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环境润民心,白云区聚力农村“五治”打造和美乡村

贵州都市报 2024-01-05 11:30:16

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村道、一个个摆放整齐的分类垃圾桶,一幢幢白墙黛瓦的漂亮房屋……隆冬时节,漫步在贵阳市白云区各下属行政村,处处能够感受到农村“五治”工作的靓丽缩影,一幅自然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2023年,白云区深入开展农村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五治”工作,在推动乡村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乡容村貌焕然一新的同时,打造了一批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村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上水村可回收物收集点和垃圾分类分拣间

垃圾分类新风尚,提升乡村高“颜值”

“垃圾分类人人动手,干湿分离家家行动”“垃圾分类功千秋,上水环境靠大家”……2023年12月28日,记者走进白云区都拉布依族乡上水村,随处可见醒目的垃圾分类宣传标语。

在上水村村委会入口处,设置有垃圾分类分拣间和可回收物收集点,里面的积分兑换区摆放着大米、菜籽油、抽纸等日常生活用品,村民莫子毕正将攒了两周的塑料瓶和纸壳拿来兑换。

上水村村民正在通过垃圾分类兑积分换取礼品

“我2023年都兑换了11次,在家里就先把干湿垃圾分好类,湿垃圾还土还田,纸壳等可回收垃圾就拿过来积分兑换大米、抽纸、牙膏等。”莫子毕笑着说,通过积分奖励,分类投放的积极性变高了,现在一家人都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据统计,2023年以来,上水村开展积分兑换小礼品活动11次,兑换现场接受村民咨询50余人次、发放小礼品50余份。

上水村垃圾分类提示栏

“现在通过人居环境的整治,村里卫生大为改观,每家每户都自觉将垃圾分好类投放到垃圾收集点。”上水村党支部副书记莫任飞对记者介绍,村里现有保洁员10人,垃圾清运车1台,建有可回收物收集点4个,其他垃圾收集点34个,设置垃圾斗45个。他们持续组织村民小组长、联户长、志愿者持续开展入户宣传,提高村民知晓率,通过召开“治垃圾”专题培训会,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目前上水村垃圾已做到日产日清,30户以上自然村干垃圾收集点覆盖率实现100%。

随着农村“五治”工作的开展,上水村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功能配套逐步完善、乡村环境越发美丽,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靛山村通过墙绘美化村庄,传递了文明新风。

盘活闲置农房,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

距离上水村20公里开外的沙文镇靛山村,海拔1500米,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这里不仅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还能露营、越野,由开心农场改造的滑翔伞基地也正有序建设,因村子人气越来越高,近年来,村集体组织村民积极开展农村闲置房屋改造,让村民从中受益。

“这是今天下午客人预定的烤全羊,有60多斤重。”记者走进一家由闲置房改造的农家乐院子里,老板张文义正将一头刚杀好的山羊摆放在案板上。他说,自己和老伴原来在长坡岭做生意,听说村里开展“治房”,而且有补助拿,就相约回到村里把闲置房改造成农家乐。自2023年3月开业以来,收入大概在七八万元左右,“这里不用考虑房屋租金,生意好时一天可接待70多人。”

靛山村村民将闲置农房改造成精品民宿

而在村子的另一头,一栋700多平的三层高小洋楼被改造成民宿,一楼是餐厅,二至三楼共6个房间可对外出租,里面配套设施齐全。

“自己做老板肯定比在外面打工强得多,而且还能照顾孩子,一举两得。”村民罗莲英说,之前的房屋主要用于自住,现在到村里游玩的客人越来越多,于是她积极响应村里号召,拿出积蓄加上村里的补助,于2023年8月对房屋完成了装修改造。

