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之意静谧之美——黄幼华的陶瓷艺术

班墨空间 2021-07-04 11:59:35

智者创物,埏土为器,古代造物思想尊崇自然,注重材质,物我和谐等对人性的尊重,对物品文化内涵的追求等,传统造物精神影响着今天人们的精神世界。在近万年的时光里,用双手,人将泥土以水塑形、经火淬炼,凝结形与色,最终创造出陶瓷。可以说,陶瓷是具有人心与烟火气的物品。

一直以来,经由双手创造出的物都承载着人的心思,绘画、建筑、服装等如此,陶瓷更是。不同陶艺家的人生经验、思考和了悟,其实都可以在陶瓷中发现痕迹,无论是色泽、线条、触感还是肌理等等都承载着他们的心流。今天我们走进陶瓷艺术家黄幼华的世界。

黄幼华,江西都昌人,高级工艺美术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玉赋堂品牌创始人、中国书画家研究会会员。2010年 他的作品《观音》半刀泥雕刻薄胎灯在《当代中青年陶艺精品陶瓷选集》上刊登,作品深受海内外人士喜爱和收藏。

一边深一边浅的刻花技法半刀泥。图案纹饰则简练明快,手法以印花、刻花和堆塑为主。其中"半刀泥"法的刻划纹样,每根线条都具有深浅变化,虚实相间,使图案有凸起之感。刀法灵动跳脱,奔放潇洒,轻快酣畅如行云流水,可谓鬼斧神工。其"如冰似玉"的艺术效果。

器物有道,格古生情,人生需适情。黄幼华引领玉赋堂的工匠专注以现代的设计和传统的工艺相结合。主要继承传统官窑器皿的特点与的茶道花道生活精密结合,倡导设计美学。无论是视觉上的璀璨还是手感上的饱满,洗净铅华,清澈如新。永恒的经典亦是对品质的留恋,玉赋堂倡导品味却不一定昂贵,我们努力让艺术生活化,让生活艺术化。让更多热爱陶瓷和喜爱传统文化的朋友找到属于自己的器物。

谈起自己的陶瓷路,黄幼华回忆道:“14年是我一个转折点,开始研究各类官窑陶瓷器的特点,总结各类官窑颜色釉的制作精髓。直到在2017年的记得很清楚哪天是星期三,依旧的来到我们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参观学习,看着看着来到一个不太起眼的大瓶跟前(洒蓝釉)的。顿时脑袋回想这馆内为什么没有几个洒蓝釉的瓷器。”这之后,他多方走访打听,上网查阅资料,发现洒蓝釉从古(明代)至今新的老旧的市场都非常少,非常罕见。于是他就大胆大胆尝试,经过多次试验,大明宣德年间的雪花蓝釉在景德镇玉赋堂再次重现,后来他还加不同金银彩画面装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

洒蓝釉碗看似简单,其实工艺十分复杂,因为要二次烧制,所以成功率很低。一般来说,由于做工精细程度不同,形成的瓷器效果也不同。如果器物满身吹釉,吹得不均匀,深浅不一,就是雪盖蓝。均匀地密布于瓷柸上,形成星星点点,才是真正的洒蓝釉。

《陶冶图说》记载:“截径过寸竹筒,长七寸,口蒙细纱,蘸釉吹。吹之数遍,视坯之大小与釉之等类而定,多则十七八遍,少则三四遍。”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想做出一件完美的洒蓝釉依然并非易事。这需要工匠们对人工吹釉的掌控和对窑的精准控制。黄幼华研制的洒蓝釉瓷器,釉面光滑饱满,蓝料发色鲜艳欲滴。而且我们做的茶器把胎体由厚变薄,托在手上更加轻盈,更具备实用性。

这之后2018年黄幼华又继续精心研究和专研明代永宣时期创烧的色地堆白和我们景德镇近代建国瓷厂堆白工艺,将堆白工艺与各类颜色釉完美结合再次问世,再次掀起一波热浪。

色地堆白自永宣时期创烧以来,几乎各朝的御窑厂都有烧造,但由于其制作工艺繁复,用料成本极高,对工匠的技术也是一次大的挑战,因此,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色地堆白瓷在数量和成品率上是极其有限的。至清代雍正时,仿古之风盛行,雍正帝为恢复历代精典名作可谓是刹费苦心,在他的亲自过问和参与下,恢复历代名窑佳作被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所以在雍正主政时期,是中国陶瓷恢复并发扬光大的最繁荣时期,在中国陶瓷历史上,雍正皇帝的作为是功不可没的。

哲学家李泽厚言,“美是有意味的形式”,英国作家毛姆曾说,“伟大的艺术从来就是最富于装饰价值的”。中西方美学各自走过了几千余年的历程,在当代合流,“人类生活美学”是其中热点。艺术作品的“美”是简单的,简单到一眼看上去,就会喜欢到爱不释手,这是人类审美的共同感受,但就是这个“美”也是无比难的,难到为了达到效果。对此,黄幼华认为艺术家要不停提高技艺及情操修养,真正好的东西,可以经历时间的淘洗越来越耐看,历史筛掉多余而留下的是艺术作品纯粹的精神与气质。

从艺经历:

2010年《观音》半刀泥雕刻薄胎灯在《当代中青年陶艺精品陶瓷选集》上刊登,作品深受海内外人士喜爱和收藏。

2014年开始研究各类陶瓷官窑器的特点,总结官窑的颜色釉的制作精髓。

2017年大胆尝试,经过多次试验,大明宣德年间的雪花蓝釉在景德镇玉赋堂再次重现,并加不同金银彩画面装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

2018年玉赋堂创始人黄幼华先生的精心研究和专研永宣时期创烧的色地堆白和建国瓷厂堆白工艺,将堆白工艺与各类颜色釉完美结合再次问世,再次掀起一波热浪。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