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葛覃
编辑 | 阿文
我们好像进入了一个“人工智能迷雾时代”。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突破,挟巨浪而来,千行百业或多或少开始拥抱AI,从来没有一项技术进步像AI一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然而,大多数企业看不清、看不明,不确定前方有哪些暗礁与浅滩,在实践落地大模型的过程中,场景、成本、数据、IT架构、安全等方面,每一个环节的差错都会拖慢,甚至影响AI落地的最终效果。
但时代不会因为迷雾而停滞不前,希望赢在AI时代的企业,应当如何勘破迷雾?
有经验的野外向导都知道,冷静思考不盲目乱走,利用指北针或找到高处辨认方向,结伴而行,这些都是穿过迷雾的有效方法。AI时代的企业也同理。
9月19日,华为全联接大会2024如期开幕,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发表了“拥抱全面智能化时代”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企业)先思考清楚智能化时代企业的未来方向,然后以终为始,来思考今天的战略和行动,是非常重要的。”
翌日,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围绕“云上跃迁,AI重塑千行万业”的主题,详细阐述AI原生系统性思维的探索和实践,梳理在全局视角下,企业面向智能时代,如何抓住机遇并用AI构筑自身领先优势的全盘认知。
在企业开始AI行动之前,华为已经将自己面向AI的战略、思维、产品和技术、以及内外部实践和盘托出,这是华为迄今为止最完整、最全面的AI全局总览,云则成为华为能力的集大成输出平台。
AI时代,企业可以摸着华为过河了。
全面智能化,而不是盲目智能化近日,一份《Gen AI: Too much to spend, too little benefit?》(生成式AI:投入太多,收入太少?)的报告引起热议,其中提到,预计在未来数年中,科技巨头、各类企业和公共事业单位将在资本开支上投入约1万亿美元,这包括对数据中心、芯片、AI基础设施以及电网的重大投资。
然而,迄今为止,除了开发商效率提升的报道外,这些投资似乎并未带来显著成果。目标直指大模型现阶段的关键问题——AI能不能解决复杂的问题,新技术应用门槛能否再降低。
同样是通用目的技术,互联网即使在初期阶段,也能以低成本的解决方案颠覆高成本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像今天的AI技术一般昂贵。
全面智能化,是华为持续推进的战略。徐直军提到,一段时间以来,各行各业几乎言必称大模型,纷纷建设AI算力,纷纷训练大模型。这对于华为这样的算力提供商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但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我们始终相信,只有客户的持续成功,才有华为的持续发展。
因此,他给出了三点战略判断:不是每个企业都要建设大规模AI算力;不是每个企业都要训练自己的基础大模型;不是所有的应用都要追求“大”模型。
AI算力集群会带来极大的成本压力和运营维护挑战,企业可能面临钱花出去了却无法满足需求的困境;基础大模型训练要求数据、人才、工程化能力和经验,任一要素都考验企业的投入;除了面向NLP、多模态的复杂任务,需要用千亿参数模型来完成,其他知识问答、代码生成、坐席助手、安全检测,百亿参数足以实现较好效果,更多业务仅需要十亿级别参数模型。
从行业视角观察,越来越多的企业基于云计算平台训练大模型,华为云的昇腾AI云服务、ModelArts服务、盘古大模型5.0等,提供了算力、模型服务、全链路工具的完整服务,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技术和成本门槛。
更值得关注的是,大模型任务好似一个巨大的推力,企业在训练完大模型之后,自然使用云计算平台继续承载和运营大模型应用,并不断在云平台上迭代,建立起全新的大模型技术栈。
用AI原生思维,做AI原生企业云原生时代,先一步成为云原生的企业,可能已经充分尝到了技术红利。无论是云计算典型的弹性算力,还是大模型所需的数据治理,亦或是AI应用的各种中间件能力,云原生做得好的企业,数字化能力就越强,也就越能快速探索大模型。
AI原生时代,企业也应当构筑AI原生的思维。张平安表示,企业要在智能时代抓住机遇,用AI构筑自身领先优势,最核心的是要构筑起AI原生的思维,将AI技术和工具作为核心要素,来重新思考和设计企业流程、IT架构、业务创新,充分发挥AI的潜力,提高效率,创新业务模式,解决复杂问题。
在华为云看来,AI原生思维的本质是长期主义、AI优先、立即行动。
具体来看,首先,AI已经进入史上最密集的进展发布期,AI的主导权、对物理世界的映射能力日益增强,趋势不可阻挡,拥抱AI就是构建企业的长期竞争力。不高估AI的短期效果,也绝不要低估AI的长期价值。
其次,面向数智化转型,哪怕是行业最难的场景,在实现路径选择上,也要敢于开放出来,让AI“能用尽用”,AI优先。
