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0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当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走上主席台,接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与奖章时,全场掌声一片。
黄旭华
就在3个多月前,黄旭华还获得了“共和国勋章”,2014年,他当选为“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那么黄旭华究竟做出了什么成绩,竟能获得这么多荣誉呢?
1924年,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的一个医道人家,他年幼时希望自己长大后也能以更高的医术排除病痛、拯救病人。但1937年抗战爆发那一年,黄旭华随家人从广东辗转来到广西,残酷的战争让他意识到,医术能够救人,却不能救国,只有科学技术才能抵御外来侵略者,他萌发出了长大后要造飞机、造军舰的想法。
1945年,黄旭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从此以后和茫茫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8年夏天,34岁的黄旭华任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产品设计一室潜艇科科长,此时他突然接到通知,要他去北京出差一趟。想着忙完任务就可以回家,黄旭华连行李都没有带就动身了,到了北京之后,他才知道自己要接的任务竟然是参与新中国的核潜艇研制!
青年时的黄旭华
为什么新中国要如此迫切地进行核潜艇研制呢?因为在1954年1月,美国的核潜艇“鹦鹉螺”号正式下水。从1954年1月下水到1957年4月第一次更换燃料棒时,“鹦鹉螺”号总航程达62526海里,仅消耗了几千克铀,其间,它还成为第一艘在水下航行到北极点的潜艇。这是继原子弹爆炸后,再度震惊世界的大事。
正是由于核潜艇具有高度的隐蔽性,令核武器的威慑力大大增强,其作用绝非常规武器能比。所以现代的军事家们称:“如果发生战争,一个国家全部被摧毁,只要海洋深处有一艘未被打击的导弹核潜艇,它将携带的导弹从水下发射出来,几乎可以摧毁敌对国家所有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目标!这是第二次核打击力量令人可怖的魔王!”
但当时我国作为一个一穷二白、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要研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潜艇,谈何容易?于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把目光投向了苏联,希望苏联能给我国提供技术援助。
不料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却在一次访华时对毛泽东说:“核动力潜艇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你们搞不了,苏维埃国家的海军拥有这种战略武器,同样可以保卫你们的国土。”
毛泽东和赫鲁晓夫
毛泽东听后大怒,他决心独立自主地把核潜艇研制出来,他还斩钉截铁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黄旭华受领任务之前,领导专门和他谈话,说了三点,一是“你被选中,说明党和国家信任你”;二是“这项工作保密性强,这个工作领域进去了就出不来,犯了错误也出不来,出来了就泄密了”,三是“一辈子出不了名,当无名英雄”。
黄旭华深感这项任务责任重大,不久以后,他告别了家人,正式就任核潜艇研制项目的副总工程师。
黄旭华在上海交通大学虽然是学造船专业的,但学的只是船舶基本原理、设计、计算这些专业基础知识,并没有接触过军事舰船战术、防御、火力、武器装备这方面的知识。不仅如此,黄旭华和团队的成员连核潜艇长什么样儿也一无所知,攻关的难度可谓相当之大。
幸运的是,有人从国外带回两个美国“华盛顿”号核潜艇的儿童模型玩具,玩具窗户掀开后,里面是密密麻麻的设备。这令黄旭华高兴极了,他没想到,这两个玩具,竟然和他们凭着零零散散的资料、完全靠想象画出来的核潜艇图纸基本上一样,他开玩笑鼓励大家说:“核潜艇就是这样子,没什么大不了的。”从此以后,大家也更有信心和底气了。
核潜艇模型
核潜艇设计之初的那个年代,黄旭华的团队连手摇计算器都没有,他们愣是用算盘珠子和拉计算尺完成了数万、数十万核心数据的计算。为保证计算结果的精确性,黄旭华和同事们组织三组人马同时计算,如果三组人的计算结果都一样就通过;三组人得出的数据稍有出入,就必须重算,直到得出同一数值。正是用这种最原始的土办法,他们解决了当时最尖端、最先进的技术问题。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黄旭华的团队遭遇了“下马风波”,最终只保留下来10余人。为了搞研发,黄旭华带着大家扎根于大海中荒凉的小岛,小岛没有名字,只有编号。荒岛上气候恶劣,风沙弥漫,大家开玩笑道:“岛上每年只刮两场风,一场刮半年。”为了保密,岛上没有电话,与外界唯一的通信方式是邮件,靠伪装成民船的给养船进行传递。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黄旭华带领大家在无数个日夜里埋头苦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一步步向成功迈进。
黄旭华团队当年用过的算盘
1970年12月26日,在毛泽东77岁生日这天,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性核潜艇正式下水。此后一年的时间里,核潜艇先后出海20多次,累计航行6000多海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数据资料。海上航行试验充分表明,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是成功的,质量是可靠的!
