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只能靠战争抢劫。纽约联储的领袖人物耶伦女士,用沉痛而坚定的口吻向全世界宣告:“我们或许已行至一个无法回头的临界点。” 这话从别人嘴里说出来或许分量不足,但她从美联储主席到财政部长的履历摆在哪儿,经手过美国经济最核心的决策——从量化宽松到债务上限谈判,从应对疫情纾困到遏制通胀,这样的人抛出“临界点”论调,任谁都没法不当回事。尤其2023年债务上限危机时,她曾公开警告“若违约将引发历史性金融危机”,最终靠动用非常规手段才勉强过关,如今再次发出警示,美国经济的烂摊子恐怕比外界看到的还要棘手。 先说说耶伦最清楚的债务烂账,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早突破38万亿美元大关,占GDP比例超过130%,这意味着每个美国人平均背负近10万美元债务,更吓人的是利息支出,2024财年光支付国债利息就花了近1万亿美元,远超社保和医保的年度预算增幅。 以前还能靠发新债还旧债拆东墙补西墙,现在连债主都开始犯嘀咕——中国连续减持美债至8000亿美元以下,日本也悄悄抛售近千亿美元,连传统盟友沙特都在增持黄金替代美元资产,两党在债务上限问题上的拉锯战更让市场心惊,2023年那次差点触发违约,直接导致标普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展望,这种寅吃卯粮的游戏已经快玩不转了。 再看美元这张曾经的王牌,地位正在一点点滑坡,过去全球贸易80%以上用美元结算,美国印印钞票就能收割全世界,可现在风向变了,去美元化不再是嘴上说说,巴西与中国达成协议用雷亚尔和人民币直接结算农产品贸易,印度用卢比购买俄罗斯石油,东盟十国正在讨论建立区域共同货币框架,连法国道达尔都开始用人民币结算液化天然气交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从2000年的72%降至58%,而人民币占比悄悄升至2.7%,美元霸权的根基松动,美国靠货币霸权薅羊毛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这对习惯了躺着赚钱的美国经济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 军费这块儿更有意思,既是美国经济的软肋,又成了离不开的拐杖,2024财年美国军费预算高达886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总和的40%还多,比排名后15个国家的军费加起来都多,这笔天文数字按理说早该拖垮经济,可偏偏军工复合体在美国政坛盘根错节——洛克希德·马丁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就达186.09亿美元,同比增长8.8%,全年营收预计突破700亿美元,而这些利润背后是源源不断的政府订单。 军费开支确实撑起了美国的军事霸权,却也挤压了民生投入:2024年美国基建预算仅1750亿美元,还不到军费的五分之一,普通民众面临的教育、医疗成本飙升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这种畸形依赖让美国经济越来越离不开战争订单的刺激。 其实美国经济从建国起就跟军事纠缠不清,早期靠对外扩张抢土地、掠资源发家,19世纪通过美墨战争夺取德克萨斯等大片领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靠卖军火赚得盆满钵满,二战后更是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欧洲市场,同时将全球70%的黄金储备收入囊中。 冷战时期,军备竞赛催生了半导体、航天等高科技产业,硅谷的崛起就离不开五角大楼的订单扶持,可这种靠战争和霸权维持的模式终究不长久,中东打了十几年仗,美国倒是让洛克希德·马丁这类军火商赚了上千亿美元,却导致国内制造业空心化——通用汽车把工厂搬到墨西哥,福特关闭本土多家工厂,实体经济占GDP比重从1965年的40%降至如今的8.4%,只剩下金融和军火两大支柱。 现在耶伦说的“临界点”,说白了就是美国经济靠战争和霸权维持的老路快走到头了,债务压得喘不过气,美元霸权摇摇欲坠,军费刺激的效果越来越差,连硅谷银行倒闭、地区性银行危机都暴露出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为了稳住局面,美国只能变本加厉挑动冲突:在乌克兰拱火消耗俄罗斯,在台海制造紧张局势,试图通过混乱维持美元和军火的需求,可世界早就不是以前那个任由美国摆布的样子了,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反抗——俄罗斯要求用卢布结算能源,中国推动金砖国家扩容,连美国的盟友都开始说“不”,法国总统马克龙就直言“欧洲不能当美国的附庸”。 说到底,这种靠武力掠夺的经济模式本身就违背规律,短期或许能尝到甜头,长期来看必然是自掘坟墓,耶伦的警告更像是一种无力的感叹,毕竟她再清楚不过,美国经济已经被军事霸权绑架,想回头都难,军工复合体需要战争维持利润,华尔街需要动荡收割财富,政客需要外部威胁转移国内矛盾,这套恶性循环的逻辑早已根深蒂固。 你说美国要是真没了战争这根拐杖,经济会不会直接垮掉?评论区聊聊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