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一握手,关税暂时取消!欧盟、日韩、菲律宾、荷兰冲得太猛、站得太前,这一回成了“烽火戏诸侯”的陪跑者,此刻估计后背都凉透了! 过去几个月中,美方对中国的高额关税政策曾引发全球股市的剧烈波动,尤其是美国股市和中国创业板的暴跌,让全球经济也深感压力,而当时美国的态度颇为强硬,不仅没有谈判的时间表,还声称贸易战没有结束的迹象,然而,仅仅半年后,局势却迎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折:美国突然宣布暂停加征新的关税,甚至连一些出口管制政策也被暂缓执行。 对于美国而言,这一转变的原因非常直接——高通胀、民生压力以及即将到来的大选,促使美国不得不在全球经济的压力下作出妥协,可让那些急于“站队”的小国们没想到的是,中美的关系转圜并没有让他们如愿以偿,反倒让他们的动作显得更为尴尬。 荷兰在9月刚刚做出一个“硬气”的决策,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了中国企业的资产,并试图用控制半导体产业来对中国施加压力,然而,随着中美握手暂停关税的消息传出,荷兰此举立即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原本自信满满的姿态,在全球车企开始催促恢复中国工厂的供货时,显得愈发苍白。更糟糕的是,荷兰做出的选择不仅没有讨好美国,反而把自己推向了风险的边缘,同样,欧盟也因自己的“算盘”而感到困惑。 看似希望同时拉拢中国与美国,争取自己在稀土资源上的利益,实则陷入了两面为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们需要依赖中国提供稀土资源,另一方面,又想跟随美国加大对中国的打压。 然而随着中美在贸易上的和解,欧盟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与中国谈判的底气,那些盲目“跟随美国”的国家们,似乎最终成了这场全球经济变动中的输家,甚至日韩和菲律宾,也在美中贸易回暖后陷入了困境。 那么,究竟是谁被这一局势打了脸,谁又是这场全球经济棋局中的“配角”呢?首先,这些国家的失误就在于,他们过早站队,未能正确评估中美博弈的长远影响,站在一边并不会自动获得好处,尤其在大国博弈的情况下,荷兰和欧盟这些国家的“急功近利”反而让自己成了被动者。 美国虽然不断推出对中国的贸易措施,但同样也面临自身国内经济和政治压力,最终无法将对中国的打压进行到底,而这些国家,由于选择了站在美国一边,最终不得不承受中美重新调整政策后带来的负面影响。 更何况,全球供应链重心正在重塑,特别是在芯片、稀土等关键领域,随着中美关税暂停,整个产业链重心也将逐步向两国倾斜,这无疑让曾试图在中美之间“斡旋”的中小经济体变得更加尴尬。 站在这个时刻,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国际经济博弈并非单纯的站队问题,盲目地“跟风”可能让我们错失与真正的大国进行平等博弈的机会,那些急于站队的小国们,如果不能深刻理解全球经济的复杂性,恐怕最终只能充当被忽视的配角。 中美的短期握手,也许让我们看到了一线和平的曙光,但对于那些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配角”们来说,恐怕最现实的感受是:站得太快,背后寒意已至,那么你怎么看待这些国家的做法?他们的“站队”真的能获得想要的结果吗? 参考资料:华夏时报——中美贸易战按下暂停键:釜山会晤给世界经济吃下“定心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