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被俘后写36100余字供词,曾国藩大量删改,引发百年之争

云深不知愁 2024-12-13 00:14:13

“大哥,大哥……李秀成押到了。”

曾国荃急切的声音仿佛还在那个夜晚回荡。

1864年6月,天京的沦陷,李秀成的被俘,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

而这涟漪背后,是两个男人——李秀成与曾国藩之间的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博弈,这场博弈涉及忠诚、权谋、家族利益以及历史真相的改写。

太平天国自1851年兴起后,一路发展壮大,给清朝的统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在太平天国政权内部,李秀成作为一名重要的将领,凭借着自身的军事领导才能,在众多战役中崭露头角。

他在太平天国的地位举足轻重,是支撑着这个政权的重要力量之一。

然而,到了1864年,太平天国走向了末路,天京被湘军重重围困。

1864年6月,天京被湘军攻克。

曾国荃驱马赶到曾国藩家中,满脸急切地向曾国藩禀报:“大哥,大哥……李秀成押到了。”

曾国藩听闻这个消息,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到时候把李秀成解往北京,朝廷再也无忧了。”

可等曾国藩去牢房见了李秀成后,曾国藩改主意了。

牢房里弥漫着一股腐臭的气息,李秀成一脸糟污。

曾国藩屏退左右,单独和李秀成待在一起。

几个时辰后,曾国藩离开了牢房,而李秀成则在接下来的9天,写下了36100余字的供词。

在他书写的过程中,每天都有专人将当天所书送呈给曾国藩。

李秀成估计是想通过供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有历史学家推测他可能想劝曾国藩自立为王,以谋求重振天国,当然这仅仅是一种推测。

但无论李秀成的初衷是什么,曾国藩却有着自己的盘算。

曾国藩对供词进行了大量的删改工作,他将“其别字改之,其谀颂楚军者删之,闲言重复者删之,……言招降事宜有十要,言洪逆败亡有十误,亦均删之”。

他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他要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要宣扬湘军的功劳,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下属同僚。

由于曾国藩将供词原件秘而不宣,只公开了誊写上报朝廷的版本,这就导致了后来出现了许多不同的供词版本,如“呈奏本”“李译本”“罗抄本”等。

这些不同版本的出现,引发了史学家有关李秀成供词真伪的百年之争。

有的历史学家甚至认为压根就不存在供词,完全是后人编造的谎言。

在这场争论中,历史的真相变得扑朔迷离,而曾国藩的行为无疑是给历史真相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1962年,居住在台湾的曾国藩的曾孙辈——曾宝荪、曾约农两人拿出了供词的原件。

这一事件成为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台湾世界书局以供词原件为底本,找来了杨家骆教授,按照相近规格的纸张和原版尺寸,影印出版了《李秀成亲供手迹》。

当人们看到供词原件时,才发现了其中的诸多秘密。

每页都有曾国藩的亲笔批语,删改字句和标点符号。全书共74页,均一一如原样原色。

从原件中可以发现曾国藩在多处进行了欺瞒朝廷的改动。

关于洪秀全的死因,供词原件记载洪秀全重病缠身,不食药方,任病发展。

但曾国藩为了邀功,于清朝同治三年六月二十日上奏朝廷时说洪秀全在官军猛攻时服毒而死,并且后来还捏造了天国宫中奴婢的说法,还将《李秀成自述》中的相关表述进行修改以符合他的说法。

李秀成被俘的实际情况是被村民活捉后交给曾国荃,但曾国藩在原稿上进行改动,将“是以被两个村民”勾去,“获拿”两字倒调,改为“遂被曾帅官兵拿获”,把功劳归到曾氏兄弟头上。

李秀成保卫年幼的天王从缺口处冲出天京的时间,李秀成的原话是初更之后,曾国藩将“初”字改为“四”字,把责任推掉,因为初更被太平军冲出意味着他围剿不力。

李秀成原稿中的天朝十误中的第十误被曾国藩改动,从政治战略方面的“误立政无章”改为军事上的“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并不意味着胜利者书写的就是真相。

曾国藩对李秀成供词的处理,是为了维护家族利益、宣扬湘军功劳和保护同僚的手段。

然而,他的这种做法却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性原则。

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他展现出了绝顶的聪明,但这种聪明却是建立在对历史真相的歪曲之上的。

他被批判为无大义,只顾自己家族利益,终究是大地主的代言人。

而李秀成,他在太平天国最后的岁月里坚守,被俘后的供词又被如此篡改,他的命运也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残酷与复杂。

历史的真相也许会被暂时掩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就像李秀成供词原件的现世,它让我们重新审视那段历史,也让我们明白,我们应当尊重历史真相,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去随意篡改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