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们都能得到不是成功的成功

白莲笑笑 2024-11-20 11:58:42

两个月的时间不算短,用来读一本书,居然还是没能做到慢条斯理地精读。蔡先生的《弟子规四十讲》,很值得一看,读完之后就会对《弟子规》里面看似浅显易懂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在教育孩子和自我成长这两个方面,都会有不小的提高和精进。

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每读一章节,我都会对读过的感受做一个记录。这些所感所悟,很多时候都脱离了文字本身,更多的是和自己的经历糅合后碰撞出的思想的火花。

在我看来,《弟子规》是一本妥妥的处世哲学,从家庭生活,到学习交友,再到安身立命、社会活动,都能起到很好的启迪和警示作用。应该怎么做,古人是怎么做的,后世是怎么评价的,一整套下来,还是很值得信服的。

对我有所触动的,大概包括这几个方面:诚孝,良善,敬畏,守礼,律己,用心,接纳。

诚孝是人的根本。一个人来到这人世间,要知道自己是从何而来。不管成就大小,不管财富多少,不管名头高低,要懂得自己的根基在哪。没有根基,就不会有自己的成就、财富、名头以及所有的一切。所以才说“首孝悌”,把“孝”摆在第一位。没有孝,就不会有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同样是孝,又有方式和内涵的不同,所承载的福报也不尽相同。我们很难相信一个不懂得孝道的人,他会把事业做得有多好,他会用怎样的善意来对待自己的朋友和伙伴。懂得感恩父母,懂得孝顺长辈,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他们不光是我们来处,同样也用生命在向我们演示着归途。由此可以向外延展,除了父母,还有教导过我们的良师,还有帮衬过我们的贵人,我们都应该怀着感恩之心,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回馈他们的付出。有来有往,才是正途。懂了孝义,就学会了感恩,才会有诚信可言。基础不牢,何以言之凿凿?

良善是处世的主干,是做人做事的方向,所有的思想、行为和动作,都要围绕着良善铺开。至于中间有没有其他环节,那就要看事情的客观发展,相机而动。但是不管怎么相机而动,主流方向不能变,良善本心不能变。如果我们总是抱着只利己、不利人的初衷和想法,思想会复杂,行动会受阻,动作会变形。即使一时没被人识破,时间久了也是藏不住的。做一个良善的人,做一个心存善念的人,可能没有享受到钻营带来的红利,却也不用遭受无良内心的谴责。晚上能睡得着觉,白天能见得了人,上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即使不是天下豪强,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物。

敬畏是做事的界限。古人说的是鬼神,现代人说的是底线,曾国藩把它称之为慎独。我们总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其实又何止于此。所以我们在做人做事的时候,要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要懂得社会的底线在哪,不要随意去突破。如果我们心里连一丝的敬畏都没有,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看似可能有利,实则其实是有害的。一个不知敬畏的人,做人做事的时候,效果好的时候可能效果更好,但是坏起来的时候就不受控制,甚至会走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一旦出现这样的结果,几乎就没有转还的余地,也必将会是我们承受不了之重。

守礼是利器,就像机器的润滑油,对自己是一种保护,对运行是一种推动。守礼是自己修为的一种体现,更是社会正常运行的约定俗成。这样一个庞杂的社会体系,不是非左即右的规则和方式能处置好的。总体来看,知礼守礼的人,往往最容易被接受和被接纳。被接受,被容纳,才能和这个庞杂的社会融为一体,从而焕发出自己的能力和作为。一个人再强也是弱,如果自己都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受,就谈不上有所作为。即使最有能力的科学家,如果没有团队的参与和支持,也很难转化为生产力。那么多知名的艺术家,有很多都是后世才成为大家的。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这就是社会的力量。

律己是做人的根本,是知敬畏的一种现实体现。不管是一个强大的人,还是一个弱小的人,想放飞自我,那简直不要太容易了。不懂得律己,不去律己,那真是所向披靡。不律己可能走得很快,律己却可以让人走得更远更高。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种人不会有几个人喜欢的,也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接受。所以我们看到那些塌房的公众人物,当初飞得有多高,如今摔下来就会有多惨。即便是我们曾经趋之若鹜的人,跌落神坛之后,还是不是我们当初追随的那个人?一个人不懂得律己,只知道吆五喝六,只知道自己随心所欲,糟糕程度其实是可以想象到的。我不算一个自律的人,却是一个律己的人。我们所谓的自由,在自己挥舞手臂的时候,还是要不打到别人为好。触碰不好,就是雷池。

用心二字时刻都要铭记于心。如果只是游戏,玩玩即可,也不用太过于上心。如果不是敷衍了事的事,我们都要做到用心。孝要用心,学习要用心,待人接物都要用心,干事创业更是少不了用心。我们常会听到“要不是没小心,这次肯定没问题”这样的话,也偶尔会这样说,其实就是没有用心的结果。有的时候我们能承受得住,也不过是个不太好的结果。如果承受不住,那就成为不可接受的后果。不是所有惋惜都会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如果有可能,我们最好还是用心把事一次做好。从做人来看,就像一张白纸,不要胡写乱画,画完了不满意,再想擦了重来,画画可以,但是做人做事不见得也行。

接纳是人生的最后一道屏障。接纳社会,接纳环境,接纳自我,接纳所有我们不能改变的东西。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在我们所有的经历之中,一直都致力于自己的不断完善。可是即使是再完善,也终究是有天花板的。我们所有的尝试和努力过后,依然会有很多是我们左右不了、改变不了的东西。这个时候不要过于内耗,不要陷入无以复加的自责和懊恼之中,要选择接纳。一个家庭也好,一个单位也好,一个团体也好,都是如此。感觉这个不好,那就换,还不好,就继续换,这是常人的选择。但是不能一直都是如此。有的人初中毕业就是天花板,有的人可以成为领军人物,这是有差异和不同的。接纳自我,是对人性本真的回归,是挣扎后的内心平和。

《弟子规》的内容,看似浅显易懂,实则也真不难懂。难就难在你以为懂了,却还是觉得没什么。即使努力去做了,依然有很多做不到的地方。即使做到了,好像也没有成为自己心目中那种左右逢源、力能扛鼎的大人物。这都是正常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对于学习和践行是有自己的理解的,同时也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那么,我们还要不要继续照搬过来用呢?这个问题,相信每个人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答案。对我来说,一定是要践行的,身在成长期的人最好还是要践行得好。直至我们走到了“接纳”这一步,人生也走到了突破不了的天花板的境地。

《弟子规》不是教我们走向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成功的方法,而是教我们立身于世的基本规则和操守。固然不会让我们优秀到顶天立地,也能够让我们心态平和地去面对身边的一切。若是能读下去,还是建议读下去。如果能有践行的能力,还是要亲身试验一下的。

毕竟,谁受益了谁知道。

0 阅读:3

白莲笑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