核潜艇试航结束后,黄旭华自豪地说:“我们第一代核潜艇长航试验时间比美国长。当时美国潜艇回来的时候,有几个官兵是用担架抬出来的。我们回来时,这些艇员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了下来,没有一个用担架抬。我在码头上挥手高呼,我们拿了金牌!”
1974年8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我国研制建成的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并举行了庄严的军旗授予仪式。从此,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虽然我国的核潜艇已经顺利下水,但要真的形成战斗力,必须经过极限深潜试验的关键环节。进行深潜试验是非常危险的,黄旭华曾这么说:“一个扑克牌大小的钢板,承受水的压力是一吨多,100多米长的艇体,任何一个钢板不合格、一条焊缝有问题、一个阀门封闭不足,都可能导致艇毁人亡。”
工作中的黄旭华
1988年4月29日,中国核潜艇按计划将在我国南海进行首次深潜极限试验。试验前,有几个艇员偷偷给家里写了遗书:“万一回不来,未了的事情,请家里代为料理。”黄旭华得知这个情况后,当即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作为09工程的总设计师,我对核潜艇的感情就像父亲对孩子一样,不仅疼爱,而且相信它的质量是过硬的,我要跟你们一起下去参加极限深潜试验,下潜300米!”
众人听后大惊,因为当时的黄旭华已经是64岁的老人了,有好心人劝阻他说:“你不能冒这个险!”
黄旭华却坚决地说:“我是总师,总师不仅要为这条艇的安全负责到底,更重要的是要为下去的人员生命安全负责到底。如果在水下出现了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极端情况,更需要我和同志们一起在现场观测、判断和处置。”
妻子李世英也十分支持黄旭华的决定,她对丈夫说:“你是总师,当然要下去,否则将来怎么带这支队伍?你下去,没事的,我在家里等你!”
核潜艇下水以后,10米、100米、200米……不断向极限深度下潜。海水挤压着艇体,舱内不时发出“咔嗒、咔嗒”的巨大声响,每一秒都惊心动魄。黄旭华全程沉着冷静、全神贯注地记录和测量着各种数据。
终于,核潜艇达到极限深度,试验成功了!所有人都抑制不住地高兴,在上浮到100米的安全深度时,黄旭华即兴题诗一首:“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一“痴”一“乐”,道尽了他献身核潜艇的无怨无悔。
此后中国第一代导弹核潜艇完成了全部试验,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5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能力的国家,中国人民海军成为了一支真正的战略性军种,黄旭华可谓居功至伟,他也因此被人们尊称为中国的“核潜艇之父”。
虽然黄旭华为国家立下大功,却成了家人口中的“不孝子”,接下核潜艇的研制任务后,他整整30年没回家,家人不知道他在外做什么,父亲和哥哥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见他一面,他的3个女儿全靠妻子既当爹又当妈地养育成人。每年过春节,家里人都会对缺席的黄旭华有所埋怨:“不知道在做什么,忙得连娘老子都不看了!”
1987年,《文汇月刊》刊登了一篇题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 的两万多字的长篇报告文学,详细地介绍了黄旭华研制核潜艇的经历,文章虽然通篇只称黄旭华为“黄总设计师”,但却提到了他的妻子李世英的名字。
《赫赫而无名的人生》
后来黄旭华把这本杂志寄给了母亲,已经93岁的母亲看完文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三儿子在过去的30年一直都在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她不禁喜极而泣,还专门把所有子女都叫到身边,对他们说:“三哥的事情,大家要谅解、要理解,不要再埋怨他。”
当黄旭华和潜艇一起完成深潜试验后,终于回到老家看望母亲,两人紧紧相拥而泣……
虽然对家人亏欠太多,但黄旭华并不后悔,他曾说:“我这辈子没有虚度,一生都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我无怨无悔!”
当黄旭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还得到了800万元的奖金,有人问他如何花这笔钱时,他笑着回答说:“800万我现在还没概念,我曾经和大家讲过,这个钱我不要,给了会变成我的负担,处理不好会惹祸。我会和单位好好商量一下,至少要拿出相当一部分给我们单位设立一个奖励基金。”
如今已经99岁的黄旭华依然工作在科研第一线,他每周4天在办公室,整理几十年工作中积累下的资料。让我们祝黄老健康长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