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对整个人类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世界格局也在这一年发生深刻变化。2020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报告,新冠疫情及其导致的经济衰退,全球可能新增1亿极端贫困人口。
历史证明,危险与机遇都是相伴而行,机遇往往藏在危险背后。在这一年里。中华大地掀起了团结抗疫与扶贫攻坚交相辉映的高潮,既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也完成了刊载史册的消除绝对贫困壮举。特别是后者,用生动实践给予“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句话以最佳注解,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变成了现实。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共1981人被确定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对象(含追授61人),1501个集体被确定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对象。
在这份名单里,上海组中的“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也就是拼多多,格外引人注目。拼多多不但是互联网公司的代表,而且是受到表彰的两家民营电商公司之一,相较于阿里巴巴,拼多多的成立时间只有5年。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科技与农村,是很遥远的关系。因此,人们不禁要问:为何是拼多多获此殊荣?
近期,有几部文艺作品,生动反映了脱贫攻坚的史诗篇章。比如去年的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今年反映福建支援宁夏扶贫建设的电视剧《山海情》,以及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制作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
实际上,在这几部文艺作品里面,都有拼多多的影子。拼多多荣获表彰的答案,就蕴藏在其中。
事物的形成都有外因与内因,拼多多能够在脱贫攻坚中获得表彰,也是如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被提升为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战略举措,人财物迅速向中国的深度贫困地区聚集。截至2019年底,中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了400万公里,可以绕赤道100圈。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已经实现了100%通硬化路,100%通客车。同时,中国行政村通光纤、通4G的比例双双超过98%。国家在农村建成了13万个光纤网络,3.7万个4G基站。
这就是拼多多能够受到表彰的外因,是拼多多所乘之“势”。
经过4年艰苦的脱贫攻坚,中国的贫困人口,已经从2012年的9899万人,锐减到2016年的4335万人。这个成绩是巨大的。国际经验表明,当贫困人口占据总人口3%,减贫就进入最艰苦的阶段。
拼多多正是在这一关键时刻诞生。拼多多诞生之时,中国的人口红利和智能设备更新红利,已经触顶。拼多多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为中国电商第三极,正是因为其出发的基本姿势,就是面向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这与当时已经成为巨头的阿里和京东有着很大的区别。
阿里和京东切入农村市场的时间不可谓不早。“要想生活好,赶紧上淘宝”,“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阿里和京东曾经把这些口号刷遍中国农村,这也是两者一开始的农村战略,即把农村市场当作工业品下行销售的目的地,把农村人口当作消费者。
而拼多多则却把农产品当作“基本盘”,把农村人口当作了生产者。
实际上,探讨几十年的“三农”问题的本质,就是大国小农——农村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种植分散,从生产、加工到包装、销售等环节,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占农产品很大比重的生鲜产品,更是很难销往外地。
在去年的国庆档口碑电影《我和我的家乡》里面,邓超饰演的陕西农村青年,怀着回报家乡、共同致富的朴素情感,回乡带领相信们种果树。遗憾的是,一缺技术,二缺渠道,三缺人脉的他,最后只能以一副“奸商”面目去四处拼接资源。这就是很多年前广大农村的写照。
而经过十八大以来国家连续的投入建设,农村人的家门口有了电信企业架起的5G基站,有了直通家门口的新公路,还有了中国邮政开设的电商服务点……是拼多多第一个看到了这个机会:国家为农民搭建了覆盖全国的“实网”和“虚网”,农民做电商成为了可能,72小时直达成为了可能,9块9包邮成为了可能。
拼多多虽然以农村市场起家,但其一开始就是高举科技旗帜,志向高远。
2015年,从国际巨头IBM到国内科技巨头,都在布局智慧城市,却很少人有人注意到,一场波澜壮阔的智慧农村改造,正在悄然拉开了帷幕,主角就是拼多多。
拼多多面向农村市场的这种崭新电商模式,被起名为“农地云拼”。
具体来说,是拼多多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一方面将分散的农业产能汇聚整合形成“云端大农场”,另一方面将分散的农产品用户需求通过拼购、直播等传播方式聚集在“云端”,从而实现供需的精准匹配。
《山海情》中的凌教授,在给村民带来新的蘑菇种植技术后,却遇到产品滞销难题,走不少弯路。这样“多收了三五斗”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上演了几千年。
而在《摆脱贫困》第六集,讲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在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脱贫攻坚的事迹。
