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中国:一半人亢奋、一半人哀嚎,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中国?

小年的政经 2023-09-23 15:04:04

过去一个月里,中国舆论圈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

一半人在亢奋,一半人在哀嚎。

亢奋的,以科技圈为主。

华为新手机出来后,大家觉得中国科技水平没几年就能赶上美国,耳边回响的都是“遥遥领先”四个大字。

哀嚎的,则以财经圈为主。

我们的大A股趴在底部好久不动,人民币又面临贬值压力,黄金价格则被炒上了天。

最近,内外盘黄金出现了罕见的价差,国内1克黄金价格要比国际市场高出28元,反映中国大爷大妈们在疯抢黄金,推高了国内溢价。

这就有意思了。

一边是全民抢购华为手机,用脚投票“做多中国”,对中国未来充满希望。

另一边则是全民抢黄金,不信任人民币资产,觉得中国经济糟透了。

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中国呢?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这种看似割裂的现象。

今天这篇文章,柏年就从历史对比的角度帮助大家理清,当今中国到底处在哪个阶段。

我们的金融市场,何时才能像科技业界一样鼓舞人心?

文章比较深度,建议大家收藏关注。

一、 中国为何如此割裂?

首先说一个结论:

中国“科技圈”和“财经圈”,之所以持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是因为我们相比于美国,在两个领域的落后程度不同。

在科技领域,中美之间的差距在肉眼可见的缩小,所以大家都能感觉到希望。

然而在金融领域,中国落后美国的程度,仍以十年以上的维度计。国内金融市场的定价权,很多仍在外资手里。

外资一走、股市就跌。所以大家才会感觉,这里没什么希望,普遍悲观。

这种情况其实并不特殊,参考历史我们能发现,这种阶段当年美国崛起时也经历过。

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称“电气革命”,很多发明——例如电力,是美国人率先创造并应用的。

1893年,芝加哥举行万国博览会,特斯拉和爱迪生两位大佬,在那里展开了著名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之争”。

2年后,芝加哥拉起了世界上第一条市政电路。

20世纪初的芝加哥已经有了市政电路

也是在同一时间,凭借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美国GDP超过了英国本土。

那按道理,经济这么好,科技又发达,美国的股市应该不错吧?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对美股的历史回溯,在20世纪的头20年时间里,美股指数是20年一分都没涨过。

就是下面这张图。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些熟悉。

对,咱们的大A,也是这么多年了,一直在3000点晃荡。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柏年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那时候美国金融体系的定价权,不在美国本土资本手里,而在英国人手里。

一个事实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最大的债主是英国人。

多半的美国大公司、华尔街大银行,股东里都有英国。

例如,著名的摩根家族,最早是靠给英国资金当“掮客”起家的。

JP摩根

所以为什么美国崛起的过程中,英美之间没有闹过太大的矛盾?

一个原因是,英国人是美国的老板。员工业绩再出色,那也是给老板赚钱。

但是,美国金融体系过于依赖英国资金,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定价权不在自己手里。

每一次英国央行一加息,美国股市就要崩盘。

为此,美股在1903年、1907年爆发了两次危机。1914年一战刚爆发时,大量英国资金撤回本土,又让美股崩了一次盘。

美股总是因为英国而崩盘,这样美国本土资本受不住了。

因此他们在1913年成立了美联储,最初的目的,其实是为了代替英国资金给股市兜底。

二、美国金融界如何翻身?

那美国金融的这个情况,什么时候才有的改观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

突如其来的战争,消耗了英国巨额财力。为了筹集战争资金,英国资本在那一时期变卖了大量美国股票。

所以在一战期间,虽然美国经济好、大发战争财,但是美国股市的表现却不好。

而美国本土资本呢,则趁着发战争财的机会,逐渐把这些资产接了盘。

到一战结束时,美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摇身一变成为“净债权国”。

这个时候,美国本土资本才真正掌控了本国金融体系的定价权。

紧接着,在20世纪20年代,美股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牛市,10年时间里美股上涨4倍。因为主要发生在柯立芝总统的任内,所以史称“柯立芝繁荣”。

这就是本土资本,能够掌控金融定价权的好处。

掌握定价权后,美国股市于20年代启动

又过了十几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凭借着这次战争,美国资本第二次发战争财,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

这个时候,美国人不但还清了欠英国人的钱,还让别的国家都欠自己钱——这才让美国人打败英国霸权,掌控了全世界金融体系的定价权。

此后,美股不但能从本国经济发展中获益,还能在全球攫取利润。

以至于直到今天,美股都是牛市多、熊市少,让咱们非常羡慕。

最后从时间维度上来看,回顾整个美国崛起的历程:

从它的科技、经济反超英国,到掌控本国金融体系,再到掌控世界金融体系,总共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

期间,还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这种“天赐良机”,美国这才完成了对英国的金融反超。

三、中国,如何获得金融定价权?

反观咱们中国,我们目前的状态,非常像19世纪末的美国。

虽然在局部的科技、工业领域,我们实现了对美国的追赶。但是在金融领域,中国仍然非常落后。

这是因为自打中国“入世”,我们就一直依赖外资、特别是依赖美资发展经济。

这样做好处是,通过引进外资,我们能够获取急需的资金和技术,加快经济发展。

同时也能够通过利益分配,缓和我们和美国之间的摩擦,就像当年的美国和英国一样。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90年代中美之间一度有摩擦。但是2000年之后,两国关系突然又好了。

很多人说是这是因为反恐战争,美国转移了注意力。

但从金融的角度分析,“入世”后我们对美资敞开怀抱,让他们在中国市场赚钱,或许是两国关系好转的另一原因。

然而,这样做也有坏处。

那就是经过20多年的外资引进,外资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积累了非常大的话语权、乃至定价权。

很多人可能说,这不对呀?

