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数过自己的手机里,到底有多少个群?
自从有了微信群,打工人的工作和生活就再也不能完全分开了。很多职场人都说,微信里的工作群就越来越多。公司要上一个项目,先建个群;单位新推一项工作,先拉个群;团队执行一次任务,再建一个群……
近日,据媒体报道,四川南充一女子离职后花3个半小时退了600多个工作群。
当事人唐女士表示,“每天要随时回复信息,神经一直紧绷着”……“600个工作群”当然属于极端个案,与当事人工作性质有很大关系。但这种“始终在线”“时刻被群消息轰炸”的感受,却难免让人心生无力感。
繁多的工作群让不少“打工人”如鲠在喉,不仅在于自己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更在于其已经成了一种“紧箍咒”,不论何时,只要微信提示音响起,便“心头一紧”。各种通知不断,各种“收到”刷屏。当事人唐女士目前已回南充开始了三农创业。
有网友表示,每天打开工作群,都是一种精神折磨,也有网友说一不小心还会发错群发错消息,更是尴尬到恨不得找到地缝钻进去。
同时,工作群中的职场礼仪,更是逼疯了打工人。在工作群里什么时候回复、怎么措辞,都是一门学问,一不留神,还可能成为被批评、被排挤甚至被开除的理由。不管你情不情愿,身在职场,职场礼仪也算是一门需要打工人做的功课。
曾几何时,基于即时、便利等特点,能够打破时空限制集思广益、头脑风暴,微信工作群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利器。但凡事过犹不及。
一方面消耗大量时间观看无用信息,利用微信群确实能减少通知事务,但鉴于群本身的信息流属性,与通知相关的人不得不随时关注群消息,才能防止信息被遗漏。此外,很多临时性的事务也在群内通知,很多不相关的人也被裹挟着读消息回消息。凡此种种,对工作时间、精力都是相当的损耗。
另一方面,工作和生活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好比之前菁科人力提到的案例,有人下班回复微信群消息被法院判支付加班费。企业也不能无限度的拉长工作时间、压缩休息时间。务实高效、张弛有度,才是更为科学的工作节奏。以工作为名的“时刻在线”,效果其实未必就好。没有休息长时间加班一定程度上只是空耗时间,何谈效率?
说到底,工作群在精不在多。技术是有两面性的,我们应该发挥它工具的一面,而不是成为累赘被工具所困。职场中的双方,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应该注重边界、保持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