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启淑飞鸿堂旧藏“云外赏”瓷印鉴赏

沐清扬说史 2024-11-15 02:16:09

汪启淑飞鸿堂旧藏“云外赏”瓷印鉴赏

张炜羽

瓷印,为中国传统印章中富有特色的品类之一。瓷印材是以高岭土、长石和石英细粉,按比例相混合为瓷料,然后制成印坯。瓷印制作有在印坯上刻完印文后烧制、上釉者,也有在烧结后致密、坚硬的瓷印坯上硬刻成文,但颇费时费力。瓷印是在唐宋制瓷工艺的兴起、繁荣下而滋生、发展,结合实物与文献,可知宋元瓷印形式多样,流行颇广。著名有宋代楷书“龙”青瓷印,九叠篆“柯山野叟”瓷印(图1),隶书“沙随程迥”龟钮瓷印与“佛法僧宝”、“道经师宝”瓷印等,元押、书简印、肖形印等更不胜枚举。

上海博物馆藏九叠篆“柯山野叟”瓷印

关于瓷印研究,明代篆刻家甘旸(旭甫)在《印章集说》中列有“瓷印”条,称:“上古无瓷印,唐宋始用以为私印,硬不易刻,其文类玉,稍粗。其制有龟钮、瓦钮、鼻钮,旧者佳,新者次之,亦堪鉴赏。”海上知名篆刻家邓散木(钝铁)在《篆刻学》中也称瓷印“其质类玉而较松粗,旧磁印光泽古茂,大堪宝玩,以厚锋利刃冲刺成文,别有一种浑朴之致。亦有先制泥垩,镌成印文,然后入窑烧治者,然烧成后十九凹凸攲斜,不中程式矣。”指出了在泥坯上镌刻印文后再去烧制,有印面厚度不一,收缩不均,烧结时印面容易变形的弊端,所以后世印人更喜欢在已烧结成型的瓷质印料上走刀,明清时也多见此类瓷印。

汪启淑(秀峰)为清代乾隆间著名篆刻鉴藏家,酷嗜印章,殚精搜罗,终其一生,自称“印癖先生”。因汪启淑财力雄厚,喜广泛结交当时印坛名家,飞鸿堂中藏秦汉以来古今印章达数万钮。汪启淑曾延请包括林皋(鹤田)、丁敬(敬身)、邓石如(顽伯)、黄易(小松)、桂馥(未谷)、王玉如(研山)、张燕昌(芑堂)、陈鍊(在專)、董洵(小池)、周芬(子芬)等篆刻名家在内的数百位印人为其篆刻,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辑成《飞鸿堂印谱》五集四十卷二十册,共收录印作近3500枚,印人达360余位,成为研究清代中期印坛风貌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汪启淑也偏好搜集各类奇异印材,凡晶玉瓷铜,竹木牙石等印,兼收并蓄,辑为《退斋印类》、《秋室印剩》,创古来印章材质之大全。此外汪启淑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辑有古玺印与明清印人刻印为《讱葊集古印存》十六册,全谱存印3394方,每方印下注明材质。印材除常见的金、银、铜、玉、石、晶、牙、竹、陶、瓷、铁之外,尚有绿松石、端石、青金石、竹叶石、乌木、黄杨木、檀香、澄泥、犀角、蜜蜡、琥珀、玛瑙、玻璃、珊瑚、砗磲、雕漆等,共计二十八种,无奇弗备,无美弗臻,“洵极宇内之巨观矣”。其中标注为瓷印的有141方,占印谱中总印数的4.15%。根据印文与风格,以明代至清初之物为夥。瓷印虽数量上在印谱中所占比例不高,但对观察、研究明代与清初的瓷印风貌,起到了其他印谱无法替代的重要参考作用。

《讱葊集古印存》中存有明代中期至明末达官、名士贾应春(东阳)、陆树声(与吉)、文元善(子长)、张问达(德允)、陈继儒(眉公)、李流芳(长蘅)、陈子龙(卧子)、冯明玠(五玉)、薛虞卿(益)等姓名、斋馆瓷印,印风与同期文人用印基本合拍,许多印作若不表明材质,仅从线质来观察,较难与石印作区分。如三字并排,斑驳似烂铜印的“绣佛斋”、椭圆形工稳朱文印“戢宙山房”,仿汉满白文“薛氏虞卿”,线条坚挺的细白文“惺斋”等,皆古雅渊茂,神形具备。朱文瓷印“天官大夫”印(图2)面达6.2厘米见方,不仅于印谱中夺人眼球,在宋元明瓷印中也为不可多得的巨制之一。

