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之战,石达开真的在附近藏宝了吗?专家:千古之谜

圣恒看历史 2024-09-25 22:08:38

1980年,当地的一个农民在大渡河周边的小河中淘金,捡到一块约9两重的古银锭,由此推测附近很可能有宝藏。到了2000年,有人在当地一农户家中发现一把太平军的军刀,使“大渡河附近有宝藏”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强。而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的老百姓中又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败安顺场之后,其大量宝藏就埋在山间。

“面水靠山,宝藏其间。”许多附近的老百姓认为这是太平军宝藏的埋藏口诀。 难道石达开真的在大渡河畔附近藏宝了吗?

一、石达开带着金银财宝在大渡河作战的具体情况

东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内部纷争不断,石达开为避免进一步的自相残杀,毅然选择带兵出走,希望能重振旗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向爱兵如子、顾属下周全的石达开离开前是带足了金银珠宝的。

可是,离开后的石达开远征后一直不肯建立自己的政权,无法满足一些部下们攀龙附凤的愿望,石达开部多为三江两湖人,离乡后的一些将士们一直思念归期,无心恋战。

同治二年(1863年)初,石达开兵分两路,他派赖裕新为前锋,先行北渡金沙江,突入四川腹地,以图分散清军兵力。可,就在小相岭白沙沟一战,赖裕新被清军所设的滚木击中,兵败身亡。

5月12日,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率太平军主力3、4万人,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不屈的斗志自云南昭通跟进,进入四川宁远府(今西昌市)境内,紧接着从冕宁小道直抵大渡河南边的紫打地(今石棉县安顺场附近),欲实现多年来“先行入川,再图四扰”的战略方针。

石达开这是第七次进川,决定与清廷决一死战。他还写下了“踏破河山胆气豪,偏师入蜀斩蓬蒿。临当痛饮黄龙酒,不灭清妖恨不消” 的豪迈诗句。

石达开并不知道赖裕新已死,他准备从大渡河南岸渡河北进,与赖裕新部会师。一路上石达开急行军,沿途山川壮丽,他无心欣赏,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与赖裕新部会师,重振旗鼓,再图大业!

石达开行军所处的紫打地,位于大渡河南岸的偏远之地,四周群山环抱,地势险要,前有大渡河横亘,左有松林河阻挡,右则有老鸦漩的湍急水流,天然的屏障使这里易守难攻,可是对于石达开,他只能进军,这里是他渡河北上,与赖裕新部会师的唯一希望。

14日黎明,石达开抵达大渡河、松林河畔的安顺场,困难重重。一路走来,除了石达开他们自己人,连个村民的人影也碰不到,一路上场寨皆空,百姓早逃得没了影。他们早被清军灌输太平军是妖魔,导致当地人仇恨太平军,将吃的用的都藏起来,人都躲起来了。

石达开面对深不可测的河水,连个船也看不到,他纵有万金也花不出去。

石达开的行踪被当地土司王应元了如指掌,他除了将消息报告给越西同知周歧源外,还在在松林河北岸组织汉夷兵勇沿河防守。

石达开多次组织将士抢渡失利,遂将人马驻于紫打地新场老街、后山(营盘山),及上、中、下坝,将粮草囤于马鞍山。

石达开决定自给自足,他令士卒砍木造筏,等待机会渡大渡河走出险境。

可令石达开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夜暴雨倾盆而下,大渡河、松林河两河里的水陡涨丈余。到了15日,石达开焦急地等了一天,大水一直未消退下去。

而土司王应元早就令一些兵勇们连夜拆去松林河上的铁索桥板,断了石达开的去路。

面对绝境,石达开一筹莫展。纵有千军万马也只能望河兴叹!

苦熬了一天一夜,到了5月16日,对石达开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拥有军事家、战略家称号的四川总督骆秉章让重庆镇总兵唐友耕、雅州知府蔡步钟率清军8000驻防北岸;

命土司王应元据守松林河,阻止西进;

命岭承恩北上竹马岗,堵住太平军东进;

命游击王松林把守筲箕湾,阻断南边的退路。

唐友耕曾是义军急先锋,后来叛变归降了清军成为清军的急先锋。每次作战唐友耕便冲锋在前,有一次在左颈受伤的情况下仍然力战,连杀义军二十多人,击退了义军。由于屡立战功被清廷赐封号“额勒莫克依巴图鲁”, 他曾手刃义军主将蓝二顺,多次大破太平军,可称之为太平军的“大克星”。

