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印战争60周年反思:美国并不想结盟,应该和中国拉近关系

正观历 2024-07-09 06:06:19

2012年12月7日,印度世界事务理事会和德里中国研究所组织了一次圆桌会议。在回忆中印度进行了深刻反思,认为美国并不想和印度结盟,并基于国家发展的角度,提出:印度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和中国拉近关系。

一、印度重新回顾1962年战争,获得更多新认识

“印度全球理事会”在官方网站上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2012年12月7日“1962年印中冲突”圆桌会议讨论摘要》的文章。2012年12月7日,印度世界事务理事会和德里中国研究所组织了一次圆桌会议,主题为“1962年中印冲突”,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诸多问题被提到,如:。

第一,是否有可能在边境战争和中印战争的描述上达成一致?

第二,边界争端是大规模的政治竞争和意识形态、外交政策、领导人和领导风格的冲突,还是国际政治的冲突?

第三,这样的冲突是否可以避免?

第四,谁应该对出现这样的冲突负责?“1962年被定罪的人”应该负责吗?

第五,在21世纪,印度和中国之间是否有可能发生另一场武装冲突?

第六,印度在1962年有哪些经验教训?我们学到了什么?中国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第七,学者们对这个话题的研究够多了吗?是否有更多研究、更多出版物的余地?

经过讨论之后,以印度籍为主的与会人员得出这样几个结论:

第一,在处理边界问题的时候,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当时印度政府内部混乱,印度的综合国力较弱,无力处理这种情况。

二,现代社会,印度在网络技术方面落后于中国。

三,参会代表什里·赫曼特·阿达尔卡表示“今天的印度和中国非常陌生”,与中国长时间未接触,双方之间交流较少。

四,拉吉夫·巴蒂亚大使表示:地缘战略是双边关系中最重要的。印度和中国不能成为友好国家,但可以成为盟友。评估美国政府在军火工业中的作用及其对印中关系的影响可能会有所帮助。印度和中国之间有必要扩大对话,而且有扩大对话的余地。

五,我们(印度)需要忘记1962年,更应该基于今天的现状采取措施。

六,印度于2005年4月签署的解决印中边界争端的解决需要强调政治参数和指导原则的一致。该协议明确指出,双方将保护居住在边境地区的人民的合法利益。

七,我们(印度)要更多地了解中国,并与中国进行更直接的接触。

八,我们(印度)需要研究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存度如何降低军事冲突的风险,并探索不同国家公司之间在印中开展业务的可能性。印度和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可能对军火工业有利,但战争对国家或人民不利。

此外,在该会议中,印度方面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对接下来的方向进行了规划。2012年的与会人员认为,1962年的想法必须继续下去。并荒谬的认为这样的错误思路需要一直坚持,直到印度承认在法律诉讼、军事行动等方面采取的措施都失败时。

不仅如此,印度也开始思考“如何和中国相处?”这一问题。

他们认为,中国不希望印度变得更加强大,认为巴基斯坦向印度发难是在我们的指使下进行的。

印方认为,如果不是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核支持”,像巴基斯坦那样的国家不敢主动向印度发难。至于为什么中国在刚开始的时候没有直接和印度撕破脸,而是一直忍到1962年,印度方面认为:是因为中国之前向巴基斯坦提供支持,通过巴基斯坦削弱印度、对印度施压的做法没有见到实际效果,所以后来才会动用本国武装部队。

对于1962年的情况,印度研究人员错误认为是印军被动反击来自中国的进攻,并不认为他们是过错方。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美国在1962年并不是真心想和印度结盟。

二、美国不想和印度结盟,支援尼赫鲁只是为了借刀杀人

2012年的圆桌会议中,讨论的另外一个重要结论就是美国当时并不愿意向印度伸出援手。这是印度经过几十年反思得出的结论,当然也只限于对1962年的反思,并不影响现在的美印合作关系。

1962年,中国军队和印军在中印边境地区产生冲突并交火,根源于双方在边境问题上的冲突。当时苏联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大力扶持印度经济、军事、科技发展,尼赫鲁因此转向苏联一边,这让美国感到不安。所以肯尼迪政府被迫对印度进行扶持,以提高自身在印度心中的地位。

