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修桥初期怪事连连,茅以升却找来戏班,在江边连唱3天3夜

这可史不得呀 2024-10-11 09:27:20

文|十八停

编辑|十八停

1932年,这个时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各地开始建公路,向工业社会转型。

但这时,重点发展地浙江,却遇到了一个阻碍。

当时通向各地的铁路早已通车,而浙江被钱塘江一分为二,无法普及“一路通”的铁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浙江决定建造一座桥梁,并任茅以升作为总工程师。

不过,现实永远没有想象中的一帆风顺,即便敲定了方案,但在建造初期就遇到了“大麻烦”。

茅以升为了解决这个麻烦,急匆匆的请来了戏班子,在钱塘江旁,唱了三天三夜的戏。

最后,工程才得以顺利的继续下去。

修建钱塘江大桥时,究竟遇到了什么,为何要让戏班子唱三天三夜的戏呢?

建桥举步维艰

1932年,浙江因为要通铁路,成立了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任务要在钱塘江上建造一座大桥。

钱塘江,奔腾不息,自古以来就以波涛汹涌闻名,多少人望着这条大江,都觉得在上面建桥简直是天方夜谭,何况是当时中国的技术。

但是,茅以升不这么想,他提出了《公路铁路双层桥》,这个方案新颖、实用,打败了美国专家的方案,一举拿下了竞标,并临危受命,担任了钱塘江大桥工程的总工程师。

为了确保方案的可行性,茅以升花了整整半年的时间,勘测钱塘江的地形,他走遍了钱塘江的每一个角落,仔细研究水文、地质、气候等各种因素,终于完成了初步方案。

这份方案,可以说是茅以升呕心沥血的结晶,上面的每一个标注,都凝聚着他的智慧和汗水

就连应对各种风险的措施,也都考虑得十分周全,1934年,带着准备好的方案,茅以升在钱塘江举行了开工典礼。

但是,即便准备工作十分完美,钱塘江大桥的建造依旧存在着困难。

当时外国人认为,中国人绝对没法在钱塘江上建桥,他们觉得当时中国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技术。

更让人担心的是,当时中国的时局不是很好,天空时常有侵略者的飞机盘旋,这意味着建桥时,随时可能遭受空袭。

不仅仅是外国人,就连老百姓对此也有质疑,他们世代生活在钱塘江边,深知这条大江的厉害。

在他们看来,钱塘江深不见底,底下还有着松软的泥沙,怎么可能在上面造桥呢?

果不其然,在工程队开工第一天,就发生了一件不吉利的事情。

第一艘打桥基的船刚下水,还没到预计的打桩地,就突然沉了下去,船上的工人们全部遇难,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茅以升的心上。

茅以升站在江边,望着波涛汹涌的钱塘江,心里五味杂陈,他早就知道在钱塘江上建桥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没想到第一关就这么难。

这条大江,似乎在警告他们:不要轻易挑战它的威严,而这个悲剧,在周围百姓眼中,有了另一种解释。

他们纷纷议论,说建钱塘江大桥触犯了江里的神灵,这才导致建筑队出师不利,这种说法很快在民间传开,愈演愈烈。

请戏班子唱戏

茅以升是个科学家,清楚“河神”只是人们的想象,不过他也明白,如果不平息这些传言,工程将难以继续。

于是,他灵机一动,请来了唱台班子,在钱塘江边唱了整整三天三夜的戏,这一招果然奏效,人们的疑虑渐渐消散,工程这才得以继续进行。

然而困难并没有就此结束,当开始打桩时,众人又发现江底并不是预想中的泥沙,而是坚硬的岩土层。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

更糟糕的是,好不容易打好桩子后,沉箱又出了问题,短短几息之间,箱子被湍急的江水冲走了4次,一次比一次远。

每一次失败,都让茅以升心如刀绞,那段时间,他身心俱疲,白天他要在工地上解决技术难题;晚上,他还要绞尽脑汁想办法筹措资金,因为,建桥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钱。