土司王应元、岭承恩对当地的地形熟悉,善于打游击。王松林曾先后在湖北、湖南、四川等地与太平军作战,战绩斐然。

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与强大的敌人,石达开和他的将士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渡河,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渡,则意味着前功尽弃,甚至可能全军覆没。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石达开不愿放弃,也不能放弃。他一边安抚军心,稳定士气;一边积极寻找渡河之策,希望在绝境中寻找一线生机。

石达开又苦熬了一天,到了17日,石达开看河水退去了些,他立刻召集部将,迅速部署抢渡计划。时间紧迫,每一秒都至关重要,一旦错过这个机会,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加严峻的形势和无法预料的后果。

可是清军的反应也同样迅速,他们利用地理优势,在河岸两侧架起了枪炮,对河中的太平军发动密集的火力。渡河未竟。

到了5月21日,石达开出船筏数十只作大规模强渡,每筏“数十人用挡牌护身,岸上部队亦出助阵,声震山谷”,清军并未给石达开喘息的机会,他们在北岸一字排开,枪炮齐发,使强渡的太平军全军覆没。

石达开仍旧不屈不挠,为强渡大渡河寻找一切机会,就在当天夜里,他将目光盯向松林河,希望能从这里另辟奇径。他安排人趁夜色从松林河上游探路,不料,举着火把的太平军被埋伏在那里的清军一阵袭击,损失惨重。

石达开苦思冥想也没想出突围的好办法。

四面楚歌,进无可进,退无可退。

此时,清兵宁越营都司庆吉和凉山最有权势的土司岭承恩带着夷兵从石达开后路包抄过来,抄至新场一带。一个星期后占领了马鞍山,进一步将石达开逼向绝境。岭承恩精通周边环境,追击入川石达开部“屡建奇功”,被清廷封为:“土游击职衔”, 授头品顶戴、花眼雕翎,赏桓勇巴图鲁名号。

岭承恩趁夜色偷袭石达开军营,掠去全部粮草,“断粮道,夺辎重”。又一次给了石达开沉重一击。

没有了粮食,太平军只得“杀马以食,继以桑叶充饥。”

石达开粮道断绝,到了极端困窘的时刻。

面对清军的重重围困与打压,石达开仍旧未选择退缩,而是巧妙地运用各种策略,试图为太平天国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石达开王应向王应元谈条件,许赠良马二匹,白金千两为酬,请求王应元让路。

他在给王应元的信中说:

“真天命太平天国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石达开为谕松林地总领王千户贤台知悉……如允让路罢兵,不独我师所过尔境,不犯秋毫。许赠良马二匹,白金千两,与贤台犒军之资。他年天国一统之后,定有加封贤台也。倘贤台竟称兵抗拒,予则加选三千虎贲,不得已誓渡小河,将尔一方痛剿,鸡犬不留,房屋烧尽,悔之则晚矣。本主将上体天心,下恤民命,与其相杀,不如相和,为此谕到之时,限午刻急速回文,以决攻取,不得延迟,自误机宜,特此训谕。”

王应元回信拒绝。

石达开继续和王应元谈条件,提出愿用巨资购买他的粮食。

仍被王应元拒绝。

石达开又转向岭承恩,他提出用更多的金钱宝物利诱岭承恩,目的就是让他动摇,使他对自己的进攻放缓慢,可岭承恩不吃这一套,反而更加急促地向石达开进攻。

石达开还不知道,这两位已被骆秉章以高于自己给出数倍的价格收买了。

到了6月9日,石达开决定再次拼死一搏。他令太平军将士“每数十人乘一筏,人以挡牌蔽身,皆披发衔刃,挺矛直立,众筏同时齐发”,再次分攻大渡河和松林河。

清兵见太平军再次进攻,更加疯狂反击。

一阵枪炮齐鸣,将船筏击地摇摆不定,加上河流湍急,许多太平军将士栽倒在河里,加上中枪炮身亡的,顿时河面上浮尸一片。

再次抢渡失败。

在背后的山上,清军士兵如猛虎下山,凭借着高昂的士气和精良的装备,向太平军发起了猛烈冲锋。营盘山与紫打地等相继失守。

在经历几次强渡失败后,石达开率残部7000人只得狼狈逃往老鸦漩,被唐友耕包围。

第二天凌晨,石达开受到岭承恩、王应元夷兵土兵前后围困,在石达开走投无路之下清军派人对石达开劝降。

石达开哭着对将士说:“妖军方欲生致予,以邀不世之功,予何惜一身,以全三军”。

他向清军四川总督骆秉章写信,与之商定所部4000人予以遣散,2000人移驻大树堡等待处置。石达开这样安排既是对清军的一种妥协,也是对部下生命安全的最后争取。骆秉章应允。

