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是刘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晚清小说。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1907)之间,全书共有正编20 回,续集9回,发表时署名“洪都百炼生”,后来改署“鸿都百炼生”。
刘鹗的《老残游记》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一起被称之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以极尽辛辣讽刺的激烈笔法揭露了晚清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上的腐败、丑恶和黑暗。
刘鹗通过老残这个人物形象揭露了专制社会中官府的贪污腐败,表达了对于晚清国家局势的担忧与希望自己能够挽救时弊的强烈愿望。他曾在书中《自序》中说的:
“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忧国忧民的情愫跃然纸上。
这部小说就是以游踪为线索,通过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登州、博县、济南、曹州、北京等地的见闻,描写自然与市井的美好,同时,深刻揭露吏治的腐朽。比如老残到曹州。
曹州的官吏玉贤以杀戮百姓作为他升官的阶梯,在管辖境内,他可以为所欲为,凭个人意志办事,利用残酷的手段迫害与控制人民。老残看到寒冬麻雀的抖擞,联系到玉贤治下老百姓的痛苦:
“这些鸟雀虽然冻饿,却没有人放枪伤害他,又没有什么网罗来捉他,不过暂时饥寒,撑到明年开春,便快活不尽了。若像这曹州府的百姓呢,近几年的年岁,也就很不好。又有这么一个酷虐的父母官,动不动就捉了去当强盗待,用站笼站杀,吓的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于饥寒之外,又多一层惧怕。岂不比这鸟雀还要苦吗!”
在老残看来,觉得这些鸟雀比人还强些,因为它们至少有言论的自由。而人却连说话的自由都没有,曹州百姓遭受冤屈却敢怒不敢言。
还比如刚弼,他在会审贾家十三人命案时,没有深入实际收集证据,仅以魏家主管托人向他说情行贿为依据,便判定魏家父女是凶手,并施以酷刑将其屈打成招。揭示出了刚弼的武断、刚愎自用、自以为是。
总之,刘鹗的《老残游记》以整个晚清社会为背景,描叙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生活众多生动的画面,反映这一时期政治腐败的社会本质。从官吏们的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我们看到当时社会治理的武断、任性、野蛮和暴力,他们视民如贼、惨无人道,个个如同酷吏一般,而官吏们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专制,权力的垄断导致权力的傲慢。
专制社会中,权力的垄断和官吏的傲慢刘鹗生活的时代属于晚清,清王朝是专制社会发展到顶峰的时候。清朝沿袭明制,不设宰相,以免分权。雍正设立军机处的军机大臣只是跪受他谕旨并进行笔录,传达给朝廷各部和地方官吏执行。军机处完全成为君主乾纲独断、专制独裁的工具。至此,一个专制社会完全形成并达到了顶峰。
专制社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权力垄断,刘鹗时候就是垄断于君主,所以说就是君主专制。君主专制的显著特点就是国家一切权力完全垄断于君主。
君主是一切权力的所有者,尤其是对下属臣民的人身和财产握有按其意志任意处置的权力。君主之下,所有人都是臣民,臣民一律平等,但都是奴隶。整个国家,没有任何社会或中间力量能制衡君主的权力,君主凌驾于法律之上,权大于法,君主的权力不受任何限制、制约、约束和监督。
当然,君主通过自上而下的层层任命方式完成权力的行使和权力链条的确定。君主任命各级官僚机构的人员,令他们秉承君主的旨意办理政事、统治人民。这就使得官吏的权力来源于君主,来源于上级,而不是人民,这必然导致官吏们只唯上不唯下。
官吏们为了升迁,在上级面前卑躬屈膝、讨好谄媚、极力吹捧、奴性十足。但他们在人民面前却飞扬跋扈、高高在上。因为他们权力来源于上级,而不是人民,所以人民根本无权过问,也没有权利去监督,而且他们还像老鼠害怕阳光一样害怕人民的批评,并利用职权千方百计地压制批评。
官吏们一旦被任命,等于他们得到了授权行使权力,能监督他们的只有上级。所以他们官吏们个个权势熏天。“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权力一旦失去制约、约束和监督,极易形成腐败与暴政。
于是社会治理充满了武断、任性、野蛮和暴力,随之暴政。他们企图一切以上级命令行事、以权力开路,根本不会联系实际和过问民众的意见。一旦有了小权之后,他们就大肆搜刮、渔猎百姓。
哪怕就是最基层官吏,他们也会将自己的一丝权力发挥到极致。利用跟民众接触的机会,利用自己手中的自由裁量权,玩弄权力,愚弄百姓,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做任何事情,对民众进行敲骨吸髓的压榨,剥削、压迫民众,无法无天。
本文参考文献:
刘鹗.《老残游记》
徐知三.摇铃实呐喊,老残志不残——读《老残游记》
车凯旋.《老残游记》中的意象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