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中方的面,高市早苗提到台湾,坚持一个中国! 这个表态推翻了很多人对她的固有印象。要知道,这位被贴上 “鹰派” 标签的政客,此前不仅主张把防卫预算提到 GDP 的 3%,还多次在公开场合批评中国 “破坏区域稳定”。 这次面对中方直接的原则性要求,她没有回避,反而给出了明确回应。 会谈的氛围并不轻松。 中方开门见山就点出了核心,要稳定中日关系,必须在历史、台湾这些重大原则问题上有明确态度。 这五点要求里,恪守共识被放在了第一位,等于直接把台湾问题摆到了台面上,等着日方给出答案。 高市早苗的回应看得出来是权衡再三的结果。 她一边承诺坚持一个中国,一边也提起了钓鱼岛和稀土政策的关切,把合作的意愿和存在的分歧都摆在了明处。 这种矛盾又务实的态度,和她身份的转变密切相关。 成为首相后,她要考虑的不再只是政治立场,还有日本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5 年上半年,日本对华出口占比已经回升到 22%,半导体设备、汽车零部件这些关键领域根本离不开中国市场。 更别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稀土、锂电池材料,占比超过了 40%,这种 “技术换资源” 的互补格局,容不得真的撕破脸。 美国那边的压力也让她不得不留有余地。华盛顿既给日本提供安全保护,又在贸易上狮子大开口,甚至打算对日本钢铁加征关税。要是完全跟着美国的节奏走,日本经济只会被拖得更累。 高市早苗显然想在美日同盟和对华关系之间,为日本留出更多空间。 日本国内的声音也起了作用。 她近期见了不少经济界代表,企业们最关心的就是供应链稳定。2025 年前九个月,中日贸易总额已经达到 2870 亿美元,同比还在增长,真要是关系闹僵,受损的是日本自己的企业和就业。 但这并不意味着分歧就此消失。高市早苗依然重视美日同盟,日本也还在参与 “四方安全对话” 这类机制。 她的表态更像是一种平衡术,既想稳住中国,又不想得罪国内右翼和美国,在大国博弈里找生存空间。 外界最关心的是,这种口头承诺能持续多久。过去她的强硬言论还历历在目,现在的转向是真的务实调整,还是只是权宜之计? 中日关系里的历史认知、领土争端等老问题,也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 说到底,外交表态终究要靠行动来兑现。高市早苗接下来会不会重启高层对话、推动经贸合作,才是检验这次承诺含金量的关键。 你觉得这位曾经的 “鹰派” 首相,真能放下强硬姿态,走务实合作的路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