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印作战:印军王牌2000人深入境内70公里,解放军关门:全部歼灭

正观历 2024-07-25 20:48:35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作战中,印军约2000人深入我方我境内70多公里?前线解放军“临阵逃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巧用战术,扭转乾坤

1962年,在印度不断派兵袭扰我方边境的情况下,毛主席改变之前对中印边境争端问题提出的“绝不退让,避免流血,武装共处,犬牙交错”的十六字方针,决定采取强硬措施,向印度侵略者出击。已经退无可退,忍无可忍!

做出决策之后,国防部长林彪立即调查作战情况,进行战斗准备工作。相比于刚刚开始进行战斗准备的解放军,印军在中印交界地带的军事作战基础可以说是非常雄厚的。

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前开始,印军就已经越过中印边境习惯线“麦克马洪线”,侵占中国境内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954年,印度军队再次侵占中国新疆卖争拿马和西藏巴里加斯地区。此后,印度武装势力便开始在中国的领土上扎下根来。在1962年6-10月,印军仅用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就在中印边界西段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43个据点。

考虑到当时印军已经在我方边境占领了一部分领土,并建立有一定数量的军事据点,在作战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林彪决定采取一个特殊的打法。先派出小股部队进行反击,营造出我方实力羸弱的局面,进行轻微反击后就撤退,以此激发印军的斗志,进而对我解放军部队进行追击,从而达到诱敌深入的目的。

中印边界处于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我解放军部队除西藏边防部队已适应西藏气候外,其他边防作战部队均是决定对印度进行武装反击后临时从其它军区借调过来的部队,战士们对高原气候并不是特别适应。

当时印度在北部地区,尤其是靠近中印边境地区修建有大量完善的军事基础设施,如果大批解放军部队在中印交界处作战的话,且不说是否能够取胜,单单是后勤支援一方面就有着极大困难。

1962年,我方各大军区距离中印交界的西藏边境地区较远,一旦开战,只能派出部队前往印军据点进行前线作战,这样就很有可能会出现“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情况。

林彪所采取的这一策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存在着这样的风险,但不同的是,我们只计划佯攻,并不计划靠一小支部队取得什么样的战果,只要能够把印军引到我后方战场即可。这样一来,即便是对方实力雄厚,我们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也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意外,最多就是印军没有选择继续追击,我们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在中央的授意之下,林彪制定的这个“诱敌深入”的作战计划被运用于中印边境作战。

二、前期酝酿,势必让他们有来无回

在往西藏边境派兵的过程中,印度不仅在中国境内建立起了43个据点,还企图更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势力范围。1962年10月,印度在中印边境西段地区部署了1个旅部、6个步兵营、1个机枪营和众多配属分队,达5600多人。

在中印边境东段地区,印军部署了1个军部、1个师部、3个旅部、15个步兵营,约16000多人。两个方向加起来共计22000多人,这么多的外国武装部队在中国领土上肆意妄为,我们坚决不能容忍!

1962年10月20日,印度又一次向我领土内守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进一步侵占中国领土。见此情形,我方不再继续忍耐,果断派兵反击。在后续的瓦弄之战中,林彪“诱敌深入”的作战计划发挥了大作用,重创印军精锐部队。

瓦弄位于中国西藏下察隅区域,居于下察隅镇驻地与印度边界的中间,其东、南与缅甸、印度相邻。该地区因气候条件相对较好,有丰富得植被,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该地区分布有断崖峭壁和错综复杂的河流,从军事上来说是易守难攻的。印军当时就是看中了这方面的优势,才选择在这里建立势力范围的。

要想赶跑入侵的印军部队,瓦弄是关键!

当时驻扎在瓦弄地区的印军部队为印度陆军部队第4军第11旅的4个营,共2000多人。别看他们只有2000人,但他们这支部队的实力却并不弱,在印度是“王牌”中的“王牌”的存在。

在进攻瓦弄印军前夕,林彪得知这支部队曾参加侵华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还曾下令“把这支部队从地球上抹掉”。

驻扎在瓦弄地区的印军像毒瘤一般,不断向周围地区派出士兵进行袭扰作战。在此情况下,林彪决定运用“边打边退,诱敌深入”的战术。虽然驻守瓦弄的印军非常谨慎,经常都有固定的作战时间,绝不恋战,但林彪看中的就是他们这一点。

只要能够让印军在作战中尝到甜头,想必他们势必会乘胜追击,只要从阵地和工事中走出来,印军唯一的优势也就失去了,到那时候瓦弄还会易守难攻?根本不可能,印军有一个好阵地也守不住!而且在作战中印军还掉了2支部队前来支援瓦弄作战,根本无力回天!