靛山村农村“五治”宣传栏

“我们严格规范建房布局和建筑风貌,加强宅基地审批管理,简化建房审批程序,大力开展房屋‘空心化’治理,盘活闲置农房。”靛山村党支部书记董正邦说,2023年他们完成宜居农房改造89户,每户补助6000元;引导村民开展农家乐改造4户,每户补助15000元;引导村民完成民宿改造6户,每户补助3万元。下一步,将结合实际需求,持续开展存量农房风貌整治,全面巩固“治房”成果,切实增加村民资产性收益。

石龙村召开村民小组会,传唱村规民约“十爱歌”。

厚植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九月唱起十爱歌,爱财有道第九个,滥办酒席要不得,有序竞争记心窝。”在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石龙村,一阵阵嘹亮的歌声响起,记者走近发现,原来是石龙村党支部书记罗红燕正在和村民一起唱着村规民约“十爱歌”。

“石龙村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村民们都喜欢唱山歌。为净化村风民风,弘扬民族文化,我们将农村‘五治’宣传融入布依山歌,让乡土文化魅力四射、焕发蓬勃生机。”罗红燕说,改编后的歌词朗朗上口,浅显易懂,村民在学唱山歌时不仅感受到趣味性,还能让村规民约潜移默化至内心。

作为贵阳贵安“治风”试点村,石龙村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制定《石龙村“治风”工作方案》,成立村级“治风”工作领导小组,入户、集中宣讲涵盖750人次,引导村民认识移风易俗工作意义,让村民主动参与整治婚丧陋习及抵制滥办酒席工作,按要求进行报备,扭转高额礼金、滥办酒席等不良风气,破除陈规陋习,严格做到婚事新办、喜事简办,其他一律不办的要求。

石龙村严格执行丧事报备,签订承诺书。

“原来村里办酒名目很多,像搬家酒、入学酒、生娃酒等等,一个月好几台。现在只办红白酒,婚事程序简化,治丧不超过3天。”石龙村村民王俊说,村民委员会和红白理事会还以“红黑榜”等形式对大操大办反面典型进行批评惩戒,对文明节俭操办的先进典型予以鼓励。如今,人情负担减轻了,大家都把精力放在村里的经济发展上,乡邻间的感情因此变得更加亲密。

罗红燕告诉记者,石龙村“五治”工作取得实效后,又倒逼产业发展,现已种植粉黛乱子草20亩,脆柿、黄金奈李100余亩,新建油菜种植基地1个,村民参与乡村旅游接待、村集体组织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下一步,将重点打造石板田田园综合体项目,着力构建“生态农场观光+水果基地采摘+农家乐休闲”的“三位一体”乡村旅游新模式,以点带面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石龙村“粉黛花田”吸引游客前来游玩

多措并举,农村“五治”成效显现

自农村“五治”工作启动以来,贵阳市白云区强化项目分项推进,建立“五单”台账;强化人居环境提升,攻坚“五清”行动;强化体制机制建立,抓实规范引领,推动“五治”工作“多点开花”。

2023年,白云区在“治房”方面,累计培训农村建筑工匠41人,实施闲置农房盘活改造建设50栋、宜居农房改造350户,常态化抓好农村危房管控;在“治水”方面,实施石龙村、瓦窑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4条黑臭水体治理;在“治垃圾”方面,实施垃圾点提升改造任务20个,多措并举推动农村外运垃圾减量达80%以上;在“治厕”方面,改造农村户厕120户,实施改厕3.0示范试点,常态化抓好农村问题厕所摸排整改;在“治风”方面,动态完成签订“两书”,建立健全“一约一会”并形成长效治理,红白理事会有效运转,新建1个公益性公墓。

同时,白云区以“1+3+5N”为总体思路,围绕创建一条和美乡村“示范带”,实施党建文化铸魂、乡村建设塑形、现代产业壮体,持续深化“四问五单”、攻坚“五清行动”、评定“美好五园”、践行“五级责任”、健全“1123”机制,全力提升乡村建设与治理水平,全力打造贵阳乡村振兴都市版,推动“五治”成效进一步显现。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