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作为人们心中白月光一般的存在,总是让人充满期待。
而以“旅行”为主题的内容创作,也天然有着忠实的观众群体。
旅行类综艺算是个“历史悠久”的品类,从风光片到真人秀,从美食美景到人生感悟……类型多样、主题多变、形式多元,各个团队做过太多了,就单个节目而言,好的不好的,很多内容冷眼也和大家聊过分析过。
但这次,还是想就这一主题和大家来聊一下,旅行综艺还能有些什么花样?以及一个老品类,我们又如何找到创新的突破口呢?
关于旅行综艺的一些梳理
首先,我们先简单梳理旅行类综艺的发展轨迹。
早期主要是“带你看世界”,展示并介绍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满足大众的好奇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正大综艺》的“世界真奇妙”板块,外景主持人遍游全球并带来益智问答,有趣又新奇,成为那时大家了解和探索世界的窗口。
2014年前后,户外真人秀井喷式增长,旅行内容开始更多偏向真人秀,将情感、观察、游戏等元素嫁接到旅游之上。
《花儿与少年》系列,“老少搭配”穷游异国,在没有助理、生活费有限的情况下,前往人生地不熟,甚至语言都不通的国度,完成一段背包奇妙之旅。
在这样的设定下,嘉宾们的相处成为了观众们更津津乐道的话题,观众恨不得拿起放大镜,一帧一帧分析嘉宾们的微表情。
韩综《新西游记》则是将游戏玩到了极致,起床任务、常识快速问答、僵尸游戏、三角帽游戏等等,规则简单但效果突出。这些游戏成为了节目的代表性元素之一,也是二次传播的重点内容,持续性地为节目提供话题和热度。
而近些年来,旅行综艺又变成了一种“旅行+”的概念,作为基础元素叠加更加丰富的创作主题。
旅行+美食:《街头美食斗士》白钟元带你尝遍各国街头小吃,对于吃货来说,这就是出门旅行最大的意义;
旅行+音乐:《Begin Again》一群有经验、有阅历的歌手来到异国他乡,通过街头表演的方式,找回自己做音乐的初心;
旅行+人文:《懂也没用的神秘杂学词典》几位专家学者周游韩国,同时展现各式各样的杂学知识,向观众展现有趣又实用的“闲聊之旅”;
甚至于,旅行+环保:《小小的追球》通过沉浸式的旅行体验引发思考,关注全球环境保护,用轻巧的形式诠释环保这一宏大严肃的话题。
从某种程度上,我们不难发现,观众对于旅行类综艺的观看需求从“在路上”慢慢变成了“在路上的故事”。
而与此同时,观众们也不再满足于纯粹的娱乐,开始寻求旅行中的知识和意义。
那么,如何创造“故事”,又如何让“故事”变得更加丰满?
冷眼对旅行的各项元素进行了拆解。
回到旅行本身,旅行综艺还能如何突破
1.目的——为什么去
外出旅行总会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可以是单纯的享受美食美景或者寻求精神的放松治愈,也可以是完成任务挑战或者实现一个梦想……
旅行目的决定了目的地,事关节目气质和内容表达,这是节目的逻辑主线。
一般来说,目的越清晰、动机越充分、越有普遍投射,观众的代入感就越强,越容易产生共鸣。
这个点很好理解,我们就不再过多赘述。
冷眼在此推荐两部还比较有代表性的节目。
《搭车去柏林》起源于一个浪漫的想法,主人公想要从北京一路搭车到柏林去见异国女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和同伴历时3个月,途径13个国家,搭车88次,一路艰辛却因为最终目标而又让人充满期待,具备着绝对的浪漫主义色彩。
《意外的旅程》则是源自一个真实的行程,韩国演员尹汝贞要作为颁奖嘉宾去参加奥斯卡,围绕着她在洛杉矶的行程和生活,展现了她真实又生动的一面。
近些年综艺也呈现出私人化的趋势,个人化的叙事角度、生活流的拍摄方式,更加贴近嘉宾的真实生活状态与生活态度,这种情况下,旅程的目的和动机就非常清晰,出发的理由就是真实存在的——奥斯卡行程和洛杉矶老友见面。
同时,奥斯卡作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类奖项本身就让观众觉得好奇,从第三视角感受奥斯卡颁奖、参观奥斯卡现场,都是新奇有趣的体验。抓住“意外”得知的消息,好的综艺也许就在其中。
2.人物——和谁去and遇见谁
“人”是最丰富的内容变量,人与人之间有太多种关系,可以碰撞出N种可能。
十年的爱人、不同星座的好友、相同性格的陌生人……只要找到链接点或者有碰撞出火花的可能性,就可以组合,当然也就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节目。很多旅行类综艺本质就是社交、情感、观察类综艺。
我们先来聊聊“和谁去”,“旅伴”之间的化学反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节目的话题和热度。
像《花儿与少年》、《各位游客请注意》,无论是性别、年龄还是星素的碰撞,队伍内部的相处是看点,观众也更多讨论嘉宾之间的关系。
