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1日,薄一波同志的遗体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那天上午,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庄严肃穆,领导同志纷纷向遗体三鞠躬,并一一向家属握手表示慰问。
北京的天气极为寒冷,前来向薄老作最后告别的人络绎不绝,到上午11点左右告别大厅门外依旧有着300多米的队伍,他们大多是自发前来悼念的群众,后来工作人员也表示:“前来送别薄老的人有上万人。”
行过百年路
薄一波在全国舞台上展露头角,是毛主席亲自点将的。
那是在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央决定成立中央财经委员会,领导全国的财经工作,当时解放战争还没有彻底宣告结束,毛主席便高瞻远瞩思考未来的工作,万事俱备才能应对一切风险挑战。
为了把中财委领导机构建立起来,毛主席特意把陈云从东北调了过来。
薄一波本来在担任华北局第一书记的,手上的工作同样有很多,而且这些事情一时间都找不到合适的人替代,可毛主席偏偏选中了他,还要求他来到中财委担任副主任,协助陈云工作。
这样的工作安排显然是薄一波没想到的,他还特意跟毛主席聊了聊,表明自己的难处。
毛主席则摆出了非他不可的势头,并表示:“你可以把华北局搬到中财委去办公嘛。”
听到这句话之后,薄一波也听出来毛主席语气中的肯定,他没有再多说什么,欣然接受了工作安排。
中财委的组织机构从7月开始组建完成,第一件工作就是稳定金融物价、打击投机分子;新中国成立后,这项工作就变得更为迫切了,几轮金融物价的斗争都取得了胜利,可这其中付出的艰辛,薄一波也深有体会。
但这些工作终究只是阶段性的,物价稳定了,还得保障统一财经收支,重点是统一收入。
在密切配合之下,薄一波等再度用了几个月时间完成了这一重要任务,毛主席也对中财委的工作极为满意。
有了这些工作积累,薄一波也出任了政务院第一任财政部长、陈云在出任政务院副总理的同时也兼任中财委主任,这些官职挺大,但责任更大,毕竟,他们要联手面对国民党留下来的一个巨大烂摊子。
共和国经济史上,开头的这一部分可谓蜿蜒曲折,每一项都需要耗费巨大的努力去抓。
还有一件大事就是调整工商业,其重点在于调整公私关系。
到了1950年下半年,随着各项措施的实施,全国的工商业也变得活跃起来,薄一波说:“总的来看成效是巨大的,特别是把收购农副产品作为重点措施,抓到点子上了。”
“摸着石头过河”的难度可想而知,好在他们这一切都算顺利。
1956年5月,薄一波被任命为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按照当时的分工,国家计委负责着年度计划。
在他的眼中,无论要如何推进经济的发展,都得从理论和实践去遵循中国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1956年最初有了过于火热的现象,薄一波很快就反应过来了,他也向周总理等提出一定要“降降温”。
早些年的经济发展并没有过于明确的经验可循,大家其实都得摸索,要说工作过程中一点错误都不犯也不可能。
薄一波第一次与毛主席见面的时候,毛主席就叮嘱他“如履薄冰”,薄一波一直也是这么做的。
刘青山与张子善这两个大贪官当年可是人尽皆知,他们还都与薄一波在华北共过事,彼此也算了解。
由于这件事影响非常大,毛主席下定了严惩之决心,要将他们彻底铲除以挽救更多干部。
天津市委书记黄敬觉得这两个干部都是能留下的,还特意去找了与毛主席交流较多的薄一波,希望他能在毛主席面前说几句好话,看看能不能“刀下留人”。
薄一波感觉到毛主席决心已下,再去说情就不太好了,便说:“已经决定了,恐怕不宜再提。”
可黄敬再三坚持,让薄一波觉得这事还是去说一下比较好,而毛主席显然不愿听到求情的声音,他当即表示:“无论是谁,都要严惩到底。”
这件事给薄一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凡涉及到原则和底线的问题,他再也不会“说情”了。
而另一件让薄一波受到批评的事情,是新税制的问题。
当时毛主席对新政策并不是十分知情,可薄一波也同样很委屈,他甚至想到了辞职了事。
毛主席不仅批评了他,也同样挽留了他,对他说:“中央需要你在这工作,不能下去。”
因为长期都在重要部门中担任副手,所以副手的生涯也让他更容易听从一把手的安排,这也是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的内容。
革命时期,薄一波便体现出出色的协调能力、卓越的组织能力以及优秀的政工才干;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事情办到最好,若是给薄一波评定军衔,那么至少是大将级别的。
但对这些老一辈革命家而言,头衔终究是身外之物,关键还是要看能不能为人民做贡献。
若是说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他在经济战线充分证明实力的时刻,那么改革开放期间就是薄一波的又一次为中国经济的努力。
掌权中顾委10年
1979年1月,历史的阴霾已一扫而光,国家要重回经济建设,需要一批有能力、有威望的老干部顶上来。