石达开认为比起个人的荣辱,那些与他并肩作战的兄弟们的生命更加宝贵。众将士一时泣涕如雨。石达开与王妃五人诀别,五人怀抱石达开的两名幼儿投河自尽。

6月13日,石达开携5岁的儿子石定忠,昂首挺胸投向敌营,“舍命以全三军”。

不料清军背信弃义,四川总督骆秉章对太平天军进行了屠戮,跟随石达开多年的2000余人,有700人过河遣散或被杀,还剩一千多人被捆绑押解至汉源大树堡,受尽虐待,这一千多人中除三百老幼存活,剩下的全部死在清军之手。另外三千人被王松林收编。

6月27日,石达开被凌迟处死,他五岁的儿子也遇害。石达开历时6年之久的远征至此失败。

二、关于石达开宝藏

在大渡河畔的安顺场,当地老百姓们在谈论石达开时,一直流传着石达开宝藏的故事。“太平军在强渡大渡河时,在大渡河附近埋藏了许多的金银珍宝!”有人说,当时石达开被困大渡河畔时,就把军中的重要文书和财物都窑藏在大渡河附近。

据说,石达开带领太平军队伍在离开‌金陵时,曾带走了一批金银珠宝作为军资,随着强渡大渡河的多次失败,石达开部的太平军在大渡河边被困了将近一个月,除了频繁作战,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挖窑洞藏宝。

就算石达开为了保存实力,也为了避免财宝落入敌手,更为了以后的东山再起,决定财宝隐藏,也是仓促的。可是,宝藏随着石达开的离世变的扑朔迷离起来,它不仅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遐想,更激发了无数人探寻宝藏的热情。

据《宝藏的故事》记载,石达开藏宝之后,曾留下一张‌藏宝图,并在图上写下“面水靠山,宝藏其间”的八个字作为隐训,暗示后人宝藏的位置。

有人认为,如果能解开这八字隐训,就能找到宝藏。

“面水靠山,宝藏其间”,这八个字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深奥的地理与人文智慧。自古以来,中国人便讲究风水之学,认为山水之间藏有天地之灵气,也是藏风聚气、福泽后人的宝地。因此,不少专家学者尝试从这一角度出发,解读石达开留下的隐训。

有人认为,“面水”指的是宝藏所在的地点需临水而居,这既符合古代风水学的理念,也便于宝藏的运输与隐藏。而“靠山”则意味着宝藏背后应有坚固的屏障,以防被轻易发现或盗取。

这样解读,虽然为宝藏划定了一个大致的范围,不过依旧没有降低寻找的难度,因为符合这一条件的地方并不少见。

更有甚者,还结合历史文献去实地考察,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推测:

石达开藏宝之地很可能就在大渡河畔的某个隐秘山谷之中,那里既有湍急的河流作为天然屏障,又有险峻的山峰作为依托,正是“面水靠山”的解密。不过,尽管这些推测看似合理,但至今为止,仍无一人找到藏宝之地,不过有专家认为这就是骗人的。

1936年,‌四川省主席刘湘,对四川的交通、工业及文化等都非常重视‌,他对石达开藏宝的消息深信不疑。

刘湘曾亲自参加搜寻、挖掘石达开宝藏的工作,当时,他安排一千余人做这事。为了保密起见,这支挖掘窑藏的队伍被称做“森林矿产调查队”,并配有武装。

据知情人王云舍透漏,当时他们在安顺场上场尽头,松林小河畔营盘山脚的高升客店后院的灶间。系从山壁凿一洞穴,用石条砌门封固。

当“调查队”人员撬开石门时,从洞内喷出一股强烈的气体,“有毒!”随着一声喊叫,大家还没来得及躲闪,就被熏得头晕目眩,差点小命不保。

有人猜测这是太平军在藏宝时担心宝物被盗,设置的毒气机关。

一时间大家不敢轻举妄动,等毒气全部散失净尽,才满怀希望开始试探着进洞。

他们在窑洞里发现了一些金玉饰品,金抹额、银带扣以及一些尸骨残骸,并没有太多的像大家想象的财宝。

后来他们又发现了第二个洞穴,在洞穴里发现了穴壁左右各放石条凳一张,凳上各放一土陶大口圆形坛。一坛中盛有清水半坛,清澈无臭味,另一坛中放有一座鎏金铜山,高尺余,别无他物。石凳面上,杂陈零星金、玉、银、铜、水晶、玛瑙、珊瑚等器,约十余件。以上所掘出的文物均装箱运往成部,由刘湘的夫人存放。

