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发生过许多不可思议、匪夷所思的事情。
其中尤以人物失踪之谜最为诡谲,比如唐朝时期的杨贵妃,就传说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坡,而是乘船东渡,定居日本;又比如明朝“靖难时期”的建文帝,有传言说朱棣派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就是为了寻找建文踪迹。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在中共的党史上,也有类似的失踪谜案。八路军第115师参谋长周昆的下落不明,始终是一个历史之谜。
对于他最后的记载是携款逃跑,脱离革命队伍,这可是一个不小的罪名。
那么身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周昆真的是一走了之,享受荣华富贵了吗?周昆深受毛主席的信赖,本有一番功业可成,他为什么会铸成大错,消失不见呢?
周昆的前半生周昆,在红军队伍中绝对是一个老资格、老革命。
1902年,周昆出生于平江县,家里条件一般。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在平江附近开展了农协活动,周昆于此时加入了赤卫队。
“四一二”之后,国内革命陷入了低潮,中共面对白色恐怖和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不得已拿起了“枪杆子”,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为了组建队伍,中央召开了“八七会议”,派出了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党员分散到全国各地,指导工作。
这其中,就有湖南的毛润之,他来到了离家乡不远的湘赣边界,改组了湖南省委班子。
早年间,毛主席曾在安源做过调查,对安源的劳工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
在安源,工人见到毛委员,就像是见到了“大救星”,奉若神明。
因此,安源就作为了秋收起义的“大本营”,准备以安源工人为骨干组成的第二团,这也是秋收起义的主力军。
在起义的准备期间,毛委员为了联络各方,通常要穿梭于起义各部队。
这时,周昆在起义总指挥卢德铭手下当警戒班长,恰好遇见了风尘仆仆的毛委员。
周昆当面就说:“你是谁,来这里干嘛?”
毛委员说:“我是省委的毛泽东,要见你们团长,有要事相商。”
周昆一听,是省委的干部,半信半疑,十分警觉地说道:“那把你的证件给我看一下,我才能带你去见我们团长。”
毛泽东格格的笑了,说:“小鬼,我的证件丢了,暂时没法证明我的身份。”
没有证件,周昆立刻将步枪抬高了几寸,说着就将毛委员抓了,还捆了双手,送到了团部。毛委员一到团部,就被人认了出来。
周昆这才知道自己抓错了人,像根木头杵在原地,一声不吭。
临了还被团长苏先骏狠狠骂了一顿,说他有眼不识泰山。
一旁的毛主席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俗话说不知者无罪嘛,这位小战士做的没错,警惕性很高,值得表扬。错的是我,搞丢了证件,换我也会这样做的。”
这是两人第一碰面,就演绎了一场传奇故事。
后来,周昆参加了秋收起义,随即加入了党组织,跟着毛主席上了井冈山。
朱毛会师以后,周昆在合编后的部队红四军任连长。
此后,在反“围剿”的过程中,身为红四军连长的周昆表现优异,敢打敢拼,作战机敏善断,俨然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
时间来到1930年,周昆所在的红四军进行了扩编。扩编后的队伍有了新的番号——大名鼎鼎的红1军团,周昆任红12军第一纵队队长。
次年10月,周昆又被任命为红10师师长,直属101管辖。
当时苏区盛传一句话:“101手下三杆枪,陈光、周昆和王良”。
这三人皆为苏区有名的战将,可惜的是三人的命运都不胜唏嘘。
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周昆在黄陂、草台岗战役中,担任主攻任务,和打援队伍一同歼敌3个师,俘虏敌人近万人,取得了屡次作战的最大战果。
1934年,周昆又担任新设立的红八军团军团长,其政治部主任就是今后101的助手、十大元帅之一的“罗荣桓”。
可见,如果周昆要是正常发展,不说元帅,至少也得上将保底。
长征时,人数较少的红八军团紧跟红三军团,保卫军委两个纵队。
来到陕北后,红军接受了国民党的改编。
1937年8月22日,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政府军军事委员会宣布成立国民革命军第8路军,其组成为红军主力,下辖3个师,每个师15000人。
周昆依旧和老上级101搭档,任115师参谋长,属于115师第三号人物,仅在师长101、政委聂荣臻之下。
同时,周昆还是为数不多的军委23个委员之一,足见其在军事上的地位之高。
离奇失踪的周昆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这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面对国难,头等大事当然是如何抵御日本的侵略。
