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漕大动迁: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腾飞”第一步
2006年12月28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航站楼基地上打下了第一桩,亚洲最大的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拉开了帷幕。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是上海市“十一五”期间的重大工程之一,也是2010年世博会的2号配套工程。它东起外环线,西至华翔路,南起沪青平高架,北至北翟路,工程建设的重点是以铁路、航空站为中心的8平方公里。包括京沪铁路、虹桥机场二期、长途巴士客运站和2号线、10号线、17号线三条上海轨道交通及规划储备用地等。总面积共计26.26平方公里,涉及闵行区华漕镇范围17.7平方公里。其中征地动迁面积12.8平方公里,包括11个村的72个生产队3874户、1533个企事业单位。工程计划于2009年底竣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前投入使用。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
区、镇两级政府为了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顺利开展,在前期准备的八个月内召开不下60次各类会议。遇到动迁中的关键问题,时常花上一整天的时间进行紧张的讨论。全区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出发点,紧密结合华漕地区的实际情况,听取市、区相关领导和专家、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小组组长、村民代表和律师等多方面意见和建议,召开100多个相关会议,最终制定出台了《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闵行地区非居住房屋拆迁方案》。动迁过程中,区领导高度重视,各级上下形成合力,分成多个领导小组,及时把握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面对动迁企业或村民常会碰到的困难,两级政府也及时召开会议,积极讨论解决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动迁村民都能满意。
由于各项准备工作充分、思想工作到位,动拆过程中村民企业都较配合,涌现出许多老百姓为政府考虑、政府为老百姓“谋幸福”的感人故事。
成阿婆当时已85岁高龄,刚动过手术,身体一直比较虚弱。她的儿子又在年轻时伤残,一家人的生活比较困难,她没有专人照顾,在外面租房很不方便。但碰到动迁,成阿婆并没有过多考虑自己的这些事情,她说:“为了华漕的发展,愿意搬。”有关部门得知成阿婆的情况后,积极为成阿婆想办法,最后经过商量并征得老人同意后,成阿婆住进了华漕敬老院,由工作人员照顾。
还有红星村一家占地6000平方米、制作海绵的台资企业。企业主陈先生积极配合多方协调,在拿到政府补贴的现金补偿后,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主动拿出补偿金平分给其他承租人。考虑到承租人在承租厂房后还搭建一些简易棚,陈先生还自掏腰包给予补贴,确保了各承租人的利益,顺利完成了签约。为了让他们顺利拆迁腾房,他还积极提供有关出租铲车的线索,以实际行动支持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正是因为有成阿婆、陈先生等许多克服自身困难、积极配合的村民和企业,枢纽动迁有关工作得以有序按时间节点展开。2006年9月1日,企业开始动迁,11月23日启动民房签约。至12月15日,按时间节点完成1000亩航站楼交地任务。最后在短短17个月内,从签约、搬场、拆迁到善后,闵行区完成了农户、企业、商铺的动迁工作,确保了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如期开工。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正式启用。
来源:聚力华漕、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