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历史和考古爱好者,在这个领域,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站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若你真想探寻真相,那么要避开几类人:
1.执着于给自己找“牛逼的祖宗”的人,太多的地域粉,执着于把自己的家乡认定为“华夏源头”。比如浙江人把良渚文化抬到华夏源头,四川人把三星堆抬高到“真正的夏朝”。
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一体的起源,考古学家认定的“最早的东亚广域的王权国家”是中原的二里头,但已经证实二里头文明来源于多地,包括西北、龙山文化、长江流域,正是多地文化融合于二里头,才能形成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
曾有一个人基因检测出自己y染单倍群是q系,于是非说华夏祖先是q系,非说古埃及法老是q系,非说夏朝是古埃及,古埃及人是华夏祖先,还出了几本书……
其实,后世越融合,基因来源就越杂。现代分子人类学已经证实汉族大多数男性来自于五大共祖,包括M117,F492,M119,F444,M95,但这几大簇加起来占比也就75%左右。
2.静态看待历史,无视民族融合,片面倾向于粉明朝等“汉人王朝”,无脑黑清朝、元朝等北方草原政权建立的王朝。其实从前秦开始,北方草原人群就不断和中原农业人群融合。比如5000年前的辽西的红山文化就是北亚人建立的文明,后面融入了中原农业人群,是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后面又融入了草原人群, 是为夏家店上层文化。
这种北方与中原人群的融合贯穿整个中国历史,从红山文化到殷商,再到南北朝,再到宋辽金对峙,再到元清,一直如此。
100多年前,梁启超从日本引入民族概念,是为强化国家和民族认同,构建现代民族国家,抵御外敌。但若将民族概念缩小范围,既不符合历史,也无利于现实民族团结。
梁启超引入民族概念是救亡工具,但历史本体是跨区域的互动网络,它不是僵化的,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进程。
3.自大的疆域狂。历史上元朝拥有广阔疆域,清朝奠定现代中国疆域,这都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应该看到,无度的扩张和战争,并未给百姓带来福祉。长期的兵役和徭役,导致中华人民处于苦难中。
扩张的代价是对于底层的碎片化剥削,而且历代都在评估扩张的代价,明朝放弃河套平原,不是软弱,而是小冰河时期降水量低于400毫米的地区搞农业,成本过高。
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而不是陷入某种情感狂热。
建议执著于找牛逼的祖宗的人,认清古代族群的本质并非血缘共同体,而是政治共同体。历史由胜利者书写,但现代人不应局限于胜利者视角,而应探寻文明背后的根源,比如看到三星堆的纵目面具时,应该想到3200年前,三星堆人就已经具备了跨地区的资源调动能力,这种开放式的文明,或许正是三星堆文明辉煌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