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至30日,阿里巴巴2020年度全球投资者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以线上的形式举办。出于对疫情带来的国内外经济不确定性的关心,以及出于由此带来的对阿里巴巴经济体的影响,此次大会吸引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在大会上,阿里释放了很多利好消息,分别涉及到各项业务的高成长、高覆盖、高赋能,以及面向未来的高投入等各项关键信息。
这也就带来了两个问题:为何阿里能快速走出疫情影响?在各局部战场上,阿里是如何超越竞争对手的?
此次大会,也是疫情发生后,阿里第一次向投资者系统介绍公司的最新战略和关键业务进展。
因此,此次大会也成为了解答上述两个疑问的最佳契机。
持续增长,用创新超越竞争
在过去一年,淘宝天猫的用户规模继续快速增长。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市场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7.42亿,移动月活跃用户增长1.19亿。
除了活跃用户和新增用户实现增长之外,阿里核心商业板块的交易规模也在持续强劲增长。从今年4月开始,天猫的线上实物交易快速反弹,618期间的成交尤其超出预期。2021财年一季度,天猫的实物成交增速达27%,服饰、快速消费品、消费电子等核心品类增速,大幅度领先于中国零售市场增速。
在投资者大会上,淘宝天猫总裁蒋凡介绍,在8月,淘宝的月度交易额更是创下了过去一年里的最高增速。
这样的逆势高增长是如何实现的?
答案就是依靠创新。实际上,过去一年,淘宝天猫平台在消费者体验、商家运营效率、商家新供给策略等方面,实现了持续创新。
以天猫为例,2019年,阿里巴巴将天猫旗舰店体系升级至2.0,帮助商家通过数字技术和购物小程序,对店铺粉丝进行更精准的、个性化的触达和运营。截至2020年8月底,天猫旗舰店2.0已经覆盖27万商家;12万家线下门店已接入旗舰店2.0体系,实现线上线下库存的打通。
这意味着,天猫将在品牌商家的核心交易平台外,成为品牌运营消费者和发展品牌力的平台。
淘宝APP的改版升级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直播、短视频、互动游戏等互动元素不断丰富,信息流产品“猜你喜欢”也进入手机首屏。淘系的消费者黏性也随之持续提高。
实际上,阿里在投资者大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其平台上每年平均消费超过7000元以上的消费者留存达到98%。而数字生态的协同优势也在发挥,使用阿里巴巴5项或以上服务的消费者,每月在平台上的停留时间达到27天。这个数字说明用户粘性不亚于社交平台。
由此不难看出,无论是天猫由“品牌商家核心交易平台”向“品牌运营消费者和发展品牌力的平台”升级,还是淘宝“逛”的心智越来越明显,这些都是超越电商赛道同纬度“补贴大战”的创新。
实际上,阿里的21年就是持续创新的21年。
众所周知,“新零售”从提出到落地均是由阿里发起。当很多跟风者都“不跟了”,阿里默默交上了一份堪称惊艳的新零售成绩单——过去12个月,新零售和直营业务增长超过100%。
而迅速崛起的社交平台虽然来势汹汹,但其市场份额实际上可以看成是阿里溢出的份额,其天花板其实取决于阿里。今年3月正式上线的淘宝特价版首度在投资者大会上亮相。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淘宝特价版的MAU(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5500万。
阿里在国内市场用创新超越了竞争,在国际市场也是如此。
在第二日(29日)大会上,菜鸟总裁万霖介绍,阿里巴巴的数字物流平台一年处理包裹量已超400亿件。从广义的供应链布局来看,2021财年第一季度,天猫国际支付GMV同比增长超过40%,Lazada订单量同比增长再翻倍。
这正是得益于阿里通过数字化升级,快递发货、收货体验。比如,菜鸟驿站“无接触取件”更安全、便捷,处理包裹量也同比增长110%。在IoT物联网技术下,消费者到驿站平均取包裹的时间下降了三分之一。
菜鸟8月数据显示,天猫国际进口商品通过各大保税口岸,平均只需60个小时即可送到买家手上。
实际上,阿里巴巴经济体内各项业务,都在依靠创新实现了超越赛道竞争层面的增长。
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对阿里式创新给予了很好的概括:
在今天这样一个非常竞争充分的市场当中,挑战无处不在,很多的企业、很多的创新业务都是用拼命地投资去抓住市场的机会,希望能够通过规模最终来进行用户的收口,进行商业的收口。我们则坚信在创新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创造客户价值,我们愿意为了创造客户价值而去投资,同时我们也对自己的经营、对经营的效率、对用户的价值的满足,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更好地去追求在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速度和质量的完美统一。