在林彪的指挥下,各作战部队迅速到达指定战斗位置,我们的计划大概是:在瓦弄外围建立一个大的包围圈,并派出一小支部队佯攻,诱敌深入,随后收紧包围圈,围而歼之。当时参加作战的部队统一归属藏字419部队指挥,以1个团向瓦弄西北方向的印军侧翼实施迂回包围;并派一小支部队边打边撤退,负责当“诱饵”,吸引印军追击,从而进入包围圈。

等到印军进入包围圈后,解放军以1个团外加1个营分别向瓦弄扎公、曲子扎公反击,随后居高临下,直插瓦弄。并以4个连从察隅河以东进行扫荡式反击,分割歼灭瓦弄地区之敌,除恶务尽。

三、构筑包围圈,引诱印军3支部队孤军深入

做好部署后,战斗一触即发。

1962年11月16日晨,在印军进攻之际,我军顺势发起反击,包围计划由此展开。为了便于作战,西藏军区以原第52师的2个团和第53师的1个团,组织了西藏军区前进指挥所(代号藏字419部队),辖步兵3个团和若干保障分队。我军一部率先攻扎公、曲子扎公等地,打乱了印军部署。印军原以为我方不会发动反击,受到冲击之后惊慌之下印军11旅旅长担心我解放军全歼他们,遂下令全线撤退。

撤退途中,印军11旅旅长本人随四军军长考尔乘飞机仓惶逃跑,部队大部溃散。包围计划还未开始,印军此时就已经准备撤退了,计划无法实行这可如何是好?

在此风云变幻之际,侦查部队传来消息。受到我方边打边退战术的影响,印军信心大增,印军第7旅被调往瓦弄地区进行支援。同时附近还有一支印军精锐部队被调往瓦弄地区,印军企图在此全歼我作战部队。

当时毛主席认为这样的战术有损我国威,遂下令林彪改变战术直接向印军进攻。林彪接到命令后沉思片刻,决定违反命令,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虽然这样的战术短时间内有损我国威,但可以在牺牲最小的情况下获得尽可能大的效果。

林彪继续按计划作战,构筑包围圈。印军第11旅、第7旅和另外一支印军精锐孤军深入。当时由于交战地点在崇山峻岭之中,双方的后勤补给都很困难,作战部队的给养都不能保障,在战斗中,印军的斗志几乎丧失殆尽。敌人误以为我方也处于同等状况下,但他们不知道此时已经命不久矣了。

包围圈构筑完成后,我军逐渐缩小包围圈,印军此时已经深入我方领土70公里。后知后觉的印军反应过来后,在包围圈内四处溃散,解放军完全就是瓮中捉鳖。最终在这场战斗中,印军3支精锐部队共死亡1200多人。

在林彪的计划之下,印军像我们所预想的那样深入我方边境70多公里,仅用了1个营的兵力就将印军部队封锁在事先准备好的口袋中,在不足3天的时间里就将印军这支王牌中的王牌消灭殆尽。

战后世界军事家称呼这场战争“小刀切黄油”。这其实是一个有趣的比喻,用来形容两个力量不对等的主体之间的冲突。尽管当时我们国力不强,战士们使用的武器装备在国际上也不占优势,但是在林彪的优秀指挥之下取得了最大程度的胜利,在这场战斗中我解放军伤655人,亡165人。

战后,林彪在向中央汇报时说道:此战之后,30年内印军不敢在挑衅;我军无一人被俘。通过这种包围战术,虽然前期有损我方国威,但是最后的成果是非常巨大的,足以挽回之前损失的名声,印军在作战这方面根本就不是解放军的对手!

0 阅读:654
评论列表
  • 2024-07-26 09:01

    小编胡扯淡!对印反击战主要是张国华指挥的。

正观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