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争取东北的战略决策与接管吉林

昕瞳看历史 2023-02-25 03:22:01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东北地区就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焦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以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但战后的世界却出现美苏争霸的格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国共两党在东北的角逐。在总的对华政策上,美国千方百计地支援国民党,削弱共产党,企图实现在国民觉掌控下统一的中国,以便使中国成为美国的附庸。所以,美国虽然认为"东北是守不住的",但当蒋介石决意争夺东北时,美国又给予大力援助。苏联则把战略重点放在欧洲,将中国放在次要地位,在外蒙古和中国东北获得若干权益的前提下,根据1945年2月美、英、苏签订的《雅尔塔协定》,于同年8月14日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下简称《中苏条约》),表示在驱逐日军后把东北行政权移交给国民党政府。由此可见,当时的国际关系对中国共产党争取东北是相当不利的。

国共两党在实力对比上,国民党仍处于明显的优势。至1945年7月,国民党陆军总兵力为524万人,还收编了伪军50万人,占据着3亿人口的广大地区、多数城市和交通要道。然而,由于中国共产党己具有相当可观的实力,全国人民普遍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加之国民党军大都在大西南,发动内战的条件尚不具备,他们才不得不在8月29日与中共开始和平谈判,于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与此同时,蒋介石也在积极地进行内战准备,尤其要不遗余力地争夺东北,认为"没有东北,就没有华北;没有华北,就没有中国"。他一面成立以熊式辉为主任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营,企图依据《中苏条约》,毫不费力地实现"外交接收"东北;一面成立以杜聿明为长官的东北九省保安司令长官部,在美国海军的全力支持下,大规模地将军队从大西南运往接近东北的地区。

由于先机到达东北的中共部队,堵塞了国民党军进入东北的通道;苏联不希望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独霸东北,一度也阻止国民党军北上。最终由于美、苏都不想打第三次世界大战,双方才达成妥协:美国调节国共冲突,为争通过谈判组成以蒋介石为首的联合政府;苏联承诺协助国民党军进驻沈阳、长春等大城市,而且同意延期一个月时间撤兵,以便让国民党增兵东北。

1946年3月11日,苏军开始从沈阳沿中长路北撤,国民党军顺势大规模跟进。为了争取时间进行军事部署,蒋介石指示国民党代表和中共代表谈判东北问题,声称希望尽快实现停战,实际上在抓紧进行开战部署。4月份,国民党在东北的兵力增至31万余人,蒋介石认为已完全有把握一举制胜,便在4月1日召开的第四届第二次国民参政会上发表演说,公开推翻东北停战协议,杜聿明则公开下令国民党军务于4月2日前占领四平。东北大战迅即拉开序幕。

然而,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共产党已占领约100万平方公里的解放区,人口近1亿,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万人,民兵220万人,拥有120万名党员。尤其是在东北,中国共产党更占有一定的有利地位:

第一,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日伪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坚持了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争,与东北各族人民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杨靖宇、周保中、赵尚志、赵一曼等抗联名将和民族英雄的光辉业绩已深深孔根在东北人民的心中;

第二,在东北抗战最艰苦的岁月,为了保存实力撤往苏联境内休整、训练的抗联将士,在苏联红军对日作战前后,一部分空降回国配合苏军在敌后打击日军,另一部分担任苏军向导回国作战,还有一部分在苏军占领的50余座城市担任驻防苏军的卫戍副司令,始终坚持在东北地区的共产党员和抗联人员也开始半公开活动,上述四部分人员在积极配合苏军作战、接收管理城市的同时,热切盼望和迎接从关内开来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友;

第三,1937年全国抗战开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 军、新四军很多都战斗在靠近和邻近东北的区域,当苏联红军和东北抗联向盘踞在东北的日军发起进攻时,他们在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当地日军发起攻击的同时,遵照8月11日朱德总司令的命令,吕正操、张学思、万毅、李运昌等部迅速向东北挺进,其中李运昌部的曾克林、唐凯率4000人于8月30与苏军会师,一举解放了雄关重镇山海关。

