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位于洛河下游平原,它的西面是秦岭群山。涧河(古称谷水)从洛阳正西的崤山穿出,在洛阳附近汇入洛河。
洛河从洛阳西南方向的熊耳山中而来,过洛阳后地势开阔平坦,一路向东,在洛阳东面几十公里处与自南面而来的伊水汇合。此汇合点,就是所谓古之三川交汇之处,也就是夏朝、汉魏洛阳所在。
从洛阳旧城往东北,洛河穿越邙山东麓终于汇入黄河。
洛阳是三川汇流的地方,发源自洛阳西面和南面的高山。古代讲洛阳为天下之中,四战之地,到处都是入口。
图-洛阳八关
汉末划分八关都尉,分守洛阳四周八处险要,可见洛阳居中而坐、纵横捭阖的战略态势。而三条河所在的上游地区,在战乱时期,更是对洛阳构成居高临下的优势地位。从三川河谷顺流而下,可以直接威胁洛阳的安全。
历史上一旦东西对峙,三川谷地往往是东西双方争夺的焦点。秦对韩,前赵对后赵,前秦对前燕,东魏对西魏,北周对北齐,都在此展开过惨烈的争战。
图-伊阙之战
从洛阳出发,沿着伊水向南几十公里,就到了伊水北进洛阳平原的出口,即古之伊阙龙门所在。自北魏年间开凿的龙门石窟佛像群,就矗立在岸边的山崖之上。龙门为洛阳南大门,进入龙门之后,逆伊水而上,大山长谷连绵不绝。自太古直至隋唐,伊川河谷深处一直都是戎狄的居处,在周代就是所谓的“伊川之戎”。
南北朝时期,伊川土蛮则控制深山谷地。伊水中游有要塞伊川,即今之伊川县。伊川不仅控遏洛阳的南大门,而从伊川东南方向,有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分水岭,且此分水岭与别处相比更较易穿越,越过后就进入了淮河支流汝河的冲积平原地带,到达今天的汝州。
从汝州既可以向东进入两淮流域平原,也可以向南出南阳、襄阳,入长江流域,故而为沟通南北之枢纽所在。
如果从伊川继续溯流而上,群山叠嶂道路艰深,今天的伊川之源在伏牛山深处。伏牛山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伏牛山南就是汉江重要支流丹江流域。伏牛山群山极难翻越,这里自古都少有连接南北的道路。
再说洛河,从洛阳往西南方向溯流而上,进入洛河河谷。两边山脉之间的平地开阔平坦,一直到今天的宜阳。
图-宜阳之战
宜阳为古来的重镇,在秦国漫长的征服战争中,就在洛河同韩国反复拉锯过,宜阳也曾多次易手。秦夺得宜阳之后,出洛河陷洛阳,周室随即灭亡。北周北齐对峙时期,双方都在河谷内投入重兵,步步为营地筑城,以求巩固自身阵地,并且逐步蚕食对方领土。尽管北周在黄河北岸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仅就洛河河谷和洛阳地区的争夺来看,双方最终还是没有分出胜负来。
从宜阳继续逆流而上,到了洛宁县的时候,河谷平地已经渐渐收缩。洛宁再往西,穷山险水漫无边际,一直延续到洛河的源头华山。从这里离开洛河河谷,向北穿过二崤的群山,从山中向南流入洛河的支流谷道是重要的通行孔道。一路向北,最终会进入洛河的支流涧河。正如前面提到的,洛阳为三川谷地,涧河也是其中一员。
涧河从洛阳正西而来,它发源自崤山的马头山,一路向东过崤坂,都是高山深谷。一直到达今天的新安县,再往东出崤山,地势开阔起来,于洛阳汇入洛河。古代所谓的崤坂函谷,就是指这条路了。
战国时代,秦有函谷关之险,闭关足以自保,开关东向即可争天下。从洛阳西进涧河谷地,第一站就是新安。新安往西到达渑池,一路上还可沿河谷冲积平原走。到了从渑池翻越涧河源头的山脉,道路就愈加难行了,这里是西入关中的必经之路。这条路的西头就是黄河岸边的陕县,所谓的“陕”,其实在古代就是指的今天河南西端的这一带地区,而并非陕西,陕西者,陕之西边而已。陕县在古代又叫弘农、恒农,如今则更名为三门峡。
三门峡位于黄河南岸,黄河从陕西潼关而来,一路宽阔浩荡,沿途都有冲积平原。但到了三门峡之后,下游山势突然陡峭起来,如同石门夹住河流,从此处沿黄河再往东,一路都是深山峡谷,两岸绝壁悬空如天狱,乱石穿空激流滔滔,实在是难以通行。这种局面直到洛阳附近才发生改观,黄河终于冲出重山的桎梏,再次变得开阔起来,冲击出中下游两岸幅员无边的大平原,从此无所拘束,浩荡东去入海也。
从三门峡到洛阳,不能走黄河两岸的绝壁,只能翻越涧河源头马头山,然后沿涧河河谷过渑池、新安而到洛阳。唐代长安为国都,但关中狭小,不足以养活中央京师的庞大人口。东部的漕运供给至关重要,天子常带着大队人马东下洛阳居住,在涧河沿途留下了不少停路休息的行宫。
更早的南北朝末期,东魏、西魏,以及北齐、北周相继军事对峙。西人每次投入重兵来争夺洛阳,都要从弘农穿越崤坂东出。多次洛阳附近的大战都以西人的失利败退而告终,但西人退入函谷之后,胜利的东人却很难继续西进深山长谷中追击。数十年来西人来去自如,洛阳的军事威胁始终无法解除。
古人感叹崤山为关中屏障,进可攻退可守。关中之所以被称作天下第一形胜之地,与数百里崤山函谷攻守兼备的战略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因为崤坂的阻碍作用,河南西端的陕县(三门峡)等地在地缘位置上反而更接近陕西。从潼关到三门峡,沿着黄河岸边的平地一路往东,过阌乡、盘豆、湖县、稠桑,直到陕县,背靠大河连成一体。东西对峙的时候,西边守关(中)必守陕(县),如果没有陕,只凭一个潼关是难以长久阻挡强敌的。
唐朝安史之乱,唐军只守潼关,就没能阻挡安禄山的大军。其实就地缘战略上讲,守陕西必须要有两个一北一南的凸出部,北面是汾河下游流域,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南面的凸出部就是陕县和涧河、洛河上游谷地。
有了这个凸出部,不仅使得战争地带可以远离关中平原,而且依靠位居洛阳上游的战略优势,可以稳健地向东逐鹿中原。
历史上东西对峙时期,分界线基本都沿着上面所提到的一北一南的凸出部的附近划分。
开封(汴梁)才是无险可守,不然养什么八十万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