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灭亡的第二年,隆裕太后就去世了?

人文之光啥 2024-08-20 02:15:11

西元1913年2月下旬,逊清隆裕太后去世,此时距离清朝宣统帝退位,也就一年多的时间。

其实隆裕太后过世的时候也就四十岁上下,年纪不大。而且按照清室和民国的协议,清朝皇族的生活费,是由民国方面给提供的。所以生活水平方面,隆裕太后和之前并无太大差别。那么,为什么清朝灭亡第二年,隆裕太后就去世了?

1、婚姻不幸

隆裕太后本名静芬。西元1889年,在慈禧太后的操办之下,清朝的光绪帝娶了静芬。光绪帝和静芬是夫妇,但同时也是表姐弟——没错,静芬比光绪帝大三岁。当然光绪帝本身不中意静芬,但奈何大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里,所以即便是光绪帝不同意,也无济于事。

据说晚清时期见过静芬的人都认为静芬其貌不扬,甚至还有点驼背。所以光绪帝的第一印象,就是静芬不足以让自己产生爱慕之情。

静芬倒也知道自己在皇帝这边不讨喜,所以更加依赖慈禧太后对自己的支持。其实静芬也很清楚,如果不是慈禧太后力挺,自己还真没任何希望当皇后。

所以一句话概括,静芬的人生,可以用婚姻不幸来形容。

2、女中尧舜

光绪帝在位34年,临终的时候并没有留下任何子嗣。所以慈禧太后操办下,光绪帝的侄儿溥仪,被过继给了同治帝,而后继承皇位,这便是宣统帝,即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

其实光绪帝驾崩那会儿,静芬已经慌作一团,对于前途如何保障,静芬压根没了主意——因为同治帝是正统。溥仪过继给同治帝,那同治帝留下的嫔妃地位,没准就会成为宣统这一朝新的太后。毕竟光绪帝和静芬和同治帝相比不具备正统地位。好在小德张及时给静芬出主意:你先别忙着伤心,赶快跟太皇太后(慈禧)讨要一个名分。静芬这才找到慈禧,在慈禧的册封下,静芬成为太后,这便是历史上的隆裕太后。

光绪帝驾崩第二天,慈禧太后也去世。假设静芬没有及时请求慈禧太后册封自己为太后,或许,静芬余下的日子会更加难。 溥仪登基的时候只有三岁,所以朝廷的权力交给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代为管理,同时隆裕太后也有垂帘听政的权力。但是不论载沣还是隆裕,都是混日子的那种人,对于国家的治理,他们的能力较差。所以宣统初年,清朝社会就处于一种暗流涌动的状态。而载沣并没意识到危机。

到了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载沣无力镇压起义,隆裕太后只好请袁世凯出山镇压。但是袁世凯却要求载沣辞职才考虑接收这个烂摊子。本来就没有野心也没有什么大志向的载沣,也随之就坡下驴选择回家养老。

就这样,朝廷里,隆裕需要直面袁世凯和南方如火如荼的辛亥革命。隆裕太后一辈子没什么见识,且长期以来养成了一种唯唯诺诺的性格。让隆裕太后应对这样的局面,隆裕太后无疑毫无解决之道,因此对于袁世凯的要求,隆裕太后只能予取予求。最终在袁世凯的胁迫下,隆裕太后只能以宣统帝的名义宣布清帝逊位,并把政权交给袁世凯,用于成立共和政府。

当然后来的民国社会评价隆裕太后,认为隆裕太后面对历史的趋势,选择主动逊位是值得尊重的,故而将其称为“女中尧舜”。

3、不幸的人生

隆裕太后迫于历史的发展压力选择逊位。但同时隆裕太后毕竟是帝制时代成长的人物。所以宣统帝逊位以后,隆裕太后时常郁闷、想不开:因为隆裕太后觉得,既然慈禧太后把大清交在她手里,而且是她被迫答应的清帝逊位,那么,从清朝的角度来看,她岂不是清朝的罪人?这种内疚感,让隆裕太后常年压抑、想不开。甚至隆裕太后还担心:将来小皇帝溥仪长大以后,如果问起这江山怎么没了,她该如何应对?

1913年年初,是隆裕太后的46岁生日。在以往,不论是隆裕太后做皇后的时候还是做太后的时候,都有当朝权贵来送礼、巴结、讨好。礼物收到手软。但随着清朝的灭亡,隆裕太后的生日也变得冷清——除了少数不得志的清朝遗老遗少前来祝贺以外,几乎没什么人愿意捧场。

这无疑更给了隆裕太后更大的刺激。当然这种刺激其实也可以理解成一种落差感。这种落差感加剧了隆裕太后的郁闷情绪。所以在精神恍惚中,隆裕太后也在46岁生日的七天后去世。

民国方面得知隆裕太后去世后,考虑到隆裕太后毕竟是“女中尧舜”,于是给了极大的排场来帮助隆裕太后办丧事。

从隆裕太后的一生来看,隆裕太后确实有太多的不幸。

0 阅读:3

人文之光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