最后的关键是立即行动,实现场景-基础设施-数据底座-AI大模型-场景的正向循环,企业越早引入AI,就能越早受益。
与之相对应的是,AI原生思维需要产品技术能力的支撑,张平安提到了关键三点:
第一,构建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AI 原生基础设施,为大模型训练推理提供极致弹性、高可靠、高效能的多元算力。华为云正式发布AI原生云基础设施CloudMatrix,将CPU、NPU、DPU、存储和内存等资源全部互联和池化,实现一切可池化、一切皆对等、一切可组合,为客户提供澎湃的AI算力。
第二,构建起以知识为中心的数据底座,让AI更好的使用数据,让数据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核心竞争力。华为云全面升级了DataArts数据治理生产线,为客户提供面向AI、以知识为中心的数据底座,包括AI和大数据融合引擎、数据开发治理、知识服务和数智应用使能服务,能够让资源利用率和供数效率显著提升。
第三,合适的AI模型,实现多尺寸、多模态组合。华为云盘古大模型5.0是一个全系列、多模态的大模型,有可运行在端侧的盘古E系列、高效推理的盘古P系列、处理复杂场景的盘古U系列、企业的统一AI大脑盘古S系列,参数规模从十亿到万亿。而且,华为盘古大模型不仅包含NLP、CV、多模态,还包含预测大模型和科学计算大模型。系列化的盘古,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在全场景应用AI技术。
此外,华为云CTO张宇昕正式发布1+N的盘古智能助手产品体系,把传统的云服务升级为AI加持的智能云服务。
1指的是统一的华为云盘古助手,围绕企业在云上的规划、使用、维护、优化的全旅程,提供知识查询、信息查询、操作执行、优化分析等各方面的智能化服务能力,N指的是华为云针对企业用户工作流程中的高频共性场景,比如产品研发、数据分析、安全防护、办公协同等,通过将盘古大模型与各个领域积累的数据和经验相结合,通过AI赋能这些场景专用的云服务,提升相关人员的业务效率。
在金融领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基于华为云CodeArts盘古助手打造了智能开发平台,通过大模型结合软件分析、代码RAG等技术,构建了代码生成、UT生成、技术问答等能力,代码生成采纳率超过30%,UT代码采纳率超过60%,已自动生成29万余行高质量代码,高效支持超过200个应用系统的开发。
华为云会议中也已提供盘古助手的能力。例如,盘古助手可根据会议内容,生成多语种的实时会议记录和智能摘要,帮助用户轻松实现5分钟读懂2小时会议。
站在华为的肩膀上,远眺AI未来从全球范围来看,中美两国在AI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不论是技术还是商业,中国企业在大多数时间处于追赶地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提供了一个直线超车的机会,既比拼谁能跑得更快,也比拼谁能跑得更远。
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了微积分、万有引力、光学分析等瞩目成就,如今的企业也不妨站在华为的肩膀上,去博得AI时代的大机会。
2018年华为成立了人工智能使能部,用AI改造自身的业务场景,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三层五阶八步”,三层分成了重新定义智能业务、AI开发与交付、持续运营智能应用,五阶八步就是从业务场景出发,沿着业务流程、组织,公司数据和AI应用指导业务如何一步步落地企业的AI。
定义企业AI场景,重塑现有作业流程,成立AI组织,华为一步步扩大自己的AI实践,以制造场景为例,华为采用多模型“系统工程”,组合决策式和生成式AI,构建了计划求解器,AI视觉质检、装备预测性维护、制造知识赋能等能力,提升了制造整体生产力,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了30%以上。
外部实践的场景多种多样,华为云更倾向于做行业难事,解行业难题。在铁路领域,结合盘古大模型和巡检机器人,可精准识别一列动车的3.2万个项点,高铁运营效率和成本大幅优化,工人也不必在凌晨时段艰辛作业。
在钢铁领域,上海宝武钢铁将盘古大模型应用至1880热轧生产线。盘古大模型仅需4小时,就能够对最优参数进行预测,精轧宽展预测精度较传统模型提高5%以上,钢板成材率提升0.5%,预计每年可以多产钢板2万余吨,年收益达9000余万元。就在9月,双方合作的热轧自然宽展预测模型正式投入实时生产控制,拉开了AI技术参与钢铁生产的帷幕。
为了给千行万业客户数智化转型落地提供参考,华为全联接大会2024还发布了《共赢行业数智化实践白皮书》,支持客户加速行业数智化转型。基于行业智能化参考架构,华为联合伙伴,全新打造了政府、金融、交通、制造、电力、矿山、油气等行业智能化10大解决方案,支持客户深化行业数智化转型。
后浪奔涌,总是推着前浪走,最终汇合成新的浪潮,华为就是AI时代推着行业向前的一股重要力量,从战略到思维,从技术产品到行业实践,全面智能化的迷雾渐渐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