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经济变革大年!关键会议发出4大信号,如何影响普通人?

小年的政经 2023-12-24 06:29:00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2024年中国经济。

柏年会使用“变革”这两个字。

因为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无论是国家高层还是我们老百姓,都能感觉到中国经济,现在存在诸多矛盾和结构性问题。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那就是“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这是自“双循环战略”提出以来,国家首次使用这一表述。

既然经济存在“堵点”,那就需要疏通和变革。

为此,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国家筹划了四大改革方向。它们将如何影响每一个普通人?

今天,柏年就带领大家通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公告,透视2024年中国经济的未来。

一、2023年中国经济的三重矛盾

时间倒回到1年之前,站在22年末23年初的时点,当时国内外诸多机构对于2023年的中国经济是很乐观的。

例如,中金公司在年初预测,疫情结束后居民消费复苏,中国GDP全年增速可达5.5%,摩根士丹利的预测是5.4%。

但是1年时间过去了,根据社科院最新的测算,今年中国GDP增速或为5.2%,低于年初的预测。

并且为了达成既定的增速目标,今年央行两次降息、两次降准,10月份财政部还罕见地增发了1万亿特别国债支持经济,宏观部门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今年经济的动能会低于预期?

按照官方会议的讲法,那是因为“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

老百姓的心里也有一杆秤,根据我们普通人的体感,柏年可以将所谓的“堵点”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

增长的问题、分配的问题、保障的问题。

第一层,增长的问题——老百姓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在转弱;

今年,宏观经济遭遇了两大阻碍。

一是受国际大环境影响,出口的形势在恶化。

根据海关的统计,今年1-10月份中国出口(美元计价)累计同比下滑5.6%。

尽管出口下滑的并不是只有我们一家。像同期日本出口下滑5.2%,韩国更是下滑10.0%。但是出口下滑,关系到有1亿500万人就业的制造业部门,影响非常巨大。

根据柏年的计算,今年净出口拖累中国GDP达0.7个百分点。而GDP每下滑0.1个百分点,就会影响15万人的就业。

第二个是地产的问题。

根据统计局的统计,1-11月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同比下滑9.4%。

地产投资又拖累中国GDP大概1个百分点,影响150万人就业。

因为出口、地产这两大部门的拖累,老百姓对于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转弱,不愿意去消费。

第二层,分配的问题——宏观经济可能在增长,但是具体到个人的收入却没有增长。

刚才讲到,为了达成既定的GDP增长目标,宏观管理部门是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的。

可是宏观政策的利好,更多的是被富裕阶层享受了。

还是从数据上来看:

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数”累计同比增长5.2%,高于GDP增速。

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却只增长了4.3%,低于GDP增速。

两者“剪刀差”有扩大的趋势,显示出财富分配向富裕阶层倾斜。

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中位数剪刀差

我们都知道,穷人的边际消费意愿是更高的、富人较低。钱如果发到了富人手里,被用来消费的较少,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自然较低。

取而代之的,则是今年居民储蓄率高增。11月份,银行储蓄存款余额同比大增15%,远高于GDP增速和收入增速。

第三层,保障的问题——工资发到了手里,但是却不敢消费。

2023年,中国经济的另一个主线是地方财政问题。

由于土地出让金收入下滑和债务压力加大,一些由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福利,出现边际减退的迹象。

根据媒体的统计,今年以来已有湖南衡山、四川南充等地发生公交停运或欠薪事件。另外兰州、沈阳、广州等大城市近期也都计划涨价,“1元公交”从此成为历史。

公交停运通知

另根据陕西渭南市交通运输局的一份部门决算,2016年到2021年,当地对于公交系统的补贴从248万下滑至9万元。

“公交系统”尚属于边缘福利,在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最关键的社保压力也逐渐显现。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基数同比仅增长3.8%,低于GDP增速,也低于可支配收入增速,为近年来涨幅的最低值。

与此同时,全国多地缴纳社保参考的“社会平均工资”基数,却依然维持了6-7%左右的高增长,高于GDP增速。

一边是社保缴费基数“增速高”、另一边是支出基数“增速低”,反映出如今财政部门管理“社保池子”的难度。

面对这种情况,老百姓的应对措施,自然而然就是多储蓄、少消费,对当下经济的拉动作用就会下降。

所以总结来看,官方所说的“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柏年认为就是三个因素:

一是增长预期下降;

二是收入分配不平衡;

三是社会保障不健全。

有这三个“堵点”存在,即使明年高层出台了强力的经济刺激措施,落实到基层老百姓手中,“获得感”依然是减弱的。

所以针对2024年的经济工作,相比于如何刺激经济增长,如何去进行经济改革更加重要。

二、2024年,四大改革方向

从这一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告中,柏年就梳理出了四大经济改革方向:

分别是:扭转预期、优化产业、改善分配、健全保障。

第一点,要扭转出口和地产的下行预期。

出口方面,最近2个月政府部门已经在加紧行动。

10月17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国家宣布将会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