我们持有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8000多亿美债,难道我们不是“美国的债主”么?

实际上美国资本在华的力量,比我们持有的美债规模大得多。

根据世界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部门的统计,截至2022年,外资在华直接投资存量(FDI)3.8万亿美元,证券和其他投资存量2.2万亿美元。

这加起来近6万亿美元的规模,证明外资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仍然非常之大。

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有“历史欠债”的国家。

一个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咱们大A股的行情,和汇率走势高度一致。只要人民币一贬值、外资一流出,股市就下跌,内资接都接不住。

股市和汇率完全相反

反观美国、乃至日本股市,都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日元,可以说是今年表现最差的主要货币之一,然而日经指数今年依旧上涨了20%。

本质上这说明,中国的本土资本还是没有定价权。

那么,这种情况该如何去扭转呢?

当年,美国靠着两场世界大战赚取第一桶金,再抄底英国资本持有的资产。

而在不发生大的战争的前提下,我们想要赎买外资手中的资产,只能老老实实地靠生产、靠科技进步,赚取更多利润。

再用这些利润,去偿还过去发展过程中欠下的“外债”,让外资逐步让位。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捷径可言。

可喜的是,这个定价权的转换,今天已经在进行中。

观察外贸数据我们能发现,得益于产业升级,近年来中国经常项目顺差逐年增高。

2022年,中国全年顺差超4000亿美元,创下自2009年以来的新高。

大量的顺差流入,意味着我们的本土资本有实力去接盘外资的抛售。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行情可能并不好看。

就好像在一战期间,美国股市因为英国资本回流,同样不好看一样。但并不能因此就否认当时美国经济取得的进步。

再往后看,一旦完成了定价权转换的过程,中国金融市场就会迎来大发展的机会。

因为内资和外资,对本土资产的估值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外资来说,考虑到政治风险,考虑到对中国发展的预期,中国资产只值一个低价。而对内资来说,资产则会普遍高估。

这样的观点差异,在A股市场和完全外资定价的港股市场,已经体现的非常明显。

例如,同样是工商银行的股票,H股就要比A股便宜1/4。在我们老百姓眼里,工商银行是永远不倒的“宇宙行”。但是在外资眼里,工商银行充满着风险。

这就是不同的投资者认知,带来的不同结果。

工商银行H股长期折价

四、中国金融何时走向世界?

以上这些,还只是中国金融的“第一层蜕变”。

接下来,我们还想要学习美国,让人民币资本走向世界,让全世界的优质企业和资产为中国老百姓赚钱——这才是中国金融的“终极目标”。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光靠经济和科技就不行了,还要有军事和外交的实力。

回顾二战后美国夺取金融霸权的历史,我们能发现:

美元崛起,不只是因为美国经济实力强。

更是因为美国趁着战争的机会,拆解了英国旧的殖民和同盟体系。再通过驻军欧洲、东亚,政治上掌控了关键国家,这才为美元资本进入各国,创造了机会。

此后,因为能在全世界赚取利润,美元进入了一个大升值时代。

二战结束后20年,美元对比“前霸主”英镑升值超过60%。在美元升值的过程中,美国人买外国货、去欧洲旅游都更便宜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因此二战后的20年,也被称作美国中产阶级的“黄金年代”。

60年代美国中产:一个人工作养活一家人

而反观今天的中国,在第一层转变还没有完成的前提下,我们谈人民币走向世界、谈击垮美元霸权,还是太早了。

过去20年我们依赖外资发展,积累下来了许多“历史欠债”——现在美元加息,人家要走,我们也拦不住,这是一个逐步还债的过程。

不过,并不能因此否定这些年来我们取得的经济进步。

我们需要理解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

在科技进步和金融追赶美国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有前有后的“时间差”,这个跨度可能很长。

现在我们正处在这个“时间差”当中,以至于科技圈和金融圈,对未来发展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只有理解了这种差异的来源,我们才能对中国发展保持信心,不过度乐观、也不悲观。

同时认识到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还能为个人的人生和财务规划做出指导。

希望柏年的这一篇文章,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全文完~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欢迎关注我,转发、收藏并随手点个赞。

8 阅读:2153
评论列表
  • my god 34
    2023-09-24 20:12

    金字塔尖的笑,金字塔底的哭

    my god 回复: 用户56xxx86
    那是只是清醒者哭,迷踪者笑,但阶层大多数还是如此
    用户56xxx86 回复:
    正相反,兄弟
  • 逍遥 24
    2023-09-24 18:25

    呵呵,股市搞成这样,怪外资?仔细看看自己屁股下面是不是一坨坨屎!

  • 2023-09-24 18:50

    小编是不是对一半这个比例有什么误解?

  • 2023-09-26 20:04

    现在是上下五千年最绝望的时候

  • 2023-09-24 22:26

    内资都是在被外牵住鼻子走:别人进入建好仓了,内资开始抢筹拉升!别人出货走了,内资比赛谁跑的快!都是靠做空自己割韭菜的抠脚痞子

    鑫森淼焱垚 回复:
    还真是
  • 2023-09-26 11:12

    一个只知道抽水的市场怎么会好,跟其他任何因素无关!

  • 2023-09-26 15:35

    那必须遥遥领先啊

  • 2023-09-25 06:41

    都不关我事啊

  • 2023-09-25 12:47

    说得内资真接不住似的。八十万亿的盘子,外资四分之一不到。

  • 11 2
    2023-09-26 12:53

    说明两极分化严重

  • 2023-09-26 07:40

    定价权是打出来的,不打,都没资格谈

小年的政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