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青岛市黄岛区张家楼镇土山屯村村民在基建施工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个价值连城的地下遗迹,一个古代墓葬群。
经过初步的鉴定,专家们判断这个墓葬群来自西汉晚期,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考古队对墓葬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当发掘到一座编号为147的墓葬的时候有了惊人的发现。
147号墓葬来自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末年,但是看起来居然和新下葬的一样。墓葬当中的棺材可以说是完好无损。棺材打开后是满满一棺清水,透过清水还能认出棺材里的随葬品。墓主人的骸骨保存出奇的完好。这个墓地发掘了100来座墓,第一次见到有这么完整的人的骨架。
这座墓葬从外到里,包括棺材、随葬品,还有墓主人的骨骼和毛发,都跟新葬下去的一样。
经考证,147号墓葬能够保鲜两千多年,玄机就在棺材的盖板上。这块盖板密度很大,能够彻底隔绝空气让棺材内部一直处于纯净无氧的环境。
据史料记载,西汉晚期张家楼镇土山屯村古时曾属于琅琊郡,而147号墓葬也是典型的琅琊式的封土墓,墓主人应该来自琅琊郡。
琅琊郡这个郡治在秦朝时期就登上了历史舞台,而且这个地方深受多位帝王的青睐。琅琊郡有一个琅琊台,先后就有九位帝王登临此台,其中秦始皇嬴政来了三次,汉武帝刘彻来了四次。
147号墓葬的主人的身份错综复杂,难以捉摸。它墓葬里面出土了不少价值连城的宝贝,有大量的黄金、玉器甚至还有玉玺。
从墓主人头部位置出土了一把汉代环首刀。虽然过去了两千多年,但是能够明显的看出它的做工是无与伦比,精益求精的。墓葬中还出土了玉具剑,看着朴实无华,但是在古时候那也是价值不菲。
古时候刀剑是权力的象征,因此一般只有王侯贵胄达官显贵才会用刀剑来随葬。而且随葬的刀剑越贵重说明墓主人的身份越高,权力越大。而147号墓葬当中出土的环首刀和玉具剑都不是普通的刀剑,足以说明墓主人位高权重。
土山屯墓葬群是一个刘姓贵族的家族墓葬群,这个家族与当时天子同姓。
随后墓葬当中出土了一个木盒,看起来简单古朴但是却大有文章。这个木盒包金嵌玉,它的四壁都嵌有琉璃,琉璃上的图案不同,但都有金箔装饰。它的中间上部镶嵌的是琉璃璧,璧上有一只栩栩如生的包金乌龟。
据出土的遣册记载,这个木盒名叫温明,是专门用来承托墓主人头部的葬具。温明这种丧葬的器物在古代文献里提到的不多,只是知道温明在当时是一种比较高规格的器物丧葬器物,普通百姓是不能用的。
而147号墓葬出土的温明在现有已经发现的温明当中,无论是形制还是做工都算得上是上上之品了,这就足以说明墓主人地位非凡,身份尊贵。
在发掘的过程当中,专家们还发现了一个大大的惊喜,棺材中出现了大量的木牍,历经2000年的历史这些木牍居然还靓丽如新。更难能可贵的是上方的文字也清晰可见,字字分明。
木牍中记录着元寿二年字样。元寿是西汉第13个皇帝汉哀帝刘欣的年号,147号墓葬的确来自西汉晚期。
从木牍中的记录来看,这个墓主人是一个县令,但是一个县令如何能够使用如此高规格的墓葬规制呢?
原来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县令,从出土的印章和官印来看,这位墓主人做过堂邑县和萧县的县令。堂邑县就是现在的南京六合区,而萧县就是现在的安徽萧县一带。
通过出土的墓主人的私人印章,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原来墓主人名叫刘赐,曾任堂邑县和萧县县令。墓主人姓刘,应该是汉室宗亲,曾在汉朝时的中央机构任职,后来又被当时的皇帝派到琅琊驻守。
琅琊汉墓的发掘具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不仅首次出土了公文木牍文物,也首次确定了温明的葬具身份,刘赐墓对于考古专家们研究汉代封土大墓的演变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好像是元狩
堂邑是山东聊城堂邑县[鼓掌][鼓掌]
这个上过央视探索发现,清晰记得当时连民间考古人士都上场了
这个葬具全称叫东园温明,套在头上,这种规格的只有王侯可以用
见棺发财大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