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会刻意制造冲突。
也会刻意美化结局。
跳出电视剧《小日子》来看,顾茉莉与朱劲草的最优解,不过是“桥归桥、路归路”,“她不嫁、他不娶”,彼此的生活,便都能比现在过得更为顺遂。
剧中关于朱劲草原生家庭的塑造,有代表性意义。
小城市里工作体面,有一定身份地位,家庭条件会被当地人羡慕的父母,意味着大概率习惯了“权威”的身份。
说白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是工作中的“管理者”,是亲友间话语权的掌控者,一辈子习惯了“对上服从,对下威压”的人际模式。
而孩子,与下级无异。
朱劲草与顾茉莉的“反抗”便不仅仅是沟通,而是在挑战权威,话一出口必然鸡飞狗跳。
老两口读过书,自诩“知识分子”,也自带优越感,“文人相轻”的脾性,在朱劲草的父亲朱大力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与这样的人相处:
你讲孩子需要精神独立,他讲孝道大过一切。
你说人要学会享受生活,他说勤俭持家才有了今天。
更何况,这样的“小镇做题家”的“知识分子中产”爸妈,还会叠加一个buff:他们大概率把一生积蓄拿给儿子在大城市立足。
于是吵到关键时刻,一句“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作为王炸,甩出来你只能哑口无言。
又由于一辈子的积蓄拿了出来,所以生怕鸡飞蛋打,使得全家人好不容易攀爬上的阶层跌落泥地。
那么死守着房子不肯给儿媳妇加名字便顺理成章;若性格再谨小慎微好面子些,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资产融合,一定要风险最小化,也顺理成章。
在这样的模式下,孩子的优秀,反倒助长了他们的“气焰”。
因为,他们打心底里认为,自己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没有任何问题。
我的教育方式不好,你怎会如此优秀?
我的生活方式不好,你哪有钱在上海安家?
社会环境,个人经历,当下境遇,共同造就了小城市知识分子中产家庭的傲慢与偏见。
配上好面子及谨小慎微的性格,绝对荣登最难搞婆家榜单。
儿媳妇是顾茉莉,他们怕儿子抬不起头、当不起家,怕儿媳妇心思活络、难以控制。
儿媳妇是高夏菁,他们怕儿子经济吃亏,嫌对方条件不好,担心贤妻范是装的,是高攀了他们家才做小伏低。
哪怕是他们亲自挑选,各方面满意,再亲手塞给儿子,儿子又恰好喜欢,也未必能做到真正不作不闹过日子。
一路刷到《小日子》大结局,都觉得顾茉莉何苦如此?
他能给她的只有爱,余下的是鸡飞狗跳的生活,难搞且拖后腿的原生家庭,被拉下不止一个level的经济水平。
他的爱甚至保护不了她。
最终《小日子》得以大团圆结局,靠的还是最难搞的公公朱大力脑梗身亡,毕竟你我心里都清楚,朱大力,只要活着,他就改不了。
更何况在角色塑造中,朱劲草性格并未受到原生家庭太多影响。
现实中的朱劲草们,则难免染上父母的部分“恶习”。
想找这样的家庭,至少儿子得是江俊霖的性格,但即便是江俊霖,也是尤为艰难的一条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