11月24日,我国单方面免签法国、德国、意大利等5个欧洲国家(马来西亚为互免)。

这两个政策都创造了历史。

以签证为例,长久以来中国对外国签证,讲求“对等原则”——你不给我免签,我也不给你免签。

在这个原则之下,即使号称“走遍全球”的美国护照,来中国也得办签证。

而这一次免签欧洲5国之前,我们只在2003年以“促进外贸”为名,给日本、新加坡、文莱三个国家,给予过单方面免签的“特殊照顾”。

可这次扩充免签国,意味着我们已经跨过了“对等原则”的门槛,未来中国的免签国名单或将大幅扩张。

以美国为例,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免签门槛非常严格。但依然给予了40个国家免签待遇,大多是欧洲、东亚的富裕国家。

作为对比,中国过去给予普通护照免签的国家只有十几个,并且还都是亚美尼亚、阿尔巴尼亚这样的非富裕小国。

未来,中国也可能参考美国,给予大数富裕国家免签待遇。

免签带来的经济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数据显示,这次免签欧洲5国之后,相关国家前往中国的入境机票搜索量,环比上涨了100%。

我们希望,随着外国人来华越来越便利,中国外贸和旅游产业能得到提振。就像这次会议中所说的,“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

在另一个板块房地产方面,2024年国家将重点布局“3大工程”——分别是保障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

有机构预计,“3大工程”平均每年能带来1万亿元以上的投资,能对当地的楼市形成有效托底。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3大工程”只在超大、特大城市,也就是城区人口在500万人以上城市展开。

现在全国只21座城市符合“超大、特大”定义,所以下一阶段,楼市分化的格局还将持续。

此外,在老百姓更加关注的“保交楼”领域,这一次会议要求“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

在此指导下,相关监管机构正在起草一份中资房企“白名单”,50家房企被列入其中。

据传,万科、龙湖、碧桂园等大型民营房企都包含在内,金融机构要给予“白名单”房企充足的融资支持,有效防止“烂尾楼”风险蔓延。

第二点,优化产业结构。

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会更新产业政策,指引明年的重点方向,相关行业通常会在第二年有较为不错的表现。

例如2020年会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2021年电力设备在股市中有亮眼表现。2022年国家强调“产业安全”,2023年则是信息安全产业领涨。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产业政策方面,有两大看点。

一是把“科技创新”,首次提升到了经济工作的第一项。其中重点提及了制造业供应链安全——一般指向半导体产业,以及重点提到了人工智能产业。

半导体和人工智能,这两大产业预计是明年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投资的重点。

二是提出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2014年、15年,我们曾经有过“产能过剩”的问题,当时指的是钢铁、煤炭这些传统产业。

经过这些年的供给侧改革,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得到了遏制,但是一些低端的所谓“新兴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又重新突出。

例如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

今年10月,曾经的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宣布破产,拉开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出清的序幕。

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信息披露会上警示,光伏产业中低端产能过剩风险需高度关注。

这些所谓的“新兴公司”,过去凭借着政府补贴存活,技术发展却没有跟上,浪费了宝贵的财政资源。

现在随着国家开始处理中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些企业将迎来真正的考验。

第三点,改善分配。

国家出台的任何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无论是降准降息、还是发行国债,落实到基层,都要通过金融系统发挥作用。

而金融企业天然是“嫌贫爱富”的,过去政治站位不高,并且伴随着隐形腐败,削弱了国家政策的落地效用。

因此今年秋天,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开始,一轮史无前例的金融系统整顿、反腐和让利即将开始。

从金融系统入手,国家将重新调整全中国“经济蛋糕”的切分方式。

这一部分的内容很多、也很关键,柏年已经在之前的文章《》中详细介绍过,强烈推荐大家关注并回看,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

最后一点,就是健全保障。

这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这里面至少包含了三个要点。

一是明年中央会加大对于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

目前市场普遍预计,2024年中央财政赤字率会拔高,国债继续增发近万亿,补充地方财政在福利支出方面的资金缺口,缓解老百姓对于当期社会保障不足的忧虑。

二是严肃财政纪律,国家的钱要直达基层,直达老百姓的腰包里。

2023年,在中纪委反腐调查人数已经创历史纪录的背景下,明年国家势必将继续保持“高压反腐”态势,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是政府机关进一步勒紧裤腰带。

“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做出过类似表态,次年全国多地就爆出过公务员降薪的新闻。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作此要求,“勒紧裤腰带”的举措再度升级。

而政治嗅觉敏锐、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已经率先行动起来。

例如,为了避免公款吃喝的问题,今年浙江开始推行“公务餐改革”,各地大小机关食堂可以直接供出差人员扫码用餐,不再提供另外的公费补助。

公车方面,浙江推出了公车拼车软件。会议方面,浙江全面取消了会议室使用绿植鲜花,以节省经费。

预计在明年,类似举措将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所节省下来的政府经费,都会投入到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领域,增强老百姓的保障感。

最后总结来看,有关这一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通过改革去扭转预期、优化产业、改善分配、健全保障,是解决内循环中“堵点”的关键。

当前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国家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一次会议,就彰显出国家有这个决心和能力去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国家一些时间。并且作为公民积极监督、推进国家的改革举措。

相信2024年,我们能做的更好。

~全文完~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欢迎关注我,转发、收藏并随手点个赞。

0 阅读:4

小年的政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