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其实都错了

米米宅 2023-10-11 00:54:12

眼下,很多问题,是经不起讨论的,甚至,是不能讨论的。

比如,

1、阿里是不是一家科技企业?

2、美团是不是一家科技企业?

3、治疗新冠是中医有效还是西医有效?

4、俄乌冲突应该支持乌克兰还是俄罗斯?

5、司马南是不是一个英雄?

等等,还有很多。

虽然不能讨论,但这种争论、争执、对骂本身,其实很有意思,很值得去思考。

放在经济层面,在2023年,一样有很多的问题是争论不休的。

1、经济减速到底是不是经济周期之必然?

2、应不应该大规模刺激经济?

3、到底应不应该给老百姓发钱来提升消费?

4、到底应不应该救房地产企业?

5、碧桂园违约是不是企业自身问题?

6、要不要降息降准?

7、房价再跌30%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

等等,我还可以列举很多很多类似的问题。

我今天也不会讨论这些问题,因为,认真,就败了。

但是,

道>术,逻辑>答案,过程>结果。

我想从道的层面,今天来聊一下,希望大家找到每一个人自己的答案。

1

观点

观点是什么?答案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争执?为什么会争执不休?

本质上的区别是认知。

而,认知是什么?

台湾著名脑科学家洪兰告诉我们:

认知,本质上是一个人过往经历、知识、所见所闻的总和。

所以,在很多场合,我都敞开我的观点:

一件事能不能干,一个东西能不能投,应该多问多听年龄超过35岁(不再天真冲动)、屁股下有2000万+净资产(忽悠你的代价大)、在这个事和东西的领域经历过1-2个周期轮回(吃过亏踩过坑上过当)的人。

而,但凡不符合这个条件的人的观点,尽量不要听。

个中缘由,自己体会。

而我想说的是。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这件事的本质,我们会不会,都错了?

因为,我们,过往经历的40年时间。

是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40年,

是一个财富持续增长的40年,

是一个全球化红利期的40年,

是一个相信努力、相信知识的40年,

这40年的累积,会成为你当下的认知。

你有没有想过,这个认知的底层,可能正是你思维的枷锁。

所以,

中国楼市。

你的城市房价。

土地财政。

央地博弈。

等等,有没有想过,其实我们的思考困在我们自己的认知里?

SO,

在这一PART,我想强调的是。

当下,你我他认为的一切观点、答案。

1、会不会,我们的判断其实都错了,

2、会不会,我们的答案其实都错了。

3、因为,我们的人生没有经历过衰退周期。

2

信心

是的,时至当下。

7月CPI同比是-0.3%

7月PPI同比是-4.4%

7月出口同比是-14.5%

7月的房地产投资同比是-17.8%

7月社零同比仅有+2.5%

7月工业生产总值同比只有+3.7%

7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30%

7月汽车销量同比-2.3%

注:同比是指相比2022年7月的数据计算

等等,还有很多的数据,如信贷社融M012啥的。

会不会发生危机?

我们是不是身处危机?

我不知道,我想告诉你逻辑。

这本书,这个人,告诉了我们。

伯南克,时任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时的美联储主席。

他说,金融危机的本质,是信心的危机。

当经济运行的链条出现信心危机时,美联储需要冲进去,做最后贷款人(最后接盘人),以确保信心不能崩,运转不能停,链条不能断。

所以,2008年,他做了。

2020年,美股四次熔断的时候,美联储又冲出来,做最后贷款人,承诺无限量宽松,挽救信心,确保金融生态。

2023年,硅谷银行危机,第一共和等被波及时,美国政府再冲出来,挽救信心,确保信心。

SO,在这一PART,

我想强调的是。

所以,危机的本质,是信心的危机。

以此,我们来思考我们面临的一切困惑和问题。

如果信心还在,就没事,

如果信心崩了,信心彻底没有,就真的有事。

凡事有正有反,有A有B面,但关键的关键是,信心。

股市、楼市,股价、房价,均是如此。

3

房价

是的,该来讨论房价了。

时至2023年9月,未来半年一年,房价到底是涨是跌?

