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的仕途“执拗”:终身求之不得的官职——中书舍人

映真玩转旅游 2024-11-23 05:50:54

在历史的长河中,唐代大诗人李白以其卓越的诗歌才华被誉为“诗仙”,其诗歌流传千古,影响深远。然而,在这位文学巨匠的心中,除了对诗歌的无限热爱,还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仕途梦想。

他渴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中书省的中书舍人一职,便是他此生最向往的官职。

一、唐朝中央决策流程与中书舍人的地位

唐朝的中央决策流程采用“三省制”,即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

这一制度中,中书省的地位尤为重要,尤其是唐高宗时期,政事堂逐渐成为凌驾于三省之上的决策机构,中书令更是成为政事堂的首席宰相。

中书省的下属官员中,中书舍人的影响力尤为突出。他们不仅参与朝廷机要政务,还负责起草和签署军国大事的草案,史称“五花判事”。中书舍人虽然品级不高(正五品),但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被誉为“阁老”,在政治上具有重要影响力。

二、李白为何钟情于中书舍人

1.实现政治抱负的捷径

李白虽然以诗歌闻名,但他内心深处始终怀揣着封侯拜相的政治梦想。

然而,由于他的家庭背景(据传为商人家庭)在当时社会并不被看重,传统的科举之路对他来说充满挑战。相比之下,中书舍人一职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成为了李白实现政治抱负的捷径。通过这一职位,他可以更直接地参与国家政务,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

2.翰林学士的铺垫

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李白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这一职位的设立初衷是为了分担中书舍人的工作,满足保密和应急需求。

翰林学士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中书舍人的预备队,不少中书舍人都是从翰林学士中挑选出来的。对于李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契机。他希望通过翰林学士的经历,为自己争取到中书舍人的职位铺平道路。

三、李白追求中书舍人的心路历程

1.初入仕途的憧憬

李白初入仕途时,满怀对中书舍人一职的憧憬。他相信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足以胜任这一职位,并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然而,现实却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尽管他在翰林学士的职位上表现出色,但并不意味着他就能顺理成章地成为中书舍人。

2.仕途受挫的挣扎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白逐渐意识到仕途的艰难。他在翰林学士的职位上虽然有所作为,但始终未能获得晋升中书舍人的机会。

面对仕途的挫折,李白内心充满了挣扎和痛苦。他开始反思自己的选择,甚至一度想要放弃对仕途的追求。

3.诗歌创作的慰藉

在仕途受挫的日子里,诗歌成为了李白心灵的慰藉。他将自己的情感和抱负倾注于诗歌之中,用文字诉说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诗歌不仅让他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对中书舍人一职的追求。他相信,只要自己不放弃,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4.最终的失望与释然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尽管李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他最终还是未能如愿以偿地成为中书舍人。面对这一结果,他心中充满了失望和无奈。

然而,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挣扎和反思后,李白逐渐释然了。他意识到,人生并非只有仕途一条道路可走。诗歌创作同样可以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诗歌创作中,留下了无数传世佳作。

四、中书舍人梦与李白诗歌的交融

李白对中书舍人一职的执着追求,不仅体现在他的仕途选择上,更深深融入了他的诗歌创作之中。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仕途的渴望、对挫折的挣扎以及对梦想的坚持。

这些情感元素不仅丰富了他的诗歌内涵,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回顾李白的一生,他对中书舍人一职的执着追求虽然未能如愿以偿,但他的诗歌成就却让他成为了千古传颂的“诗仙”。

他的仕途遗憾与诗歌传奇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他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0 阅读:3

映真玩转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