对东北地区战略地位的认识及抗战胜利后采取的战略措施,中国共产党也十分清醒和主动。早在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东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区域","如果东北能在我们领导之下,……我们的胜利就有了基础"。9月5日,曾克林率3000余人抵达沈阳,经原抗联将领、驻长春苏军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周保中的沟通,苏军派出代表卫斯别夫上校由曾克林陪同乘机飞赴延安,与中共中央接洽。此间,毛泽东、周恩来正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刘少奇主持中共中央王作。

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听取了曾克林关于东北地区情况的详细汇报。根据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及时确定了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成立了以彭真为书记的东北中央局。9月18日,东北局主要领导彭真、陈云等人到达沈阳,住进了当年张作霖的大帅府,正式开始工作。随之,从各解放区抽调的部队和干部海陆并进潮水般涌向东北,3个月内共有部队11万人、干部2万人到达东北地区的指定地点开展工作。

9月19日,彭真在沈阳主持召开了东北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分析了形势,初步确定东北局的任务是:"力争控制全东北,组织部队接管城市,控制交通线,接迎中共中央从各路派往东北的部队和干部,准备抗击国民党武装抢占东北。"同时,确定了当前的工作任务:立即收缴敌伪武器,严厉镇压汉奸、敌特,加紧剿匪,安定社会,恢复生产;摧毁伪政权,建立各级民主政府;发动群众,扩大人民武装,准备与国民党军打仗;在农村组织群众开展反奸反霸、减租减息的斗争;在广大城乡大力宣传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肃清国民党的影响;统一部队的领导和指挥。

10月31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进入东北的部队与东北抗联部队改编的东北人民自卫军统一编成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1月1日,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其主力部队又称东北野战军)。

在争取整个东北地区的同时,进入吉林省的东北抗日联军指战员也以苏军身份,在所进驻的战略要地积极开展接收工作,努力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各战略要地的抗联负责人分别就任驻该地苏军警备司令部副司令职务,协助苏军实施管制,维护社会治安,肃清日伪残余,联络各界人士,接管城市。隐蔽各地的地下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也纷纷开展半公开活动,衔接组织关系,发展党员,积极参加接管工作。

长春地区的接管王作,自9月8日周保中率领100余名抗联指战员飞抵长春后迅即展开,周保中就任驻长春苏军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单独组织了驻长春苏军警备司令部办事处,以便顺利展开长春的接管工作。与此同时,为了加速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在东北抗联的基础上组建东北人民自卫军,周保中任总司令。11月4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周保中任副司令员,东北人民自卫军统一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标志着东北抗联已完成其历史使命。

12月下旬,在永吉县岔路河召开吉林人民代表大会,周保中当选为省政府主席。为了尽快传播国内外信息,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的抗战业绩和方针政策,周保中抵达长春后首先派人接管了伪满中央放送局(广播电台)。王一知、乔邦信奉命以苏军代表身份向编播人员申明政策,告诫所有人员照常工作,开始全新内容的播放。地下党员刘建民、赵东黎深入到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影")开展工作,团结了进步作家张辛实等一批演职人员,成立了东北电影工作者同盟,开始拍摄反帝爱国的进步影片。

与此同时,全省各地的接管工作也在逐步展开。9月中旬,王效明率30余名抗联人员到达吉林市,迅即展开接收工作,王效明就任吉林市苏军警备区司令部副司令。9月18日,姜信泰率30多名抗联人员到达延吉,接收工作迅即展开,姜信泰就任驻延吉苏军警备司令部副司令。通化地区的接管工作,是在中共通化分支部领导下,在辑安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迅速建立工人武装,发动武装暴动,占领通化,建立人民政权。根据中共东北局的指示,9月初,由原满洲省委干部夏尚志带领一个支队和部分干部来到辽河北,白城子和大赉为中心,迅即展开白城地区的接收工作。

在积极推进接管工作的同时,吉林省的各级党组织也努力按照中共中央和东北局的部署,开展建党、建军、建政工作,建立群众组织,适时开展了反奸清算、剿匪平叛和土地改革等项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工作,使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在吉林乃至东北的争夺中获得主动权。

0 阅读:68

昕瞳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