原来,当时的银行对这个项目并不看好,他们不相信中国人能在钱塘江上建起一座桥,为了获得资金支持,曾养甫不得不请来美国桥梁专家做顾问,银行这才勉强出钱支持。

但当工程对外宣称是由中国人设计、筑建时,银行又生出了担忧,派出了相关人员监督,每当工程遇到不顺,茅以升就担心银行会因此撤资。

果不其然,当银行得知建桥不顺后,第一反应就是要撤资,茅以升等人面对这个困境,没有退缩,他们力排众议,用实际行动说服了银行。

他亲自改进了沉箱的设计,调整了它的重量,他对每一个细节都亲力亲为,甚至到了每一颗钉子的安装都要亲自检查的地步,不合格就返工,绝不马虎。

在建桥期间,茅以升没有陪过家人和孩子,他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了钱塘江大桥上,对他来说,这座桥不仅是一项工程,更是中国人的骨气和尊严。

就在钱塘江大桥即将完工之际,又一个意外发生了,日本发动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空袭。

当时,茅以升正在水下检查工程,空袭后,钱塘江沿岸停水停电,大家都十分担心水下的茅以升的安危。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所幸最后有惊无险,茅以升成功上岸,更让人欣慰的是,大桥并未受到空袭的影响,这仿佛是上天对他们辛勤付出的一种褒奖。

终于,在1937年,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后,钱塘江大桥竣工了,这座凝聚了无数工人与设计师心血的大桥,终于巍然屹立在钱塘江上,成为了中国桥梁史上的一座丰碑。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讽刺,这座来之不易的大桥,在仅仅运行了89天后,就成为了一片废墟。

炸毁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的建成,无疑是一件令人振奋的大事,它不仅连接了杭州两岸,更为浙江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然而,1937年12月,中华大地笼罩在战火的阴霾之下,日本侵略军如饥似渴地向南推进,眼看就要兵临城下,这座刚刚建成不久的大桥,此时却面临着一个残酷的命运。

茅以升,这位为钱塘江大桥倾注了全部心血的工程师,此时接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命令:炸毁大桥,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对于茅以升来说,钱塘江大桥不仅仅是一座桥梁,它更像是他亲手抚育的孩子,每一根钢筋,每一块混凝土,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智慧。

茅以升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他不忍心亲手毁掉自己的心血,但更不愿意看到这座桥梁落入敌人之手,成为日军南下的通道。

1937年12月23日,这个注定被历史铭记的日子,钱塘江大桥在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轰然倒塌,这座曾经雄伟的大桥瞬间被炸成了六段。

茅以升站在江边,看着大桥的残骸,心如刀割,然而,在这痛苦的时刻,一个坚定的信念在他心中萌生: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1945年,中国人民迎来了全面抗战的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刻,茅以升心中那个重建钱塘江大桥的梦想终于看到了希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钱塘江大桥的重建工程终于在1953年完成。

重建后的钱塘江大桥比从前更加坚固,为了确保大桥的安全,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专业人员进行维修和检查。

钱塘江大桥能够成功问世,主要归功于茅以升的不懈努力,他学习造桥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报效国家。

从一个怀揣报国梦想的青年学子,到临危受命、迎难而上的工程师,茅以升的命运早已与钱塘江大桥紧密相连。

造桥是为了国家,毁掉心血同样也是为了国家,对于茅以升来说,钱塘江大桥不仅仅代表他个人的荣誉,更是关乎中华民族的大事,他的所学所做,只是为了报效国家。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喜欢本期节目,请您点击“关注”,不错过下期分享。

参考信源:

1.湖南卫视:《钱塘江大桥打桩遇事故,茅以升竟找人搭台唱戏三天三夜安抚龙王?》2023-04-29

2.北京日报:《茅以升为何炸毁自己主持建造的钱塘江大桥?》2023-09-04

3.中国经济网:《“没有不能造的桥”——“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2024-09-09

0 阅读:1

这可史不得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