有关领导找到薄一波谈话,看看他对工作有什么要求和安排意见。
薄一波也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很快,他就被安排到国务院担任副总理兼机械工业委员会主任,中央希望他能在改革开放的历史伟业中干出一番成绩。
过去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他都能够排除艰难险阻找到一条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如今进入新的历史,中央相信他依然能够在新的领导岗位上创造出成绩。
作为中共八老之一,当时也有人认为薄一波还算不上中央领导,因为他没有进入过政治局常委。
中顾委成立后,薄一波再度被点将,中央还有领导明确表示:中顾委是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委员的。
该组织形式被写入了中共十二大党章,对作用、任务、条件都进行了补充,除了陈云为挂名主任外,中顾委内部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由薄一波一手负责的,陈云只是在1989年主持过一次会议。
对于薄一波来说,这绝对是一次新的考验,他身上的担子不亚于任何一位中央政治局委员。
一方面,他需要进行党风建设;另一方面,他要亲身参与进改革开放的大业中。
在最初走马上任的时候,薄一波还如同年轻时那样,认定只要想推动经济发展就必须得靠调查研究了解,为此,他用了大半年时间到各地调查,从湖北到山西再到江浙,他广泛深入基层考察、座谈,听取了很多意见建议。
再有就是,经济特区对于当时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新鲜事物,想要得到主持就必须得验证可行性,在决策的过程中也得排除艰难险阻。
薄一波对此满腔热忱,一开始便予以大力支持。
从1981年11月开始,他来到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多地考察,特别是在深圳,他看到了这里的拓荒牛塑像,更是有感而发:这里正开拓一片全新天地。
每到一处,他都能带回很多建议。
就算是“腾飞”,也得按照客观规律来办,薄一波很快想起了毛主席多年前讲过的“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经济特区取得的蓬勃发展,本就有属于薄一波的一份功劳,他为此付出了太多心血。
在执掌中顾委的10年之中,他更是完成了重大历史使命,统一了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这个组织一直存在到1992年,因为不再设置的原因,薄一波也从该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
与他一同退下来的还有其他诸位元老,他们仍然在“指挥作战”,当时正是新老干部交替的重要时期,没有这些老干部的配合,很多事情难以办成。
很多青年干部都极为敬重他,这也使得他在政界的影响力直线上升。
即便如此,薄一波仍决定以身作则,渐渐全退,此后更是深居简出,很少露面。
人们再度见到他,他已是满头白发,那已经是2002年的事情了。
当年召开了十六大,他在众人的注视下投下了自己的一票。
人到老年,总会想起过去的很多故事,无论酸甜苦辣,都是生活的构成要素。
他也曾说过“我永远是毛主席的学生”,革命时期发生的一桩桩、一件件事都是他最无法忘怀的,好在他看到了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每一步,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对他来说也是一件极为幸运的事。
故土,也是他所怀念的。
2006年晋商大片《乔家大院》播出的时候,电视屏幕前的薄一波泪流满面,可当时老人已经无法说话了,只有家人能看出他的真情流露。
后来,家人对媒体透露:“老人在快离去的时候总是会想起朱德元帅和贺龙元帅,那些先离去的战友们。”
当洪学智、汪道涵等中顾委委员接连离世,听闻消息的薄一波总是悲痛的。
老人用晚年时间撰写了回忆录,88岁那年他还将书命名为《70年奋斗与思考》,意指自己入党70年的经历,他把这段人生分成了三个大段,分别为战争岁月、建设岁月与改革年代。
对于退休后的生活,他却并不觉得这是一段值得特别记录的岁月。
晚年患病期间,多位领导干部曾以各种形式慰问与探望,大家都希望薄老的身体能早点好起来。
2007年1月15日晚,薄一波同志离去了,享年99岁。
人民群众没有忘记他,上万人自发前去送行,这何尝不是一种最好的肯定?
如今,他的墓地位于八宝山东部,此处长期花团锦簇,因为前来拜谒的人很多,人们总是会带着鲜花前来;他的墓地其实也很简单,只有他与妻子的小型塑像与一块墓碑,但其散发的精神始终会感染每一代人。
参考资料
寒风中,上万人送别薄一波 新浪网薄一波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CC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