。贵族喜欢用金银制品饰于头部来打扮自己,用以炫耀富有和地位。身着丝、毛织物,脚着皮革缝制的皮鞋。寒冷的冬季,他们外罩狐狸、貂皮等贵重毛皮缝制的裘皮衣御寒。

普通百姓依靠种植大麻获取织布的材料,这种麻布吸湿,散热性好,无论贫富皆爱穿着,麻是夫余人夏季衣料的首选。

注:图片与正文无关

由于夫余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上游及其支流两岸,平地多,山川少,给农业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粟、黍子、大豆、麦、穄子等农作物都是夫余人赖以生活的食物来源。

夫余的民居是半地穴式,室内呈圆角长方形,面积在20平方米左右。门多半朝南,便采光并防御寒冷的北风,屋中有两个椭圆形的灶炕,是保存火种、取暖和烧煮饭食的地方。室内有支柱支撑房顶,砌有原始火坑,没有窗子。与后来的"地窨子"相似。这种较小的居室,可能为一个家族所居。

还有一种近百平方米的大型半地穴式的房子,是氏族集体公共活动的场所。这种大房子的建筑比较考究,地面经过烧结,平整坚硬有助于隔潮。中心有火塘,供大家取暖。夫余的王公贵族则居住在用瓦、琉璃瓦等和刻有几何图案花纹砖搭建的宏伟殿堂内。

夫余人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有"兄死妻嫂"的习俗。但是女方死后仍与原夫合葬。人死之后一般停葬五月,以久为荣。流行厚葬,随葬物品为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和钱币等。死者有椁无棺,而且,杀人殉葬,多者数百人。夫余人对马十分崇拜和喜好,即使死后还选择马的一些部位或相关器物作为陪葬品。

夫余族有其独特的宗教信仰:"杀牛以蹄占其吉凶",牛蹄解者为凶,牛蹄合者为吉。

夫余人能歌善舞,史载其:"以腊月祭天,大会连日,饮食歌舞。

行人无昼夜,好歌吟,音声不绝。"夫余人使用殷历(起于周末而传于汉初的六种古历之一;亦指殷商时所用历法)。以殷历正月(汉腊月) 祭天,称"迎鼓",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连日"饮食歌舞"。有军事也祭天,是为了了解征战的凶吉。夫余族人均好唱歌,从小就唱歌,并且外出途中边走边唱,"通日声不绝"。

夫余人无固定文字,使用汉文不普遍,有事派人"传译",跪地以"手据地窃语"相告对方。会同(朝会)、拜爵(授爵)、揖让(见面礼)、升降(官职的升降)之礼,都是中原商周礼乐文化的遗俗。说明夫余受中原文化影响是很深的。

0 阅读:4

昕瞳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