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未来一年,三座城城运来袭!

米米宅 2023-10-11 00:54:17

1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微发布了一篇文章,瞬间,让不少城市又沸腾起来了。

到底是什么?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到底有哪些入围?

此刻也给出了答案:

沧州、保定、临汾、呼和浩特、包头、哈尔滨、牡丹江、上海、无锡、徐州、杭州、合肥、福州、鹰潭、潍坊、青岛、武汉-鄂州、襄阳、长沙、珠海、湛江、深圳、洋浦、重庆、泸州、贵阳、大理、西安、哈密、喀什-红其拉甫。

来,让我们恭喜这些地方榜上有名。

为什么会是他们?官方也给出了答案:

这些城市基本上包含了这些特征:

1、物流综合服务能力比较强。

像沧州这种,集中对接铁路干线运力资源,同时又依托港口物流基础设施,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大宗商品采购,可以整合集聚各类资源。

2、服务网络覆盖范围较广。

运用“干线运输+区域分拨”,不管对国内还是全球都是非常便利的。

就像上海,年货邮吞吐量占长三角地区的70%,其中出入境货邮吞吐量约占长三角地区的90%。

还有杭州,2022年,杭州枢纽的快件中转量为26.5亿件,机场货邮吞吐量83万吨等,促进长三角的临空产业空间布局优化。

3、枢纽经济发展成效显现。

立足区域特色产业优势,支撑引领区域的发展,就像合肥的新能源,有力支撑光伏等重点产业的高效运转。

看了之后,你发现,不止一二线城市在列,有些三四线城市也在努力的抓住机会。

2

我们都知道城市的竞争,一直是从未停止的,多一个头衔就意味着政策的倾斜。

就比如:

1、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的发布,新一轮的城市格局开始大洗牌。

咱们国家划分了很多的城市群,但是在这份文件中,重要的优先级别就出来了。

除了三个比较常见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外,成渝涌入了第四名。

从此城市群前四名诞生,成渝成为最大赢家。

然而在文件中,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名单公布:

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沈阳,大连,哈尔滨,青岛,厦门,郑州,武汉,海口,昆明,西安,乌鲁木齐。

这20个城市,瞬间有了光环加持,毕竟我们都知道未来的城市竞争离不开交通的完善。

这项头衔的加持,让不少城市距离国家中心城市又近了一步。

2、2023年年初的国际消费城市的竞争。

人民网研究院点名了6座城市,深圳,成都,苏州,南京,武汉,杭州,这几座城市进入国际消费中心潜力城市,也就意味着他们会更进一步。

而2021年的第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

这个头衔一出来,不少城市都开始出政策和方案。

为什么?就以广州为例,华润拿下的地块要建设消费中心城市的标杆的条件:

两个条件让多少人羡慕。

消费中心城市的称号一旦形成,你会发现:

消费商圈会脱颖而出,步行街更具有独特性。

优质的商品会越来越多,不用出远门就能买到,首店数量显著提升。

交通会更加的便捷。

文化中心,休闲娱乐中心等等建设的速度更快。

抓住政策的红利,在此基础上努力发展,会相对容易很多。

城市的倾斜力度越大,发展的越快,一些事情就好办了,最典型的就是越来越严格的地铁审批。

3

回过头来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从2019年第一批公布到2023年,已经过去了五个年头。

在这五年内有什么样的变化?

2019年公布的23个城市的名单:

天津、上海、南京、金华(义乌)、临沂、广州、宁波—舟山、厦门、青岛、深圳、太原、赣州、郑州、宜昌、长沙、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南宁、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营口。

在第一批次中,你会发现:

1、京津冀地区中,只有天津在名单之中。

2、80%的国家中心城市都在,除了北京和武汉。

3、对于空港型城市只有郑州一个,很难见到其他城市的身影。

但是经过五年之后,你会发现变化还是比较大的。

虽然这次城市的国家物流枢纽依旧以港口型、陆港型等为主,但是你会发现,空港型城市从2019年的只有郑州,变成了三个城市。

并且近几年入选是大爆发,这次名单上少,但是从历年公布的数据来看,已经不少城市入选:

这是五批次来公布的部分城市的入选名单,有些城市已经入选5次,有些是4次,有些1次也没有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次上海,杭州和青岛入选了空港型?

以上海和青岛为例,看这些年它们的发展速度:

上海:

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中,提到构建国内首个“一市两场”城市机场体系,空港通达性居亚洲领先地位。通航全球50个国家的314个通航点。

在2019年上海航空客货吞吐量都已经达到1.2亿人次、405.8万吨,分别位列全球城市第四位、第三位。

青岛:

青岛机场则是面向日韩的重要门户。胶东国际机场已集聚79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开通国内、国际航线203条。

就以青岛为例,从上图中,你会发现这不是第一次点名。

青岛除了第五批次的空港型之外,在此之前,也已经获批其他称号。

就像西安虽然在2019年获得陆港型,在2023年又获得商贸服务型称号。

这些称号,并不是一次就结束的,而是可以多次入选的。

所以你在2019年见到的,在2023年又见了一些熟悉的城市名单。

不过不得不说,重合度越高,城市的重视度就越高,政策倾斜度就越大。

4

那么问题来说,到底谁的提名最多呢?还有哪些城市会出现在接下来的名单中呢?

其实,早在2018年都给出我们答案了。

在2018年的下面这份文件中提到:

会在127个具备一定基础条件承载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规划的有212个国家物流枢纽。

其中41个陆港型,30个港口型,23个空港型,47个生产服务型,44个商贸服务型和16个陆上边境口岸,具体的名单如下:

在这些名单中,你会发现重庆,武汉、南京是重叠比较多的城市,大概有5类型。

其次是上海,深圳,广州,青岛、郑州,杭州,天津,成都,长沙,西安,贵阳,哈尔滨

接着是石家庄,南昌,合肥,宁波,大连,沈阳,长春,厦门,乌鲁木齐,太原等等

最后一个类,基本上以三四线为主的城市,鄂州、商丘,营口,九江,赣州,阜阳等等。提到的比较少。

在这里有个关注的点就是北京,就提到了一个空港型城市。

这是个例外的存在,一个是本身的条件限制,一个是北京本身就不需要其他称号还衬托地位。

北京的双机场建设,截至8月11日,2023年首都机场已经保障航班22万架次,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其中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超过35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创新高。

所以空港型也适合。

其次是为什么,重庆,武汉,南京比较多?

这跟他们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作用,同样是内陆型城市,论高铁的数量,郑州是躲不过的一个城市,米字型高铁通达全国,但是郑州提名了4项,为什么?因为没有港口,达不到这样的条件。

就像青岛在陆港型中没有提名一样,陆港型城市的特征就是依托铁路、公路等陆路交通运输大通道和场站(物流基地)等,衔接内陆地区干支线运输。

显然青岛不适合,而济南在名单之中。

通过这些,你会发现除了陆上边境口岸型之外,重庆,武汉和南京都是比较符合的。

所以,未来这三座城市在国家物流枢纽方面将会迎来更多的红利。

到底有多大?给你一个数据自己体会:

2022年,青岛实现物流业增加值1499.4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0%;同比增长7.5%,跑赢GDP增速。

无论如何,恭喜以上这些城市。

0 阅读:0

米米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