对于白宫方面伸来的橄榄枝,虽然尼赫鲁已经接受了苏联的援助,按理来说是不好再和美国亲近的。但是对那时候的印度来说,他们已经饥不择食了,对于强国的援助来者不拒。所以在肯尼迪政府提出向印度援助的时候,尼赫鲁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肯尼迪政府时期,美国的对外援助侧重于军事援助和短期冷战目标,长期援助成为优先考虑的目标。

当时由于印度大量的军事装备过时,为了实现军事现代化,印度希望从苏联或西方国家获得军事装备。但是美国对印度的“不结盟政策”却并不感冒,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肯尼迪并没有向印度提供援助。

得知原因后,尼赫鲁政府深刻反思自己在国防上的相关政策。制定出了以中国为主要军事防范对象的“第一个五年国防计划”,企图通过这样的改变获得美国和苏联等大国的援助,加快印度的国防现代化进程。事情的发展也正如尼赫鲁所料想的那样,对外政策做出改变之后,美国也转变了对印度的态度。

虽然美国后来向印度提供了经济、军事方面的援助,但这并不意味着白宫真的想要和印度结盟。中印边界冲突后,尼赫鲁政府深刻反思其国防政策,制定出以中国为主要军事防范对象的第一个五年国防计划,谋求依靠美国和苏联等大国援助,加快国防现代化进程。

美国是这段时期印度的主要援助国,肯尼迪政府先后给印度提供了总价值将近2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段时期,美国在印度国防建设进程中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1962年10月20日,中国与印度在边界地区爆发军事冲突。由于武器装备和弹药严重短缺,加之承受不起军购的财政负担,印度总理尼赫鲁在10月29日向美国紧急求援。随后,肯尼迪政府迅速做出回应,于11月1日通过空运将第一批装备交付新德里,并成立美国驻印度军事供应代表团,专门负责援助事务。

1962年中印边界发生冲突,为美国与印度形成遏制中国的战略共识及较为密切的军事关系提供了契机。

印度尼赫鲁政府对国防政策进行全面反思与整顿,制定出以中国为主要军事防范对象的长期国防计划,并寻求美国和苏联等大国对其国防建设的支持。

出于拉拢印度、遏制中国的冷战目标,美国政府继续向印度提供较大规模的军事援助,不仅以此为筹码要求印度修改国防计划,而且试图索要更多的政治回报。

但是这种依靠利益建立起来的关系并不可靠。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印度交火后,印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尼赫鲁向肯尼迪政府求援,连写两封请求空军支援的信件,都没有在短时间内得到回应,最终印度放弃抵抗。

三、印度反思应该和中国接触

政治上,围绕对“中国威胁”的判断和应对方式、国防建设的目标和手段等诸多核心问题,美印存在明显分歧。这些分歧反映的是美国在亚洲遏制中国的冷战目标与印度加快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国家利益之间的抵牾,决定了美印关系发展的限度。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今天,遏制中国的战略共识虽然能促成美印关系迅速升温,但不足以弥合二者国家利益的根本差异。

从根本上来说,印度和中国把关系搞得这么僵,对本国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从地缘上来说,印度和中国是邻居,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更何况印度的亲戚还是美国。印度选择向中国出手无疑是在自断后路。

经济上,印度在1962年的经济发展并不好,本国消费能力并不高。而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人口大国,能够为印度产业提供更大的消费市场。一旦双方之间发生冲突,将会对印度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同时,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是非常迅速地,而印度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仍然还有很多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和中国接触能够为印度经济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多一个朋友或者减少一个敌人对印度来说,都是有很大好处的。

文化上,中国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印度现在还存在等级制度。和中国接触能够为印度带来更加先进、丰富的文化。

另外,选择与中国交朋友,和选择与美国交朋友,带来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中国奉行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中国的伙伴国家目前的发展来看,和中国交朋友可以说是有很大好处的,不仅可以为印度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动力,还可以在科技、国防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支持。唯一的弊端就是,可能会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制。

如果印度选择继续和美国交朋友的话,和可能会子啊将来有一天让1962年的悲剧重演,到那时候印度真的会孤立无援。

总而言之,1962年美国之所以积极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主要是出于冷战考量。肯尼迪执政后,提升了印度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谋求通过加大经济援助来拉拢印度,既扩大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影响力,也借此遏制“共产主义在南亚和东南亚的扩张”。

对于印度来说,最实际的选择是与中国接触,尽管在这条道路上存在许多困难。同时,“我们(印度)需要增强实力”,向中国发出认真对待印度的信号。

0 阅读:5

正观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