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了几千遍才知道,宝玉结婚黛玉气死这个设计多拙劣

梦楼记 2024-08-02 03:46:55

《红楼梦》中最让人不能接受的,就是宝玉结婚、黛玉气死这个拙劣的情节,因为这个情节的存在,我更倾向于后四十回非原作者所作,至少也有很大一部分非原作者所作。

这个安排实在是,让人牙疼,胡乱编造到完全不顾人物性格,既定命运,简直是一拍脑袋的产物。

首先,疼了那么多年的黛玉,贾母忽然不顾黛玉的死活。这可能吗?

我记得看过一部知青电视剧,资产阶级家庭的女儿下乡难产死了,一起生孩子的农妇把这个孩子抱回家养着,后来这孩子的外婆平反后来接外孙女。一念之差,农妇冒名顶替,外婆到老了才知道真相,但是这个假外孙女,自己疼了一辈子,付出的爱收不回!

就算贾母知道黛玉有心病,也是极简单的一件事儿,把黛玉配了宝玉就好了,两个孩子都成全了,有什么不好。固然贾母认为女孩子不应该有这个想头,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便想着自己终身大事,那是“鬼不成鬼,贼不成贼”,算不得佳人。

但是天下父母,有多少对自己家的孩子是公事公办的,古时候有个盗墓的说,多少大家小姐因“望门寡”殉情,去盗墓的时候,里面却不见尸首,不过是人性的偏私。何况黛玉宝玉既便心里有想法,外表还是守礼的,此时已经到了婚配的时候,婚配就变了。

就便婚后黛玉身体不好,寿命不长云云,宝玉可以续娶,可以三妻四妾,结一次婚对于宝玉没有丝毫妨碍。

再者说,掉包计明明是小孩子过家家的西洋景,盖头一揭就戳破,骗得了宝玉一个小时,都骗不了两个小时的玩意儿。宝玉知道真相,无异于催命,不顾黛玉死活,也不顾宝玉死活吗?贾母等一个个幼稚到这种程度,把掉包计当妙计?而出这样“妙计”的王熙凤,那当真是又蠢又坏了。

最后,就算他们一个个这么幼稚起来,宝钗也并不是关在闺房的天真女孩,她是经历过世事的,薛蟠出门、邢岫烟当衣、嫂子撒泼、征服黛玉,远忧近虑,各样的事情都能处理妥帖,独独对自己的事情这么糊涂了?

真的这么做了,宝玉知道因为自己结婚害死黛玉,那宝玉还要不要活了?就算勉强活着,还不得恨死身边这些人,宝钗第一个躲不过,那宝钗余生又当如何渡过?一个满心是别的女人,又没有经天纬地之才,于世路上毫不变通的宝玉,值得宝钗赔上后半生的幸福,去打这个注定要输的赌?

聪明机智如宝钗,断不会让自己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

而太虚幻境仙册中的判词和歌词,同样没有提到这个拙劣的安排。宝玉宝钗黛玉的两首词是这样的: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

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宝玉跟宝钗结婚是注定的结局,但是宝玉并没有悔恨,只是“意难平”。纠结于林黛玉的只是:我们俩到底算是无缘还是有缘呢?如果无缘,我们怎么就能相识相知相爱呢!如果有缘,为何又不能达成心愿呢!

如果宝玉是结婚害死的黛玉,怎么可能还是这样平和的哀伤的感叹,那恐怕得改成: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恨眼前,坏人姻缘污浊雪;愿追随,世外仙姝妹妹去。叹人世,身不由己今方信。纵然是荣华富贵,自此全弃去。

其实,清朝文人富察明义有《绿烟琐窗集》传世,中有《题红楼梦》一首,诗云: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疴续红丝?

富察明义完全没有提到宝玉结婚同时黛玉气死这个拙劣的安排,诗人感叹的是:如果能让黛玉起死回生再续前缘就好了,可见当时清人看到的版本中,黛玉是病死。黛玉病死,其实书中是有伏笔的。

黛玉曾经对宝玉说,觉得自己的泪比往年少了。而在听到贾宝玉对史湘云称扬自己时,是“又喜又惊,又悲又叹。”喜宝玉是知己。惊宝玉不避嫌疑。叹有“金玉”之论,悲父母早逝,无人作张。

更重要的是,自己觉得神思恍惚,感觉自己的病已经成了气候。医生也说自己“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虽是知己,恐怕自己身体撑持不住了。

对这一点,87年电视剧《红楼梦》的处理相对比较好,宝玉去送探春远嫁期间,黛玉病逝,宝玉虽然心碎神仙,无可奈何然后娶的宝钗。

虽然让素来没有在世路上行走的宝玉做这样大事,这个情节似乎还可商榷,但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所以,黛玉病死,面对人生定数,宝玉也无可奈何,而宝钗接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关注我,了解真实的《红楼梦》。

0 阅读:1

梦楼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