2020年4月7日下午,长期驻扎在澜沧扶贫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第一次走进了拼多多和央视新闻的联合直播间,为自己引进并带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冬季马铃薯代言。最终,一个小时的直播,吸引了54万人观看,当天挖出的近25吨土豆销售一空。
依托于“农地云拼”等技术,拼多多将传统意义上的“产销对接”升级成为“产消对接”, 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突破传统的流通模式限制,带动农产品大规模上行到全国市场,从根本上激发了农村脱贫的内生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创立5年以来,依靠农村市场,拼多多不但实现了脱贫攻坚的公益成就,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用户规模和GMV的高速成长。
自成立以来,拼多多的农产品成交额一直得以保持年100%以上的高速增长。最近的2020年Q3财报显示,拼多多用户增长了4810万,用户规模的增速是6.58%,又是远超同行。
同时,其Q3市场费用是100.7亿元人民币,较收入的比例降至71%,已经达到上市以来最低点。拼多多的活跃用户已经达到7.313亿,与阿里的7.57亿仅有一步之遥。其Q3的获客成本仅仅是200元出头,这成为了拼多多在参与电商赛道竞争的巨大优势。
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当天,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被摘下,,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正式挂出。
这意味着,在扶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已经开始。
这显然是更艰难的任务。所谓“赚快钱容易长本事难”,振兴乡村,意味着要不仅要扶贫,还要扶人,扶智,要建设立体化、常态化的战略,培育出大量的“新农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可靠保障。
在这方面,拼多多又是未雨绸缪,一马当先。实际上,拼多多不但贡献了农产品上行领域“货找人”的样板,也同时搭建了系统化的新农人培养体系。
早在2015年创立伊始,在通过农产品集聚了第一批种子需求后,拼多多立刻提出了“新农人”体系,通过市场机制下的合理利益分配,引导受过高等教育、了解互联网的新型职业人才返乡创业。
2020年9月,拼多多宣布,随着新农人正在成为中国农产品上行越来越重要的力量,平台将开启新一轮的10万新农人培育计划,为丰收节的启动和中国农业的发展持续助力。此前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拼多多平台通过农产品上行的“模式创新+人才培育”两大核心体系,已经直接带动全国超过10万名新农人返乡创业。
2020年4月21日,拼多多农业扶贫项目“多多农园”首站落户云南保山,成为拼多多助力乡村振兴的又一创举。
通过把“多多农园”项目与旗下核心官方培训平台——“多多大学”相结合,拼多多与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携手探索以农户为产业链核心利益主体的创新模式,每年都要培养出成千上万,既有先进种植技术又具备电商技能的新农人。
去年7月,拼多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发起了国内首次农业领域的AI和顶尖农人的对战,比赛项目是草莓种植。120天,辽宁东港、江苏句容、安徽长丰等地获得过世界金奖等奖项的“顶尖农人”,对阵来自荷兰、江苏、云南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4支人工智能队。
在拼多多的立体化、常态化建设之下,转型石榴姐的空姐何爽,留美海归孙郁晴等,大量有志青年返乡创业,一店带多户,一店带多村,打响了乡村振兴的第一炮。
不难看出,在“农地云拼”的基础上,拼多多如今正在推进“人才本地化、产业本地化、利益本地化”策略,和 “培育致富带头人+探索科技扶贫应用+创新产业扶贫产品”的完整体系,让脱贫模式规模化、可持续。
此外,拼多多借助扶贫协作机制,通过资金投入、产业合作、流量扶持、人才培训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建立产业基础,实现多元化、可持续的长期脱贫致富。
比如,拼多多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在沪滇两地政府的指导下,捐赠240万资金,在云龙县诺邓镇马金桥村民小组落户诺邓火腿“扶贫车间”。该车间2020年底开始投入使用,预计可以达到6000万元的量产值,带动周边贫困人口务工约1万次,全年给贫困户发放工资预计将达到120多万元,不但有效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还能通过品牌化升级推动当地产业升级。
《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2019 年,我国县域电商零售额为 30961.6 亿元,占全国网络零售额的 29.12%,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 2693.1 亿元。而832个贫困县网络零售额达1076.1亿元,同比增长31.2%。
其中,拼多多贡献最多。数据显示,2019年,拼多多平台年成交额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农(副)产品成交额达1364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而2020年,拼多多农(副)产品成交额超过2700亿元,继续保持三位数左右的高速增长。
即是公益也是商业,这个被开启的新型市场方兴未艾。
脱贫攻坚的胜利,根源在于大国小农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经过拼多多与政府合力,农民变成“新农人”、数据变成新农资、快递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城市与农村不再有割裂感,无论是广大乡村,还是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企业,都是心中有梦,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