图2:《讱葊集古印存》著录瓷印四方

Lot 908

明宣德

青花螭钮印

3.2×3.2×2.8 cm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楷书款,宣德本朝印文“云外赏”

带日本包装,包装题识“宣德年制陶印”、“汪启淑旧藏”、“薇州爱玩”、“讱庵集古印存藏”、“文曰白字 云外赏”

来源:

汪启淑旧藏;

正宗得三郎旧藏;

大阪古董商秦峰男旧藏

著录:《讱葊集古印存》(卷三),汪启淑(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辑,第17页

著录:《讱庵集古印存》,汪启淑(清)辑,徐敦德释文,西泠印社,1999年,第24页;

著录:《西泠印社印谱藏珍——讱葊集古印存》,汪启淑(清)辑,西泠印社,2020年,第50页

中国嘉德202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有一方汪启淑飞鸿堂旧藏的“云外赏”瓷印,该印著录于《讱葊集古印存》卷三第十七页,印面3.1厘米见方,四印角呈圆形。原印为景德镇青花瓷古兽纽,印体侧面存“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楷书款,木质印匣附印蜕一,四周遗有“汪启淑旧藏白章,文曰:云外赏。《讱葊集古印存》载。薇州爱玩”墨迹与长形“薇州”朱文印记,当为近代东瀛画家正宗得三郎收藏时所题。

日本包装题识

正宗得三郎,号薇洲、春江、扇浦。1883年(明治16年)8月22日生于日本西部冈山县和气郡,1907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后参加了山下新太郎、津青枫、有岛生马等创立的西画社团——二科会,期间曾赴欧洲游学,研习莫奈、雷诺阿、梵高等大师画风,归国后作品多次参加二科会展览。1947年(昭和22年)与黑田重太郎、熊谷守一、栗原信等创立二纪会,继续活跃在日本油画界。正宗得三郎于1962年(昭和37年)3月14日去世,享年八十。

“云外赏”属文人闲章,虽暂时无法断定印主身份,但“云”字篆法具有明代篆刻印文的特征。观赏“云外赏”印面,刀法稳健峻挺,线条方圆相融,章法动合自然,加上笔画间距较宽,给人以骨格清劲,气静神闲之美感。“云外赏”为硬实的瓷料,而能将线条如此流畅完美地呈现,可见当时刻工腕力之强,技艺之高。此外该印不论是“大明宣德年制”年款,还是胎质、纽雕、釉色工艺等,均与故宫博物院旧藏的清宫青花兽纽瓷印料三件套相类,特别是与其中一枚2.6厘米见方的獬豸纽瓷印料如出一窑,也透露出在青田石普及之前的宣德年间此类瓷印的流行程度,更是明代中叶篆刻印材多元化的最佳例证。

故宫博物院藏品

汪启淑生前飞鸿堂中所蓄印章以万计,但其身后与“三堂印谱”中张灏(夷令)《学山堂印谱》、周亮工(栎园)《赖古堂印谱》中的藏印一样,大多风流云散,能流传至今的原印甚罕,也是尚未破解的印坛谜团之一。“云外赏”为飞鸿堂中绝美之遗珠,经正宗得三郎之后,传由日本关西著名古董商秦峰男递藏。此次释出上拍,不啻为篆刻界与收藏界的福音。它将为研究明代篆刻风貌、文人印章收藏及瓷印工艺等,提供了一件可贵的实物样本。愿印家共宝,艺林咸珍,传之后世而不磨!

甲辰立冬定稿于春申郢庐

(作者系西泠印社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

作者小传:

张炜羽,现为西泠印社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篆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作品在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书法篆刻展览上获奖、入选数十次。印学论文在西泠印社举办的历届国际印学研讨会、“孤山证印”国际印学峰会上获奖、入选二十余次,也为1998年以来连续参加西泠印社印学研讨会唯一的大满贯作者。主编《海上印坛百年·近现代海上篆刻名家印选》《海派篆刻家代表系列作品集·方介堪卷》。撰有《近现代海上印人研究系列》《近现代海上印人拾零》五十余篇。合著有《古瓦当文编》《篆刻三百品》《中国篆刻流派创新史》《印坛点将录》等。

0 阅读:13

沐清扬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