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而传统节日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承载着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圣诞节被视为全球最具商业价值的节日之一,大部分国家都会过。
西方节日的攻
12月25日原是罗马帝国规定的太阳神诞辰。基督教盛行后,教廷将这种民俗节日纳入基督教体系。公元336年,罗马教会开始在12月25日过此节用以纪念耶稣的诞生,认为耶稣就是正义、永恒的太阳。5世纪中叶以后,圣诞节作为重要节日,成了教会的传统,并在东西派教会中传开。
圣诞节的文化符号包括圣诞老人、圣诞树、平安夜、圣诞歌、圣诞贺卡、圣诞礼物等,这些符号丰富了全球范围内人们对于圣诞节的共同认知。每年的圣诞节,欧美国家的家庭会在圣诞树下交换礼物、共进圣诞大餐,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圣诞节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温暖,也为商家们创造利润的绝佳时机。
圣诞节习俗传播到亚洲主要是在十九世纪中叶,日本、韩国等都受到了圣诞文化的影响。在中国,大部分人过圣诞节其实跟宗教无关,就是觉得新奇好玩,年轻人找个由头聚在一起聚一下而已。而商家也乐得推波助澜,借节日势头增加收入。很多时候,圣诞和元旦都是连在一起宣传的,配上庆祝双节不打烊的口号。可是今年的圣诞节格外冷清,既看不到各种大型活动的开展,甚至连私人的庆祝活动也会被人言语指责?
有人上来就先声夺人,给平安夜、圣诞节定性,将圣诞节定义为西方节,具体到美国人的节日。只有西方人,美国人才会过圣诞节,堂堂中华儿女过洋节就是对国家不忠,对祖宗不敬。西方文化并不一定等于西方势力,就算是西方势力,也并不一定等于西方敌对势力。之后,就是将平安夜与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长津湖战役联系起来。挑起对立情绪,将平安夜,圣诞节政治化。真的要是如此,建议以法律的形式将平安夜的内涵固定下来,好让更多人祭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传统节日的守
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不少人欢呼雀跃,觉得“全世界都在过中国节”,是我们文化输出的一次重大胜利。一面希望老外都能迅速地、不存任何心理芥蒂地过春节、接受东方的文化输出。另一方面对于西方来的文化,乃至一个普通的节日都瑟瑟发抖,要抵制。孔夫子不是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代人讲法不禁止即许可,你可以“抵制圣诞”,但至少允许别人按照自己意志行事的权力。
事实也证明,想要追上世界潮流,想要不再在滚滚而来的世界之潮中落伍,就要秉持一种真正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唯有坚定不移的保持开放,才能发展自己、造福世界。
春节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期间,人们会守岁、贴春联、放烟花爆竹、互相拜年、舞龙舞狮、表演社火、包饺子等。这些传统活动不仅具有独特的视觉和声音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身参与和传统习俗的延续,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气息,增强了人们对于家庭和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许多国家都会庆祝春节。西方国家也会过春节,不过传播的主力是海外的华人。
之前网上有人担心韩国人把春节“偷梁换柱”。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因为春节是个“文化体系工程”,他们永远是门外汉。中国大部分的传统节日,无论春节、清明、中秋、还是重阳,几乎都是以“阖家团圆”作为底色。阖家团圆吃年夜饭、阖家团圆上坟祭祖、阖家团圆吃月饼、阖家团圆登高处……就连被改造为中国情人节的七夕,原本的习俗也不过是家里的女眷聚在一起祭祀“乞巧”。
这和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是息息相关的。农业社会,尤以小农经济(即以家庭生产为单位),所以每到重要节日,一定会优先协调亲属之间的关系。问题恰恰是当下的中国已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你总不能指望在外漂泊、打工的年轻人,每到节日就回趟老家,完成传统节日阖家团圆的慰藉与朝圣吧。
其次,中国传统节日令人期待的元素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正在消失。烟花爆竹、舞龙舞狮、社火等传统庆祝方式几乎已经消失,拜年也在逐渐流于形式,甚至连除夕都不给放假。相比之下,圣诞节的庆祝方式一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圣诞老人、圣诞树、平安夜和圣诞礼物等受到重视,西方国家对于传统节日的保护和传承要远胜于中国。
小时候的除夕夜,整晚都会充斥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现在的除夕夜安静无比,失去了传统佳节的喧闹和热闹。相反,美国的圣诞节庆祝活动中,砍伐圣诞树成为一种传统。西方对于圣诞树的保护程度并不及中国对于烟花爆竹禁止的执拗,因为他们认为保护环境的同时更需要保持传统。既然上海迪士尼可以天天放烟花秀,给老百姓放几天鞭炮对环境压力能大到哪里去?
“不燃放烟花鞭炮,过一个文明安全的春节”?按照逻辑推演:
“不烧纸钱不烧香,过一个科学有序的清明节”;
“不吃粽子不划龙舟,过一个不撑死、不淹死的端午节”;
“不吃月饼不赏月,过一个早睡早起身体好的中秋节”;
“不提灯笼不闹花灯,过一个节能减碳的元宵节”;
春节是被联合国选为公共假日了,但中国人如何向全世界介绍中国春节呢?中国春节就是全家老小吃顿好的,看个春晚上床睡觉,一睁眼又是奋斗的365天!
传统节日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承和认同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传统节日正逐渐失去原有的期待和深厚的影响力。为了重建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影响力,我们需要创造年轻人喜欢的过节方式和庆祝形式,努力寻找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的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节日重新焕发出光彩,让人们在节日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