为了统一指挥,协调行动,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在1938年1月于武汉召开了师以上各级参谋长会议。
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让各战区各集团军的参谋长报告抗战初期同日军作战的教训以即补救意见。
八路军这边派出了四名将领,参加了会议,分别是总参部门的叶剑英、参谋处长彭雪枫、高级参谋边章五以及115师参谋长周昆。
会议开完,周昆在2月初就乘坐火车返回了山西前线临汾。
在临汾,周昆从第二战区领走了115师该月军饷6万元。
可奇怪的是,周昆并没有亲自将这笔军费交到115师,而是将一个挎包交给了警卫员,说:“这是极其重要的文件,你马上回去交给师作战科王科长。”
得到命令的警卫员哪敢不从,一路上小心翼翼,安全抵达师部后,圆满完成了任务。115师作战科科长王秉璋打开一看,立刻疑窦丛生。这哪是什么白纸黑字的文件啊,而是整整齐齐的、全新如初的三万元纸币。
里边还有一封短信,王秉璋一下就认出了这是参谋长周昆的笔记,他在信上说:“本人共领取了6万块钱,我带走了3万块,另3万块交给警卫员带回,望查收。”
至此,周昆消失不见,彻底没了他的踪影。
115师参谋长的职务长期空缺,作战科长王秉璋被提拔为师司令部参谋处长行驶参谋长职务,直到1940年9月,这一职务才有了合适的人选,填补了这一空缺。
像周昆这样的高级别的军事干部未经请示,擅自离开革命队伍,是破天荒的头一次,带来了极其不利的、负面的影响。
当师部人员将此消息报告师长101,向来就沉默寡言的林师长,更是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101的意志超乎想象般坚韧,虽未像徐海东听说张绍懂出逃而为之吐血,但他的内心想必也很疑惑、气愤。
警卫员常常看到他一个人在夜深人静之际,形单影只走在漫天的窑洞外。
周昆的下落关于周昆为何要脱离革命队伍?向来有好几种说法,第一种是受到了国民党金钱利诱。
传闻周昆在武汉参加参谋长联席会议时,四大家族的孔家少爷孔祥熙曾给过周昆一张三万元的支票。
后来周昆故意对警卫员说自己还有其他任务,就支开了警卫员,带着孔祥熙的3万元和军费的3万元,回到了家乡平江县。
第二种说法是,周昆在武汉见识了国民党纸醉金迷的生活,心里产生了不平衡,遂一走了之。
根据《彭德怀全传》的记载:彭德怀从汉口返回八路军总部,途径临汾,遇见了周昆。
周昆向彭德怀作了简短的报告,然后便发起了牢骚:“我到办事处要几个零用钱,才给了我2块!人家的参谋长坐的是小汽车,住的是小公馆,下的是大酒店。咱们光打鬼子,身上连个零用钱都没有!”
彭德怀见他发起了牢骚,暴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厉声呵斥道:“胡说八道!那种生活是国民党才有的,你是共产党员!要是碰上我,一个铜板也不给你!”
周昆还有些不服,还了一嘴:“这次孔祥熙给了我3万银元,说是115师保卫了他的家乡,人家可大方……”
彭德怀双眉倒竖,大吼一声,拍得桌子震天响,臭骂了周昆一顿。
还有一种说法是周昆中途办事的过程中,不小心遇到了山西一伙凶神恶煞、劫财害命的土匪,最终寡不敌众,死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
经典抗战剧《亮剑》中,主角李云龙的贴身警卫员和尚的死法就是如此。
毕竟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种事也很常见。只是这种说法毫无根据,纯是臆测,当不得真。
不论何种原因,周昆终究是脱离了革命队伍,至于是主动为之,还是被动离开,恐怕是一个永远的历史之谜。关于他的下落,也有好几种传言。
第一:周昆携带几万纸币,潜逃会了湖南老家——平江一个村子住了下来,做了小买卖。此后周昆再也没有离开。
解放后,组织上对他进行过调查,发现未有任何反革命行为,也就不赏不罚。
第二:传说周昆离开八路军之后,经过海路逃亡了瑞士,并经商成功。
改革开放后,周昆还曾化名回到大陆,捐献了一大笔费用支援经济建设。
但这种说法太过诡异,即便潜逃,周昆也该前往社会较为安稳的美国才对,没必要去战云密布的欧洲。
第三:周昆本想携带几万纸币,逃亡家乡平江。
没想到途中遇到了手段残忍的劫匪,身死人灭。本想安心当一个富家翁的周昆,对革命失去了信心,又羡慕醉生梦死的生活,没想到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结语:行百里者,半九十。从事革命,就要做好掉脑袋,过苦行僧的生活。
周昆出身于富农家庭,参加革命的初衷可能是一心为民,创造出一个理想中的世界。
可是在加入革命队伍以后,周昆受不了上级领导的斥责,以为自己承受了天大的委屈,又想到国民党糜烂的生活,内心一下子有了落差,冲动之下愤而出走,这估计是最合理的解释了。
参考资料
《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周昆出逃内幕》 郝雪庭
《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周昆下落不明之谜》 朱晓明 国防时报
那些久经考验并且壮志不移的,的确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