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在明朝一手遮天却斗不过刚刚继位的17岁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深知魏忠贤势力庞大,在继位之初没有急于动手,而是稳住魏忠贤及其党羽,故意表现出对他们的信任和依赖,让魏忠贤放松了警惕。之后暗中布局,逐步削弱魏忠贤势力,避免了其狗急跳墙发动政变。
这种沉稳、谨慎的行事风格为他后续铲除魏忠贤奠定了基础。 崇祯皇帝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当朝中大臣对魏忠贤的弹劾逐渐增多,舆论对魏忠贤不利时,他才开始采取行动。国子监监生钱嘉徵弹劾魏忠贤并列出十大罪后,崇祯皇帝觉得时机成熟,开始对魏忠贤进行清算。 魏忠贤的权力本质上是依附于皇权的,太监的权力是皇权的延伸,一旦失去皇帝的支持,其权力便会迅速瓦解。魏忠贤虽然党羽众多,但这些人大多是为了利益而依附于他,并非真心拥护。
魏忠贤得势后,沉迷于权力和财富,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没有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做打算。他在全国各地建立生祠,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引起了朝廷大臣和百姓的不满,为他的倒台埋下了隐患。 魏忠贤性格较为懦弱,面对崇祯皇帝的行动和朝中的弹劾,他没有反击,而是通过求情、自污等方式来逃避惩罚,处于劣势。 魏忠贤的党羽虽然众多,但并非铁板一块。当崇祯皇帝开始对魏忠贤采取行动时,许多阉党成员为了自保,纷纷倒戈,向皇帝揭发魏忠贤的罪行,魏忠贤的势力迅速土崩瓦解。
东林党在与阉党的斗争中虽然遭受了重创,但在崇祯皇帝继位后,他们看到了铲除阉党的希望,于是纷纷支持崇祯皇帝。 魏忠贤的种种恶行早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满,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崇祯皇帝铲除魏忠贤的行动,得到了朝野上下的广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