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桥”背后的他们:这些志愿者,是中外青年友谊的“桥”

福建电视台旅游频道 2024-09-06 16:05:48

2024年9月2日,第二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决赛圆满落幕,和选手们一起终于“松了口气”的,是大半个月来为赛事提供后勤保障的志愿者们。今年,福建师范大学选派了10名教师志愿者,52名学生志愿者参与工作,从大一到研一,不同性格、不同专业背景的志愿者们在今年的比赛中各尽其能,为比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演绎出许多动人美好的跨国友情故事。汉语为“桥”,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对这群青年志愿者来说,这是一个注定难忘的夏天。

志愿工作量大且多半个月时间飞速成长

作为赛事的四家承办单位之一,福建师范大学早在今年4月份就参与了整个赛事的筹备工作。从大赛题库建设与审核到配合赛事组选拔,从培训跟队老师及志愿者队伍,到协调文化、艺术等领域专家提供赛事评审、培训支持,福建师范大学深度参与了今年的“汉语桥”比赛,而作为志愿者的学生们更是感触良多。

关雅文是今年负责美洲和大洋洲选手的志愿者,她说自己从小就在电视上看“汉语桥”节目,没想到有一天自己能真的深度参与到这项赛事里来。然而在成为赛事志愿团队的一分子之后,关雅文才知道比赛背后的工作量有多大,“每天要对着选手们的机票、签证不停做协调,各种不同的意外都有可能出现,从一开始我就意识到这不是个轻松的活儿”。关雅文说,在学校里几乎没有机会能接触到这样大型的活动,所以趁着这次做志愿者,自己也结合运用了很多之前做学生工作的经验,收获不小。

其实,每个志愿者都在这场历练中成长了不少。他们要处理大量的琐碎工作,接机送机、安排选手的酒店住宿、向选手解释赛程安排、引导选手在当地体验传统文化等等。从最初的懵懂,到可以高效快速地解决出现的问题,和比赛之中的各方对接沟通,“汉语桥”对他们的锻炼,是全方位且有效的。游丽莹是负责对接欧洲地区选手的志愿者,她说,志愿者最重要的工作,其实就是引导选手明晰整个赛制的安排,提醒他们下一步要做什么。这半个多月的志愿工作结束,游丽莹觉得自己抗压能力提升不少,对未来的工作规划也颇有帮助。

汉语为桥来相聚各国青年收获“跨国友谊”

汉语为桥,天下一家。这样的精神理念,在年轻的选手和志愿者之间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当各个国家的青年人聚在一起,他们的友谊也因为文化的多样性而显得更加丰富精彩。李宛澄是负责对接非洲选手的志愿者,接机的时候她就被非洲选手的热情给感染到了,“原以为大家会比较生疏内向,没想到他们一直在打招呼,中文也都很不错”。在大家一起出发时,非洲选手们更自告奋勇帮志愿者们一起维持现场秩序,大家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小伙伴。

游丽莹一直被这些外国朋友们的热情深深感染着。她说,自己最难忘的就是每天早上大家见面都会互相打招呼、拥抱,“他们会和我说,今天你也很漂亮”,这样的表达让游丽莹觉得亲切真挚,一下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赛程之外,志愿者们也和选手打成一片,一片欢声笑语。

负责对接亚洲选手的邹光瞳始终难忘这个夏天的一个画面。那天选手们一起在福建宁德的下党乡调研,回酒店的路上,各国选手和志愿者一起在乡间小路上唱歌,“唱的不仅是中文歌,是很多不同国家的流行歌曲,那是个很有生气的场景,让人难忘”。

共济一堂畅聊中华文化文化自信更具体可感

刘为晨是来自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辅导员,也是本次负责带队的教师志愿者之一。在此次志愿活动中,他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文化自信对我来说从一个抽象认知凝实为鲜明具象的记忆”。当他看到国际友人们穿着汉服、弹奏中国传统乐器时,都不禁感叹中华文化无与伦比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邹光瞳也是在这次比赛中,才意识到中文在全球的影响力。他说,在和这些外国选手们交流之前,他大概能感知到中文在世界上有很强的传播效果了,但真正与他们交流之后,见识到他们的水平与对中文的热爱,才切实明白“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

这些外国选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了解,常常让志愿者们感到惊讶。关雅文说,当她看到选手们站上舞台,展现自己对京剧、黄梅戏的理解时,她确实吃了一惊,但同时又感到非常自豪,希望中华文化能走得更远更广。

本届“汉语桥”志愿者服务已经结束。但对这些志愿者来说,这段经历无疑只是一个开始,是在他们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未来,他们将带着这段特殊的经历,自觉讲好中国故事,更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0 阅读:1

福建电视台旅游频道

简介:为您提供最新鲜旅游资讯。 随时随地,我们和您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