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高级战犯黄维,被俘27年拒不改造,死后为何能葬在八宝山

曜瑞说历史 2023-03-28 12:57:04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北京市石景山区有一片神圣之地,许多革命先烈的英灵在此安息,这里就是我国规格建制最高、声名地位最著的八宝山革命公墓。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颇受争议的国军高级战犯黄维也埋葬于此。

他被俘后27年拒不接受改造,以至于有人至今无法理解他死后为何能安葬在八宝山?他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又和共产党又有着怎么的渊源?

投身革命

1989年初,黄维接到一通电话,接通后他的心中百感交集,原来这通电话是台湾方面打来的,目的是邀请黄维到台湾访问。

黄维挂掉电话后沉默良久,记忆中浮现了一张张模糊而又熟悉的画面,这让他的思绪瞬间飘回了数十年前......

1904年黄维出生在江西贵溪盛源乡的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亲英年早逝,小小的黄维早早就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他学习刻苦优异,但是因为家庭生活拮据进入了鹅湖师范就读,毕业后回乡做了一位小学教员。

当时国内军阀混战、百业凋零、民不聊生,国家处在崩溃破碎的边缘,黄维为此感到痛心疾首。

饱读诗书的黄维从小便有了自己理想的道德标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精神,激起了他的一腔报国热血。

之后的他除了教书育人外,开始在学校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与恶势力做斗争,也因此惹怒了当地乡绅,被迫放弃工作、远走他乡。

在外漂泊的过程中,他结识了自己人生道路的第一个重要人物——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

方志敏与黄维同是江西人,同是出生于普通的农村家庭,也同样怀抱救国救民的理想信念,二人相见后便志同道合。

后来经过方志敏的安排和介绍,黄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与俞济时、桂永清、陈赓等是同学。

黄维性格较为固执,又因为他曾经做过教书先生,比较迷信书本、墨守成规。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同学们逐渐的也了解了他的性格特点,这也为日后黄维的战场失意埋下了伏笔。

黄维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在讨伐陈炯明的东征中恪守纪律、勇于冲锋。

后又率部与孙传芳征战,获胜了龙潭战役,很快就得到了赏识和提拔,担任国民革命军的团长。

几年后伴随着国共的分裂,原本曾在同一个学校,甚至同一间教室一起学习生活的学子,却渐行渐远,分道扬镳。

黄维等人追随校长蒋介石追随国民党,陈赓、徐向前等则选择投身了共产主义。

1929年,北伐战争结束后,蒋介石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他也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明白在日后的作战中需要大量的军事人才。

此前表现出色的黄维也便成了培养对象,被安排在当时声名显赫的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

两年来的进修不止大大提升了黄维的军事才能和理论素养,同时也将蒋介石的政治思想牢牢地灌输在了他的脑内。

从陆军大学回来后,黄维又回到了11师,由于能力出色、表现突出,到得了蒋介石爱将陈诚的赏识和重用,将他擢升为旅长,并在之后的两年里参与了对红军的“围剿”。

在抗战期间,黄维曾经发现军粮供应的品质有着巨大的问题,有发霉或者掺杂石子的现象。

士兵们有反应吃不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士气。为了稳定军心,黄维一方面安排给士兵增加分发量,另一方面写信向上反映问题。

上面有人想把这件事压下去,于是派人暗中找茬,想让黄维就此服软,没想到黄维言辞激烈,表示自己毫无中饱私囊之处。

他愤怒地斥责国民党内部的腐败行为,还愤慨地表示,自己宁愿回去当一介农民,也绝不做这样的事情。

1937年,伴随着枪炮的轰鸣和火光的蔓延,日本帝国主义的蹄铁和装甲踏上了神州大地,漫长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此时的黄维正在国民党的安排下在位于大洋彼岸的德国深造,祖国的安危也时刻牵动着他的心。

淮海激战

旷日持久的战争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因为情况紧急黄维被召回国内,恰逢第67师师长李树森在战斗中受伤。

这一天的南京乌云密布,前线司令陈诚正在发愁第67师师长的人选。

此时,黄维正好到军委报到,陈诚知道后心中立刻有了合适的人选。

于是致电蒋介石请求让黄维担任师长,蒋介石召集黄维,询问他目前国内战事的看法。

黄维表示“日军装备精良且士气正盛,但其国小贫瘠,难以维持供给无法长期作战,采取持续消耗的作战方针必能成功。”

蒋介石颇为赞同,便让黄维接任67师师长,率部抵抗日军。

8月13日淞沪抗战打响,这场会战极为焦灼,其中最有名当属罗店争夺战。

因其战况惨烈不亚于一战的“凡尔登绞肉机”,也被称为“血肉磨坊”。

日军拥有强大的重炮火力以及海空优势,先以战机、重甲、战舰对地面进行大范围打击。

摧毁我军地面防御工事,然后利用烟雾弹配合步兵和机甲进行推进并阻隔援军,然后构筑掩体及防御工事防止我军反攻。

我军部队在武器装备上处于绝对劣势,又缺少重甲和弹药,只能利用夜色发起突袭反击,异常被动。

在此情景下黄维率领士兵坚守阵地、浴血奋战,期间遭遇日军十余架战机以及战车、装甲的猛烈轰炸,战斗异常惨烈,伤亡严重。

尽管如此黄维依旧指挥士兵坚守反击,多次击退日军,黄维所部的三个团长,一死二伤,连文书、炊事员都上了战场。

最后所剩的生还者不足千人,就这样硬生生坚守了一个星期。

虽然淞沪会战以失败告终,却给予了日军一定的打击,大大延缓了日军的推进步伐,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与抗战决心。