紧接着他们又发现了第三个洞穴,可就在他们准备挖掘时,接到命令:“禁止地方机关借任何名义擅自开发森林矿产及毁凿古迹文物。已开凿者,立即停止;未开凿者,严加保护”。

发掘工作也因此停止。

这是1980年,王云舍提供的关于挖掘石达开宝藏的消息,王云舍曾是刘湘的幕僚。当时年近九旬的王云舍还撰写了《太平天国革命历史补充资料》一文,文中记述了有关窖藏宝藏的一些情况。

为了确定这一消息的准确性,四川省博物馆曾对当地群众进行了调查,结果证实了王云舍和当地群众的说法一致。调查组也去了实地考察,发现了周围有挖掘窑藏的痕迹。

虽然如今经过考古发掘,发现了一些文物,也已证实宝藏确实存在。但,所发掘的那些洞穴到底是不是石达开宝藏?目前还没有确凿证据证实。

三、关于石达开所带的宝物都去哪里了?

石棉县安顺乡安顺村还有一位村民说,当年石达开投降后,石达开有一柄削铁如泥的雄精如意宝剑,落在了土司王应元的手中。后来,土司王应元家道中落,翼王剑又到了当地士绅赖执中家里。1956年福建宁德一位名叫蔡作柯的人上交了一把青钢宝剑。此人是红军总司令部二局局长蔡威的后人。

据蔡作柯说,他的祖先蔡步钟是清朝四川雅安知府,宝剑落在了蔡步钟手上,后来蔡步钟致仕后就把宝剑带回了老家。从此这把剑被当作蔡家的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如今,在石棉县安顺乡发现有当年太平军留下的战刀等武器,据当地村民口述及初步考证,这些战刀等武器很可能是太平天国军队在转战四川时遗留下的。保存这些物件的村民将它们视之为荣耀与责任的象征,代代相传,精心呵护,哪怕在生活极度困乏时期,他们也未曾有过变卖的念头。

随着近年来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在安顺村和松岗,有村民曾将自家保留的这些宝贝,捐赠给石棉文物部门。

2006年7月,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河南乡,有一位70多岁的老妇人从怀中掏出个大克重的金佛,说其祖上就是太平军士卒的后裔,他们家有太平军时期的两个金佛像,一个她一直带在身上,另一个藏在家中。经专家鉴定,的确是清朝时期的宝物,但老人是否是石达开的后人话不确定。

据说石达开强渡大渡河失败后,在生死的最后关头,曾遣散一部分士卒,让他们各自逃生。根据石达开一向关爱士卒的作风来推测,在遣散这些人之前,石达开肯定会分相当一部分财宝给他们让他们谋生。

被清军释放的那些老弱病残人员中的一些人为了感念石达开的救命之恩,主动留在大渡河河边定居,子孙后代繁衍下来。

另外,在强渡大渡河多次失败后,石达开看到失败已成定局,为了不让财宝落入清军手中学习张献忠,来个“江口沉银”那也不一定。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三星堆遗址发掘总领队唐飞对此曾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未必就不是真实的。比如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如今经过考古发掘,已经证实宝藏确实存在。

总结:

石达开出走,选择了孤军奋战,最终陷入清军的包围圈,导致兵败被凌迟。智勇双全的石达开兵败之前预感不妙,为了保护携带的巨额财富不被清军所获,据说他曾秘密地将这些宝藏分批埋藏在了多处隐蔽之地,以待日后东山再起时取用。在很多时候,传说并非完全凭空捏造,它们往往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或民众对过往事件的集体记忆。随着考古学的介入,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会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由于石达开英年早逝,这些宝藏也随之成为了千古之谜,它和拿破仑藏宝、纳粹宝藏、赤城山埋金、山下奉文藏宝并列为中外军事史上五大藏宝之谜之一。

一些大渡河附近的村民曾捡拾到石达开当年遗留下来的物品,由此可见,石达开很有可能在大渡河附近藏宝。但由于时间久远,许多线索已经模糊不清,甚至完全消失;另一方面,自然环境的变化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加上人为的破坏以及不法分子的窥视,都给探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与危险。尽管困难重重,但人们对于揭开石达开藏宝秘密的热情却从未减退,相信总有一天考古专家会为我们揭晓最终的答案!

0 阅读:28

圣恒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