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敢说了!莫斯科电视台,公开喊话中国:别以为有航母导弹就天下无敌,真要赢尊重,还

红楼背疏影 2025-11-01 15:16:59

太敢说了!莫斯科电视台,公开喊话中国:别以为有航母导弹就天下无敌,真要赢尊重,还得靠拳头打疼对手! 不少人对俄罗斯的观点存在质疑,但细究可知,沃罗诺夫的观点源于俄罗斯近年的实战教训。2024年赫尔松战线,俄军初期凭借S-400防空系统和“口径”导弹构建严密防御,外界一度认为乌军难以突破。 实战中,乌军利用西方提供的无人机诱骗防空系统开机,再以巡航导弹精准打击,短短一周内摧毁3套S-400。经此一役,俄军确立“实战校验装备”的核心原则,推动“口径-M”导弹实现实战升级。 中国近年来装备发展成果显著。2025年国防白皮书显示,海军已形成双航母战斗群,山东舰全年在西太平洋开展12次远海训练;火箭军新型洲际导弹射程覆盖全球,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实现跃升。 但沃罗诺夫的质疑并非无的放矢——中国的先进装备大多缺乏实战检验,这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形成鲜明对比。 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爱国者”导弹拦截“飞毛腿”的实战表现,使其防空系统成为国际市场的热门装备,这种威慑力远胜于阅兵式上的展示。 和平时期如何开展实战检验?俄罗斯的做法具有借鉴价值。2025年上半年,俄军将刚列装的“猎人”隐身无人机投入叙利亚战场,专门用于对抗美军“全球鹰”。 一次任务中,“猎人”凭借低空突防优势,抵近美军基地5公里处侦察并成功传回数据,直接迫使美军调整部署。这种“边用边改”的模式,使装备在实战环境中快速迭代,效果优于实验室的反复测试。 从历史维度看,“装备威慑”向“实力认可”的转化,离不开实战背书。甲午战争前,清朝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令日本忌惮,但黄海海战惨败后,所谓威慑力彻底崩塌。 反观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我军虽装备逊于对手,但凭借精准战术和战斗意志获胜,此后数十年西南边境保持稳定,这正是有效威慑的价值所在。 把“装备数量”等同于“实战能力”。2025年数据显示,中国陆军新型坦克列装数量已超美军,但美军装甲部队每年有15%的兵力参与海外实战部署,士兵人均年训练时长比我军多200小时。 更关键的是,美军建立了完善的实战化训练体系,比如在欧文堡训练基地模拟俄军战术,让部队在“准实战”中锤炼本领。 中国无需妄自菲薄,近年军事建设已向“实战化”转型。2025年8月,国防部通报显示,海军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与火箭军开展联合演练,东风-26导弹模拟对移动航母打击,山东舰同步演练反导拦截与舰载机突击,这种跨军种协同训练的实战化程度显著提升。 空军方面,歼-20与歼-16编队多次在南海开展“红蓝对抗”,模拟与外军先进战机的空战场景,对抗中已出现“近距离格斗”等高强度科目。 陆军的实战化探索同样深入,朱日和训练基地每年组织数十场跨区对抗演练,蓝军部队完全模拟外军作战编成与战术,红军需在复杂电磁环境、陌生地形中完成攻防转换,2025年的演练中更引入了无人战车集群协同突击等新型作战模式。 火箭军则常态化开展“随机点位发射”“极限环境部署”训练,某导弹旅曾在戈壁荒漠中连续72小时转移12个发射阵地,成功完成多波次模拟打击,验证了复杂条件下的实战部署能力。 此外,各军种还通过与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的联合军演锤炼实战能力,2025年“西部·联合”军演中,中俄陆军联合实施立体突击,中方无人机引导俄方火炮精准打击的协同模式,成为实战化训练的典型案例。 地缘政治层面,俄罗斯的提醒具有现实意义,当前美国推行“印太战略”,频繁派航母进入南海、联合盟友举行军演,本质是试探中国的实战底线。 2025年7月,美军“里根”号航母穿越台海时,我军055驱逐舰抵近至10海里处伴航,舰载直升机全程升空警戒,此类“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实战属性,构成有效的威慑演练。 还要看到,“打疼对手”不一定是真刀真枪的战争,现代战争早已延伸到多个维度。2024年俄乌冲突中,俄军利用中国提供的工业软件,精准定位乌军后勤枢纽,再用导弹实施打击,这种“信息+火力”的组合拳,让乌军损失惨重。 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的优势,若能与军事装备深度融合,形成的“非接触作战”能力,将是新时代“打疼对手”的关键。 莫斯科电视台的评论虽尖锐,却客观揭示了不足,装备是基础,但实战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中国军事发展既要实现装备先进,更要形成实战能力。 2025年联合月球探测计划中,中俄军工企业联合研发的太空导航系统已具备军用定位功能,这种“军民融合+国际合作”的实战化探索,或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真正的军事强国,不靠单纯展示装备,而是以实力遏制挑衅。 对此,你们怎么看?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