说涨吧,貌似都在跌。

说跌吧,都跌三年了,跌破30%首付点位了,救市政策一箩筐都来了,未来的政策还在路上,政府明显是要救楼市啊,还要怎么跌?

该如何判断?

我和管清友连线时,他一再提到一个事情:要理性分清应然和实然问题。

应然不等于实然。

不应该跌,不等于不跌。

不应该涨,不等于不涨。

房住不炒是2016年底提出来的,但房价是在2018年才第一次见顶的,2021年再次冲顶。

2017-2021,政府是不希望房价涨的,实际上,一直在涨。

回到2023年也一样,政府也不希望再跌,也不希望房企再爆,但,这已经不再是第一权重考量因素。

就像土耳其也不希望里拉一直跌,新加坡也不希望房价一直涨。

我的判断是,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汇集形成结果,就是涨或跌。

每一个人的行动(思想影响行动)的叠加,就是结果,一方面你要问自己,另一方面,你要判断别人。

如果买方力量远大于卖方,放心,一定就是涨。

如果双方力量均衡,就是横盘,时间久了就是阴跌。

如果卖方力量远大于买方,放心,一定就是下跌。

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信心!对房价未来的信心。

这个信心会因为政策、新闻、经济收入、债务等发生变化和摇摆,也就是会出现有价无市、量价齐升、量价齐降的不同市场情况。

SO,在这一PART,

理解2020年疫情最严重时房价没跌,

理解2021年疫情中间房价创新高,

理解2023年2月小阳春全国楼市一片红火,

理解当下的全国楼市一片萧条,

理解全国萧条之下的成都居然可以一枝独秀,

等等,均来自于,买方VS卖方的博弈和结果。

所以,决定房价的因子在你心里,房价的结果在所有人的行动里。

你需要去理解和判断,你的城市,某种房子,未来,哪一方的力量会更强?

是涨是跌,就了然于心了。

4

SO,

越是无知的人,脑子里全是满满的观点。

更可怕的是,观点十年都不变。

人与人的认知区别,在于对事物本质的思考。

过去40年,我们每年都在增长的本质是什么?

过去40年,我们一年比一年好的本质是什么?

过去40年,我们财富一年比一年有增长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赚钱,到底赚的是什么钱?赚了谁的钱?

这几个问题,能想明白看清楚的人,并不多。

此时请你把你的思考和答案写在留言区吧。

不看来时路,如何看未来。

2022年,俄乌冲突之下,瑞典挪威的能源企业发生重大危机,面临债务违约风险,政府冲进去救市,避免了能源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

于公,这不是企业自己的单方面问题。

于私,确保经济的运转、确保经济的生态,不要发生危机、不要发生塌陷。

俄罗斯期待的欧洲能源危机和危机之下的分裂、内斗并未发生,反而,更加团结了,欧盟老大德国更是实现了对俄罗斯能源的几乎100%切割。

交易的本质是未来。

价格的本质是预期。

于房价,于股价,都是一样。

当我们在理解股市,当我们在判断房市。

其实本质上,都是在判断未来。

而未来会变的。

一年半前,如果孙宏斌判断到融创和行业的2023年,不会拿自己的32亿进来无息给融创使用。

两年前,如果碧桂园判断中国楼市在2023的情景是这般,不会在当时100亿去接手富力的物业。

新城置业在2018年遭遇创始人的企业危机,反而避开了后面的行业危机。

万达在2017年遭遇了海外危机于是避开了楼市2021第一波危机,但笑的太早,太过努力,太过勤奋,反而没避开2023的的危机。

王健林如果判断到了2023年的情景,一定是在2018年躺平不起,而不是拒绝躺平。

请别嘲笑他们,99.99%的我们,没有资格去嘲笑。

60%的趋势判断+40%的黑天鹅频发。

事情在变,预期在变,价格也在变。

希望今天的探讨可以帮助大家去理解未来、理解价格、理解预期、理解结果。

0 阅读:2

米米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