而《恰好是少年》、《花样青春》则以“友谊”为切入点,突出了年轻伙伴们结伴出行,承载的不仅是当下年轻人对走出去的向往,还有年轻人希望与好友一起的憧憬。
还有一个重要类别就是亲子、婚恋等原生情感关系,从《爸爸去哪儿》、《带着爸妈去旅行》到《再见爱人》、《妻子的浪漫旅行6》,这一类从不同角度聚焦当下社会热点和大众关注的话题,自带讨论空间,更容易引发共鸣。
然后来说说“遇见谁”,这里主要讨论“主动选择的遇见”,这跟“目的”有呼应,“遇见”是提供了一个对话的机会,去了解、去感悟,但最后还是回归到嘉宾自身思考落点上。
用《老少女奇遇记》和《很高兴认识你》这两个节目来解释可能更清晰一些。
两档节目基本元素一致,都是艺人与当地人互动交流,但是嘉宾目的或者说思考落点不一样,一个向外关怀在地议题,一个向内感悟治愈自我,那两档节目的制作重点就会完全不一样。
《老少女奇遇记》中三姐妹一同拜访台湾各地为家乡建设默默付出的“憨人”,没有聚焦在三位艺人身上,而是为这些“憨人”发声,宣传在地文化,致力于保护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很高兴认识你》是两好友结伴探访全国各地有趣的素人,更多将重点放在了艺人与当地人互动交流后的自我感悟上,从心发现生活,追求“自我和解”。
冷眼还想提一下《世界上的另一个我》,“遇见谁”的这个“谁”选择角度很特别。
主人公环球旅行,寻找和自己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既真实地记录90后们的众生相,也在写一首关于奇遇的浪漫诗,让人感慨人生的命运与巧合,发现并理解世界的参差。
3.地点——去哪里
目的地当然可以选择往“未知”去,这是最常见的选题,冷眼就不在此过多赘述了。冷眼更想引导大家思考的是,我们能不能往与嘉宾有“连结”的地方来?
可以是嘉宾梦想之地,可以是嘉宾生活学习过或有特殊意义的地方等等。这些地点天然带有情感和话题,嘉宾有更大动力和发挥空间。
韩综《我朋友的家在哪里》是《非首脑会谈》的衍生节目,不同地域的青年结伴旅行,去认识彼此的家人,让别人也能看到感受到家乡的美好;
《首尔乡巴佬》让只熟悉首尔的“首尔乡巴佬”一起前往嘉宾生活过的地方,强调一个韩国“再发现”之旅。
冷眼经常能看到明星在老家的话题登榜热搜,“这是我们家的大明星李佳琦”、“宝藏男孩何广智”……
挖掘明星成为明星前的生活,感受和老乡亲朋在一起时明星的“另一面”,说不定能成为不错的节目内容。
就着这个部分,冷眼想再聊一聊“附近”旅行这个概念。
去年,我们强调了一整年的“降本增效”。那么旅行综艺如何“降本增效”?
——不如在附近走走看。
探访城市的某个区域或街道,没有规定的路线,可以和路人搭话,可以品尝小吃美食,可以边散步边感悟……
这一类“散步系”的节目在日本很受欢迎,例如以“夜行”为标志的主持人松子的《夜巷徘徊》,被笑称为“面向废人”的节目,展现的是只能在夜里看到的、不同于白天的另一种人世相;而毒舌主持人有吉的《正直散步》则是发挥出了他难以替代的“吐槽”以及“批判”能力,真实、犀利、有趣,引发观众共鸣。
“散步系综艺”传达的是发现和探索的乐趣,是同路人互动的真实,是平淡但充满生机的人间烟火气,每一个瞬间都是轻松和治愈的。在综艺寻求降本增效的当下,转变思路做减法,也不失为一个突破口。
4.方式——怎么玩,怎么去
这两个元素可以简单笼统地被归纳为“方式”,是一个非常简单实用的创新点。
“怎么玩”方面:
疫情期间,大家利用周末或者小长假,进行自驾游及露营的趋势非常明显,朋友圈内最热门的词汇莫过于“露营”。
各大平台趁热打铁推出了一系列以露营为主要内容的综艺,如:主打春日郊游露营体验的《春日酱》、以户外露营作为主要展现对象的《一起露营吧》、结伴露营自助旅行的《花儿与少年·露营季》。
“怎么去”方面:
公路旅行真人秀《吃货与阿毛的逍遥游》,两位嘉宾摩托车自驾游,到韩国各地游玩。“每个男人都有一个机车梦”是节目的情感点。
日综《途中下车之旅》中途任选一站下车,寻找各种新鲜事物,发掘土产和风情小店。
亮点有两个,一是工具是电车,二是随机下车,在交通工具和玩法上都形成了自己的标签。
总得来说,多观察和分析旅行热点和趋势,看看社交平台都在讨论什么,从大众的爱好和需求出发,挖掘一些有潜力的小众玩法,都可以让人眼前一亮。
罗PD说综艺创新:“至少要有一个小地方是新的,观众才会开始感兴趣。唯有在创新中创造出来的乐趣,才有吸引观众观看的力量。”
综艺的创新很难,但也不是完全悬浮的,将“旅行”这件事,拆解成 “人物” “地点”“方式”等多维度思考和拓展,化整为零后就会发现这中间还存在着挺多可创作的变量和空间。
当然节目的各项元素不是独立的,它们之间也会相互影响,这样的划分会有点简单粗暴了。
但冷眼还是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到创作者们在头脑风暴时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创新更有方向和抓手,更切实地落下来,不等待突然的“灵感”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