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几篇报道,初次接触到“职业闭店”这个新词。“职业闭店”究竟是咋回事呢?
听我慢慢给你说,比如有一家门店经营不善,欠下债务,无法持续经营了,正常情况下所欠的债务是要归还的,但是他们可能也是没别的办法了(或者是根本不愿意还),于是这时候就同专门的团队合作,由团队帮忙运作解决债务和闭店问题,这些团队被称为“职业闭店人”。
如此说来,“职业闭店人”所做的事好像没啥问题,但是事实上他们往往在操作的过程中,采取了一些并不“光彩”的做法!甚至可以说是采用了诈骗手段。
他们的流程大体是这样的:先同门店老板谈合作佣金,据说大概在债务额的10%-30%之间,然后给店老板献策,更换企业法人代表,再降低注册资本、压缩运营成本(比如水电、租金等),再组织一次促销充值活动,最后友好宣布闭店。
最后的结果是消费者预付充值的钱没法退,只能协商善后的解决方案,但是对方就是抱着一点:钱没有,怎么办你们看着办。而原先负债累累的老板,就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操作,平安着陆、脱身,“职业闭店人”从中也赚到了丰厚的收益,只是苦了所有的充值者。
大家可能会问:“那这样不是赤裸裸的诈骗吗?”是的,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形,就看他们整个过程是如何操作的了,还有后续的处置措施是否妥当。
近期有新闻曝光,称有些商家涉嫌以欺诈的形式进行闭店。
这是来自齐鲁壹点新闻的报道,有位宁女士给孩子报了乒乓球班一年多,今年年初这家机构办了一次续费活动,出于信任宁女士毫不犹豫就续交了一年的课程费,但是刚上几节课,这家机构便突然闭店了,而且负责人还失联了。
据说,全国各地类似的情况非常多,有个共同点是它们在闭店之前都组织了一次预付充值活动,真有这么巧合吗?
很多人可能会说,现在是法治社会,这些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只要找到人事情就能解决。如果是这样想的话那就真的想简单了。
他们往往态度特别好,这都是职业训练出来的,但是始终坚守一条:钱是没有的,其他的方案好说。
看看南京金宝贝几家店子倒闭后商量的解决方案就知道了:
一是退费。理想的情况下,每年还款100万,30年还清。您没看错,需要30年!而充值者可能只是支付了几百几千元,需要通过这么长时间来还清,到时候是给孙子了吗?
二是众筹上课。就是说机构没了,家长还可以继续筹钱请回老师上课,你们觉得家长还愿意继续掏钱吗?
三是分流上课。就是说找其他的机构培训学校接收这些学生,关键是钱由谁出呢?他们可是没钱了呀。
所以说,无论是哪种解决方案,其实都不太行。关键是家长们都忙于工作,哪有那多时间去维权呢,其实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放弃。
近几年因多种原因,许多机构经营出现了困难,面临关门倒闭。于是“职业闭店”行业就应运而生了,有人甚至在网上办起了网课,这些课程的收费比较低,有的线上课程居然报出了29.8元的低价,如果你认为他们只是想赚这点钱,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们会在授课过程中,不断给学员“洗脑”,最后同他们合作闭店业务。
很多人会问,他们这样做“合法”吗?难道就不怕被抓吗?其实这些人有专门的律师团队,给他们出谋划策,设计了整个过程方案。其实套路并不复杂,就是利用了人们“维权”困难和通过改变企业法人等,将资产和债务都进行转移。
最终“职业闭店人”赚得盆满钵满,而原先的老板也成功上岸,只剩下广大的预付充值者在寒风中凌乱。
河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樊涛表示,在闭店前通过组织价格优惠活动,欺骗消费者进行大额预付款支付,事后又销声匿迹或推脱责任,这种闭店操作是违法的。
河南省金博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保山表示,教培机构不能采取转移财产、更改经营主体、继续欺诈消费者等手段逃避法律责任。
“职业闭店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帮助企业逃避债务责任,这种行为违反了商业道德,尽管短期内可能逃避法律制裁,但长期会破坏市场秩序和消费者信任。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选择信誉良好的机构,谨慎预付款,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举报。政府和监管部门需强化市场监管,完善法规,严惩违法行为,并通过教育提升消费者维权意识,遏制职业闭店行为,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