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谋个岗位,还是追求终身事业,是报考法学之前首先要考虑的

烟语法明 2024-09-26 14:57:39

2024年高考填报志愿在即,如今的高考扩招之后,众多的院校给人多如繁星的感觉,让考生及家长需要在充分考量自己的高考分数为参照,又要选择学校及专业面前,大多是莫衷一是。

于是乎,应运而生了不少专门的高考填报辅导大师,在“分数考得高,也不如填报志愿重要;高中辛苦三年,错报志愿就功亏一篑”等类似的认识或推销模式下,更是加重了高考填报志愿的焦虑,有家长不惜几万元的参加“大师”们的志愿辅导。

经常关注的法律学科为例,不时的传来高考志愿填报辅导老师的声音,之前说法律学科屡屡被挂“就业红牌”,千万不能高考;后来又是法律学科是文科专业里推荐报考的第一学科,理由是考公占优;最新的消息又是,“劝人学法千刀万剐”,法律学科也不要报考了......几百万人从业的法律专业,国家公开倡导几十年的法治建设,光是法院每年都手里几千万起案件的庞大法律需求,怎么到了某些报考“大师”及其以往拥趸者哪里,就浓缩成了一句事关具体学子们能不能报的绝对化定论?事实上,当下的国内,哪个行业哪个学科不是人满为患,学历已经成为第一贬值产品?想要通过学科选择找到一个众人不知、另辟奇径的就业、成功门路,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就算是现在是少人填报、独家挖掘,按照目前的内卷态势,几年后肯定也是人满为患了。所以,就不要心存幻想,想要靠选择一个专业就一劳永逸,或是少有竞争的安排孩子的后半生了。之前也曾经说过,就算再内卷的学科,就算再不景气的行业,也是动辄几百万人的就业人群和行业体系,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演化出新的社会需求和行业形态。对于个体而言,能够奉养自己短短几十年的,只需要业内资源的亿万分之一就够了,何必为了哪个学科未来有前提、哪个学科社会上吃香而庸人自扰呢?如此这般的杞人忧天,还不如认真跟孩子交流一下,她他喜欢的专业是什么,能够在行业内持之以恒潜心专研来得重要。近日,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劳东燕在微博发表了一篇“法学是一门可寄予个人抱负的专业”,鼓励学子们报考法学,很多法律自媒体都在转载,也算是如今法科生的一片哀嚎声中,让人看到了希望和鼓励。劳东燕教授,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还在为社会热点事件发声的法律学者,尽管也是备受质疑和抨击,但仍坚持自己的独立风格,实在是难能可贵。

文章中,劳教授简要回顾了自己的法学报考来源,以及自己的一路求学、就业经历及心路感受,发出了“我从未后悔过选择这个专业”,“作为法律行业的过来人,在此报考志愿之际,想谈几点个人的切身感受。”

肯定有人会说,以劳教授的业内名望及名校资历,肯定是不会后悔选择法学专业,当对于每年十几万的法科毕业生而言,连就业吃饭都成了问题,还谈什么“后悔”呢?这么说不无道理,但另一位资深律师斯伟江的《律师大咖:现在学法律还有前途吗?》(点击蓝字可阅读)一文,更具有一线务实性。斯伟江律师是活跃在一线刑辩案件的律师。虽然烟语君并不认识他,但网络上还是时时传来其代理些热点案件的自媒体文章,当然,很多内容是感触刑辩律师执业艰辛的。即便如此,通观全文,斯律师既看到了,“短期看,至少三五年,甚至七八年,法律职业饱和,竞争压力很大,对真热爱法律对人来说,这一段艰难岁月,是大浪淘沙的过程”,但同时也看到了希望,“越是走向依法治国,法律职业的重要性越大。”,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满世界的陌生人做生意,靠的不是同乡的信誉,或者血缘的关系,靠的是复杂的法律制约”,“律师的日薄,是国家追求明规则治国的曲折”,“短期历史让人唏嘘,长期回顾,或能给人希望。”

看了两位大咖的看法,说点自己的意见。目前的法律行业,确实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体制内的法律人,纷纷哀叹形式主义,加班文化盛行,待遇与付出不相匹配,职业尊荣得不到体现;体制外的法律人,纷纷哀叹法律服务业务总量萎缩,从业人员人人满为患,竞争主体、竞争手段、管理模式缺乏规范还是粗放型,已经出现了从业人员迫于生计纷纷转行、考公的局面。有人预计,这样的局面,目前尚未看到改观的趋势,可预见的未来,情况还会更糟。

如此的局面,是否真如某些法律人宣扬的,“劝人学法千刀万剐”,如那些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宣传的,“你一个普通院校的法学本科,连个211都不是,哪有你的就业空间啊”?烟语君非常不赞同这样的说法!

法律市场真的饱和了吗?就在这两年律师界哀鸿遍野的同期,各种法律公司、法务公司、行业协会正在以铺天盖地的方式进军律师行业。截至2023年7月,可查询到的“法律咨询”字样的企业已经多达42.9万家,同期律师事务所还不到4万家。如果的真的市场饱和的话,为何这么多商业资本会融入法律行业呢?以身边的感受为例,这几年代理了不少亲戚的案件,发现很多律师的思想还停留在影视剧里律师是“白领精英阶层”的层面,还停留在案件代理舍我其谁、必须付出高价的认识里,不是单纯的按照标的额跟当事人收费,就是嫌案件太小给不了太高的代理费而不接。正是如此的职业氛围,给了很多法律公司可乘之机。

无论是体制内的法律人,在渴望当事人给予足够的职业尊重时,还是体制外的法律人,在抱怨没有案源以至于无法维持生计时,可能都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你所提供的法律服务,究竟能给当事人带来什么?如何以自己的法律服务,让当事人感到物有所值、值得信赖?

一谈到某个专业,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如何就业问题,还停留大学文凭是天之骄子、就业保障的认识阶段。每年高校毕业生已经过千万、大学文凭遍地都是的当下,除非考公或是有背影的,任何学科的文凭,只是提供了一个就业可能罢了。就算文凭让你入职了某个岗位,没有持续性的价值创造能力,就能保证能待得长久、好的未来?

据此,法学专业,尽管目前遭遇不少人口中的寒冬,但是仍然是值得报考的学科。微观宏观的原因,此前的大咖都讲了,在此不做复述,只想告诉未来的现在的法律人,关键还是心态要适应环境变化,目光要着眼未来,具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姿态,不求赚快钱、争待遇、搏名利等短视效益,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在行业内谋得一席之地。

0 阅读:1

烟语法明

简介:法治情怀,心怀大众,一个职业法律人的切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