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2》是这样一种电影,它从各方面都是一部合格甚至部分出彩的电影,但是你很难为它喝彩。
这一方面是《误杀》的珠玉在前。《误杀》于2019年12月13日上映,票房和口碑都不俗,并且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疫情之后很多影院关门或者限流,导致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很多影院几乎只有《误杀》一部重量级影片仍在上映,这几乎是绝无仅有。
而另一方面,由于今年影市的开局实在太好,创纪录的春节档让行业内外都对今年的大盘充满期待。而之后拉胯的表现和文娱行业整体的不景气,又让人悲观失望。因此延续了第一部期望的《误杀2》,也是万众期待的救市之作。
不过按目前的表现,它很有可能撑不起这样的期待。
我们首先需要复盘一下,前作《误杀》究竟成功在何处?
从硬质素上,《误杀》当然是成功的,流畅的视听语言,张弛有度的节奏,悬念超高迭起,演员精湛的表演,都保证了这是一部优秀的工业产品。从我个人来说,《误杀》是近几年来的国产影片中爽感TOP3(另两部是《无名之辈》和《刺杀小说家》)。
而最关键的点,仍然在我点评演技竞技节目中《误杀》片段指出的那四个字:阶级情绪。
当部分权贵不尊重法律和道德的底线,肆意妄为时,底层人民如何与之对抗?在权势、地位、资源等等通通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误杀》给出的答案是:智慧。
影片中以李维杰为代表的下层人民和拉韫代表的权贵依靠高智商的层层斗法,不断把观众推向剧情的高潮。这其中侦查与反侦查的对决固然精彩,但真正动人的,还是主人公李维杰一心守护家人的勇敢与信念。以致周围的邻居和群众都真心相信他并未犯罪。
因此,《误杀》在道德和情感的双重天平上,都将胜利判给了底层人民。而在《误杀2》中,因为相似的情节已经玩过一次,无法再复制了。
而相比原版的《迫在眉睫》来说,《误杀2》也体现出了不一样的气质。以下有剧透:
《误杀2》中的林日朗,并非原版《迫在眉睫》中的工人阶级,而是一名编剧。这也体现了当下影视改编的一个现象,就是编剧不熟悉其他的行业和工种时,只能写自己这行。
而更重要的点,是将原版中心脏置换中的核心矛盾,从医疗制度改成了权贵的越权。
原版中,主角作为普通工人担负不起昂贵的移植费用,并且因为他的医疗保险的各种限制,医院根本不愿意进行医治,于是主角只能铤而走险。
而《误杀2》中的林日朗,通过高利贷凑齐了费用,却被告知原本属于他儿子的心脏没有了。这就是权贵采取了“越权”行为,不仅像原版质疑医疗制度不合理,而且直接指向权贵腐败。
尤为有意思的是,在《寒战》中饰演廉政公署首席调查员的李治廷,本片中却是大反派,这个片子真是存心要颠覆观众的固有印象。
但在本片中,主角的“智慧”不再是取胜的关键因素。本片中林日朗智商在线的最高光时刻,是通过电话反馈确认了卫生局长是被权贵灭口而非自杀。而片中林日朗最大的砝码,却是依靠媒体的力量公布真相。
也就是说,权贵暗箱操作唯一忌惮的只有“民意”,而在本片中,心脏移植最关键的点不仅在于适配心脏的唯一性,还在于时间。在权贵拿走原本属于林日朗儿子的心脏后,这件事已经成了零和游戏。
这就与《迫在眉睫》拉开了差距。《迫在眉睫》的片头,一位驾驶豪车的白富美突遇车祸,以至于她的心脏成了挽救主角儿子、以及解救危局的“解药”,通过这样“机械降神”的方式,让影片走向了传统的美式大团圆的庸常结局。
而《误杀2》却通过开头的一场车祸,让市长儿子和平民儿子成了1VS1的零和游戏。影片这样的设置当然是来自于《误杀》,但解决方式却成了父与子的1命换1命。
这同样让人想到《杀破狼 贪狼》,里面林家栋饰演的市长助理对古天乐饰演的父亲说:“天地不仁,只是你女儿恰好在那。”
《杀破狼 贪狼》的结局是纯粹的黑,而《误杀2》的结局也很难称之为光明,因为朴素的1命换1命已经是底层人民能接受的最基础的逻辑。如果连这个也颠覆,那电影也不用拍了。
那么,电影能提供给人的是什么呢?虽然从普遍意义来说,电影并不一定需要承载价值与意义,但作为社会消费品的电影,总归还是需要一点价值和意义存在的,哪怕只是符号。
而这一点,电影已经告诉我们了,里面有一张林日朗的纸条,上面写着:“死亡,有时候也是一种胜利”。
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颇有些无语的感觉。一般来讲,电影中能用动作表现的东西,就不要用画面;能用画面表现的东西,就不要用声音;能用声音表现的东西,就不要用文字。用文字把影片的主题或者要传递的意义直接打在银幕上,已经是一种黔驴技穷的表现了。
而我认为编导在这里需要传递的并不是这句话,如果说《误杀》中给底层人民的一抹亮色在于“智慧”的话,那么《误杀2》告诉我们的是,底层人最终能够仰仗的东西在于:牺牲精神。
相对于片中权贵的各种猥琐和精致利己来说,林日朗以自身的牺牲来撑起了影片的大义。这也是与原版《迫在眉睫》中最大的不同。虽然原版中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主角也决定以自己的心脏来代替儿子的心脏,但影片最终通过机械降神的方式大团圆收场。有意思的是,原版中拯救主角儿子的,是一名显然来自上层精英阶级的白富美。而《误杀2》中,要夺去原本属于主角儿子心脏的,却是权贵本身。
这种暗黑和讽喻,几乎已不亚于《杀破狼 贪狼》,也与前作《误杀》拉开了差距。因为在前作中,“智慧”是增量,虽然李维杰在智力博弈上已经战胜了拉韫所代表的权贵,但当看到小女儿篡改考卷成绩来取悦父母时,还是决定认罪伏法。因为他明白,以不诚信/小聪明的方式取得的成绩,只能取悦一时,却无法获得真正的智慧。
而底层人民的希望就在于,以更刻苦的付出和更专注的努力,在某一方面取得更高的造诣和能力,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而在《误杀2》中,这种可能性已经被抹杀了。片中任达华饰演的一线刑侦队长是尹子维所饰演的警长的师父,徒弟身居高位,而师父须发皆白却仍是一个一线探员,原因显然是徒弟更吃透了职场的法则,而他相对更高级的李治廷等人还残存着一些良知。影片显然传递了一个更丧的结构,就是越要往上越要不择手段。
这么“现实”的基调,显然并不利于一部商业性影片的传播,因此《误杀2》的票房可能不会太过理想。因此作为一个IP,“误杀”系列显然也没办法继续以前的格局了。不过我们也不需要太过沮丧,因为大多数观众其实并不期待电影告诉我们现实是什么,而商业电影的“造梦”功能在今天显然也越来越孱弱。这种情况,会使得观众自己去填补“脑洞”,而普罗大众的想象力加在一起,显然比一小部分的编导人员要更为丰富。因此,接下来将是专业人员向观众学习、取经的时代,“误杀”系列的无以为继,只是一个小代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