第二年,黄维擢升18军军长,蒋介石十分高兴,送了他一张自己的照片,并且还把黄维的号改成了“培我”,意为有培育之情。

武汉会战时,黄维率军在马回岭同敌军展开了激战,使得日军迂回德安的计划彻底破产。

1945年日本投降,外患刚刚平息,蒋介石又将重心放在了剿灭解放军上,再次挑起战争。

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黄维将队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从确山出发,一部分从驻马店出发,分别向阜阳、宿县方向前进,准备驰援徐州战场。

毛主席意识到问题严重命令刘伯承、邓小平二人指挥野战军进行拦截,防止国民党集中兵力。

由于地处黄泛区,很多沼泽、泥地,士兵只能徒步行进,凭借顽强的毅力他们终于赶上了国民党的机械化部队。

由于美国的支持,黄维所部拥有优良的美式武器,战机、火炮和坦克的加入,在阵地战中取得了绝对优势。

刘、邓二人根据战场情况决定改变策略,避其锋芒,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合击黄维军。

当时的蒙城是双方都在争夺的战略要地,有部下建议黄维固守蒙城,可是由于蒋介石严令黄维快速行进支援徐州,并未采取这一策略。

我军看准时机合并兵力占领蒙城,切断黄维军退路。

当时陈赓部在南坪集防守,陈赓在黄埔军校就读时期是黄维的同学,对他也有一定的了解。

知道他墨守成规,总爱从书本上找方法答案,于是佯装撤退、诱敌深入。

黄维果然中计,他认为机会难得,于是果断进军。此时的陈赓部早已在周围设下埋伏。

等到黄维部到达后,马上意识到此处凶险万分,可惜为时已晚。

我军已对黄维军形成了合围之势,整个兵团彻底覆灭,黄维本人被俘。

拒不改造

黄维本人生性执拗,又有一些书生气节,加上蒋介石对自己有栽培之恩,并且深受国民党“正统思想”熏陶。

他被俘后,便表现出不合作、不配合的态度。

由于黄维在解放战争中担任要职,多次在战场上给予我方大量人员伤亡。

他被俘时许多人都非常高兴,希望立即处死他,以慰死去将士之灵、安抚手下忿忿之心。

不过毛主席没有同意,他说“黄维也不过是奉命行事”。

于是党中央便安排黄维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可黄维依然与管教人员对立,拒绝接受改造,不是沉默不语就是大放厥词。

当时有很多国民党被俘将领接受了劝告,加入了组织。

黄维看到劝降书上的签名后怒不可遏,直呼“古往今来只有战死的烈士,哪里会有投降的将军!”

甚至还留起了胡子,以明自己永远是国民党人之志。

面对黄维的传统和固执,党中央依然决定“宽容”相待,黄维身患五种结核。

组织上知道后专门安排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照顾,饮食起居也是安排的非常得当。

即便是在三年自然灾害,全国面临粮食危机的情况下,黄维也从未有过缺衣少食,肉类的供应也几乎没有间断。

甚至组织上还曾专门安排解放军亲自打猎给他们提供内类食品,黄维的病症也渐渐得到了根治。

后来黄维知道了这些事后,也是感动不已。

1975年12月,历经27年的改造,黄维获得了特赦。

在这27载春秋中,他也和管理所领导建立了友情,多年后甚至重返战犯管理所,再次回到自己曾经被拘押过的牢房。

据说为了避免接受改造,黄维在管理所时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永动机的研究。

甚至在后来还得到了狱方的赞助,黄维借此开始展开实验,不过实验以失败告终。

不过黄维并没有放弃,在获得特赦后,依然继续自己的研究,周总理听说后还专程找他要来了模型并亲自观看。

在后来的政协会议上,他也做了相关的报告,后来黄维因种种原因中断了研究。

获得特赦后,党中央也考虑到黄维的特殊情况,将他安排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担任文史专员一职,这期间也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

1983年,在第六届全国政协会议上,黄维被选为常务委员。

他也常常会回忆起远在台湾的老同学和老同事,表达了希望祖国统一,老友相聚把酒言欢的期望。

话说回头,当黄维收到台湾方面的电话,上面这些思绪如同电影一般在他脑中一帧帧、一幕幕地闪过,如梦如幻。

他也不觉红了眼眶,于是准备动身前往台湾。

他还提前准备了一份探访名单,包括昔日的好友、同学、同事和领导,也计划了去祭扫蒋介石、陈诚、蒋经国等人的墓。

可惜事与愿违,正当黄维行程之期将近时却突然发生了意外。

当时两会正在召开,黄维作为代表参与了会议,可在会议结束后他的身体却出现了异样,感到胸口不适。

于是时间永远定格在了1989年3月20日的那天清晨,当黄维的女儿黄慧南正在准备早期的事务时,噩耗传来,她的父亲由于心脏病发作离开了人世。

黄维的生命永远尘封了,他的桌子上还摆着自己将要去探访的人员名单,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些往事。

黄维去世后,海峡两岸都十分悲痛,人们他举行了隆重的告别仪式,由于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和巨大贡献以及忠贞不一的革命气节,党中央批准他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

有人说黄维是因为出发前兴奋过度导致心脏病突发,可没人知道真实的情况,一切都随着黄维的离去被历史尘封。

结语

以毛主席为代表的党中央也展现出了作为领导者的宽宏气量,在黄维改造期间从未放弃过对他的关怀与照顾。

黄维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面对如“血肉磨坊”般的战场,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无畏,给予了敌人沉重地打击,展现了中华人民的大无畏精神。

在他被特赦后始终致力于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完整,黄维虽然固执,但他忠贞不渝、铁骨铮铮的气节风骨也是中华民族自春秋以来传承至今的优良品质。

参考素材:

②学习时报.双堆集战役:淮海战役的关键一战

③民主与法制时报.《黄维:一个将军的27年“改造”》

0 阅读:152

曜瑞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