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备受关注的四川地区“高温限电”才结束,紧接着又出现了地震。刚刚发生不久的四川泸定县6.8级地震,让四川多个地区都出现了震感,不少成都的网友更是表示持续几十秒的地震把头都晃晕了。
泸定县大部分居民已下楼到开阔处避险
这一情况,似乎印证了之前高温限电时,网上的一种言论,正是“大旱之后必有大震”。
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是老一辈的迷信,还是科学界确有此事呢?对此,我们做了一系列的资料查询,发现该说法的科学来源有,但并未受到科学界的广泛认可。
高温完了又地震,四川人民太难了!
科学理论:旱震关系论事实上,很早就有科学家关注到了干旱与地震之间似乎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提出旱震理论并进行多次验证的地史学家耿庆国,就根据旱震之间的关系,多次成为了“预言家”。
“旱震关系理论”专家耿庆国
比如他在1976年年初就根据该理论,预测出了在京津唐地区可能会出现七级以上的强震,并且在后来还明确指出了该地震发生的时间是在1976年7月26日到1976年7月29日之间。
不过,当时学界对于旱震理论的质疑声颇多,所以大家并未将耿庆国的预言放在心上。
结果很显然,在1976年7月28日时唐山确实发生了强度达到7.8级的大地震,其震源深度甚至达到了12公里。再加上他此前预测的海域大地震,这些证据似乎都能证明旱震理论是有道理的。
在大地震下化为一片废墟的唐山市
那么,到底什么是旱震理论呢?就只是“大旱结束必有大震”这么简单吗?
显然不是的,想要论证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整合大量的数据进行比对。而耿庆国在进行了数据统计以及研究了孕震过程中的气象效应后就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许多发生过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在地震前的一年到三年内也是旱区。
资料显示,从公元前231年至公元1971年,在这2202年间,华北及渤海地区共发生6.0级以上大地震69次,其中67次地震,都是旱震震例。华北地区常出现春旱的情况
此外,根据对比的数据,他认为当大旱发生过之后立即地震,反而震级会更小一些。这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泸定县的6.8级地震看作是“旱震”,那么它就只能算是一次“小震”。
说到这儿,不少人觉得这就是“实锤”了,泸定县的地震简直就是最完美的证据,“大旱之后必有大震”就不是老一辈的迷信了,而是有着科学依据的。
8月的川渝地区正好处在极端高温天气下
那么,科学界是否认定就有此事呢?
实际上,科学界对此一直不太认可,认为用旱情来预言地震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大家或许觉得前文中罗列出来的那些数据就能说明一切了,但事实上,科学界依旧认为“旱震理论”当中巧合太多了,无法被认定为是确有其事。
旱灾频发的地区其实没有频发大震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杆子就将其打死,说它就是迷信的,因为我们对于地震了解的其实还是太少。很难说,在多次的成功预测和研究当中,就不能完善这一理论,使它成为定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大家是支持旱震理论还是不支持,都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旱震当中的这个“旱”,可能与我们所说的农作物遭遇大旱有着明显的区别。
干涸龟裂的土地
简单来说,如果只是庄稼在某个季节遭遇了干旱,但是全年的降水量与此前持平,那么这就不算是旱震当中的“旱”。这里的旱指的是大地震在孕震的中期时,气象出现的相对效应。
耿庆国对此的解释是,“旱震的旱,往往是春夏秋连旱,或春夏秋冬连旱,或连续二、三年大旱而且是大面积的严重干旱;往往是几十年不遇甚至上百年不遇的大旱。”云南曾在2010年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
可见,老一辈仅仅用某一年庄稼遭遇的干旱就去推测地震确实是有失偏颇的。而且,旱震的前提一定是干旱的面积非常大,这一点从联合国研究的6级地震旱区和7级地震旱区的数据对比就能看出,前者是25.21平方公里,后者则直接达到了43.21平方公里。
那么,旱震理论除了在1980年以前应验过两次以外,在这之后还有没有应验呢?是否有相关实例可以证明?
唐山大地震后的唐山市
不完全证明:旱震实例实际上,科学界对于耿庆国提出的将该理论当成“强震预测方法”虽然颇有微词,但是也有不少人相信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在这之后,有人也会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推理。
比如在2001年发生于昆仑山的8.1级地震,震中就在新疆的若羌县境内。而对于此次地震,就有人根据旱震关系在1999年就给出了预测。
昆仑山地震纪念碑
预测指出,在1999年时新疆且末一代出现了异常高温区,降雨量比同期少了许多,因此这些特旱区可能在未来出现大地震。最后不出所料,果然发生了强震。
除此之外,地质学家叶民权等也进行过相关的研究,结果确实和所说的无二。至于旱震之间的联系,一般认为地震在孕育的过程中,会影响气象,比如地壳在变形、移位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热能,从而使电、磁等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会从地下上升至地表,最终造成大气异常。
三种构造性地震类别示意图
其中大家最容易理解的应该就是地热了,这些由震源块体作用产生的热能,会使水汽蒸发,从而让地温增高。而这个地温增高之后影响的可不只是地表的情况,还会影响到整个低空大气。
资料显示,在孕震过程中地温缓慢增高,进而使近地表空气遇热膨胀,气流向四周及高空扩散,这样,导致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大降低,绝对湿度变小。水汽蒸发,产生不了云,造成了根本无降雨条件,从而使地表绝对干旱。地震发生时的构造示意图
简单来说,从干旱到地震,其实要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蓄力过程。并且还有着“天旱要震,但到临震时,天不下雨,地就不震的说法”大家可以将其理解为,旱震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还需要降雨参与,因为这种降雨就像是润滑油,将已经变动的岩层更向前推进一步,使得地震发生。
当然,由于地震的诱因十分复杂,所以大旱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诱发因素。想百分百用它来预测地震,还是非常困难的。
干旱并不代表着一定会发生大地震
不过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旱情确实有所影响,至于是不是决定性因素还是要看地震发生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