长期主义,为行业开辟新赛道
在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20余年里,说阿里是开创新赛道、创造新物种最多的公司,应该会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同。
然而,这也就意味着阿里的竞争对手最为众多。
实际上,一家公司如何面对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一把手如何看待竞争。
张勇关于看待竞争的表述有很多,在7月份阿里巴巴发布了2020财政年度报告之际,他在致股东信中的表述很具有代表性:
“阿里巴巴的20年,也是竞争中求变的20年,竞争让我们变得更好,竞争让我们变得更有创造力,竞争让我们成为造风者。”
在笔者看来,结合阿里经济体的实践,张勇的这句话应该至少包含两方面的涵义。
其一,是阿里不排斥竞争,也不纠结于眼前得失,而是坚持长期主义,坚持价值导向。
众所周知的故事是阿里云,当阿里巴巴提出要自研一朵云,吃瓜群众和科技同行都惊呆了。有的人等着看笑话,有的人站在边上看笑话,但阿里巴巴这条路走的扎实,从推出飞天,到首个能提供5K级算力,再到去年双11,阿里巴巴核心电商系统100%上云……就在30日的投资者大会上,阿里巴巴宣布,2021财年,阿里云有望实现盈利。
类似的故事还有菜鸟。2013年阿里要做菜鸟,也令人感到费解。7年多来,到底菜鸟怎么样,很多人心里并不清晰。这次投资者大会,阿里巴巴也宣布菜鸟将在财年内实现经营现金流为正。一年处理400亿包裹、日均处理400万个跨境包裹,菜鸟已经真正成为了全球物流的大动脉、数字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
再看在电商、支付、新零售、云计算、在线办公等领域,阿里都是探路者与引领者。但实事求是讲,阿里在某些业务上,特别是一些通过收购做强做大的业务上,阿里并非是细分赛道第一名。
比如本地生活板块中的饿了么和文娱板块中的优酷,就是如此。但是,多年以来,阿里并没有终止这些业务或者抽调走资源。实际上,阿里可称得上是全球范围内最具战略定力的科技企业,而这种战略定力的正确性,在疫情期间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近年来,阿里没有纠缠于补贴大战,而是坚持用自身的数智中台,整合口碑饿了么到店和到家的各项能力,帮助商户实现服务、门店和营销的全链路数字化建设。这种持续投入,相当于疫情的到来做出充分准备。
在疫情爆发之后,外卖一跃成为了国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基础设施。8月份,阿里发布的2021财年第一季度(4-6月)财报显示,饿了么注册商户数量同比增长30%。
在竞争中用战略定力换来硕果的,还有文娱板块。视频网站普遍亏损,但阿里并没有因此就收缩手脚,相反,其一直坚持制作精品内容,并与阿里生态形成优势互补。
在大会上,阿里文娱总裁樊路远介绍,过去两年,优酷付费会员同比增速从46%增至52%,实现了加速度,而单个会员的内容成本却显著下降。规模、效率的双提升,推动了亏损同比收窄。
樊路远将优酷的增长,归功于“好的内容”、“基于阿里大数据的精细化运营”和“与阿里数字经济体和第三方平台的合作”。特别是阿里数字经济体的生态效应,其在优酷会员的站外获客上的贡献,已经超过第三方,大大节省了优酷获客成本。同时,优酷也为经济体贡献了大量活跃的时长,带来了积极价值。
其二,是阿里超越于同纬度竞争,为行业拓宽赛道、开辟新赛道。
在阿里发展早期,B2B业务、淘宝、支付宝,都成为了赛道的开创者。而在2015年之后,阿里的这种开创性达到了又一个高潮,新零售、盒马、钉钉、达摩院等一系列具备赛道开创性的业务开始普惠于行业。
这一系列创新的最新案例,是在9月云栖大会上亮相的云电脑无影、智能机器人小蛮驴和犀牛制造。前两者是阿里“云端一体”战略的最新落地产品,将大大解放B端与C端的生产力。后者则被誉为“阿里新制造1号工程”,让‘Made in Internet’成为现实,是在全球范围内的工业互联网创新。
张勇说:“造风者的核心是‘造’,我们必须是创造者,我们从来不是跟风者,我们从来不是被定义者,我们是定义未来的人。”
结语
虽然商业竞争中会有你先我后、此消彼长,但投资者永远青睐有战略定力和长期主义的企业,因为是它们在定义未来。
实际上,正是在张勇成为了阿里CEO之后的5年时间里,通过技术进步与商业创新的结合,阿里从电商行业的“水电煤”,进化升级为各行各业走向数字化的基础设施。随之发生的,是阿里的市值翻了近5倍。
如今,阿里已经是覆盖商业、金融、物流、云计算大数据等的数字经济体,其背后是全球数亿消费者、数千万商家、服务商和合作伙伴的立体生态。
在面向“全球化、内需、云计算大数据”的三大战略中,张勇又为阿里定下了11个未来3-5年的战略方向。这将是另一个远超竞争层面的开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