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是如何选妃的?这些标准,放到现在,几乎无人能满足!

小橘子述文化 2024-09-08 22:57:13

在古代的时候,皇帝作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皇家的选妃之事不仅关乎皇家血脉的延续,更是宫廷文化的重要体现。讲宫廷选妃制度,首先要了解皇帝频繁选妃的原因,皇帝多配偶的原因是在于古代医疗卫生条件差,幼儿夭折的频率要远高于现在,要想多子就要多配偶,其实主要是想要血脉得以延续。

那古代皇帝选妃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呢?其标准之严苛,可谓令人咋舌,即便放到现代,也几乎无人能够完全满足。

确定年龄范围

不同朝代虽略有差异,但总体而言,多集中在十几岁的妙龄女子。东汉时要求女子年龄在 14岁以上,20 岁以下;三国时吴主孙皓要求 “十五六岁简阅”;南北朝时北齐要求年 14 岁以上,20 岁以下;明太祖朱元璋时则要求 15 岁以上,20 岁以下,最小不能低于 13 岁。

但是也有特殊情况,明世宗朱厚熜甚至将采选女孩的年龄下限定在 13岁,这种变态的行为可谓令人发指。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个年龄段的女孩正值花季,符合皇帝的选妃需求,古代男人普遍存在的 “处女情结” ,在皇帝身上似乎也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们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女子最为纯洁。

采选阶段

朝廷会派遣官员到全国各地去物色合适的女子,这些被挑选的女子首先要有一定的姿色,容貌端丽是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古代对于女子容貌的评判标准虽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大致上也注重五官的精致、皮肤的细腻、以及体态的优美。

初步筛选出一批有姿色的女子后,她们会被集中起来运往皇宫,等待进一步的挑选。这其中的关键环节便是严格的体检。古代的体检程序之细致和全面,可谓远超现代人的想象。

严格的体检

体检首先关注的是女子的身体状况,例如腋下无毛或少毛的女孩会被视为上品,而如果生有痔疮,或者闻腋下有无狐臭,那必定是要被淘汰的。

除此之外,还会观察其走路姿势,然后再由每人自报年龄、籍贯用来检查声音,若声音浑浊、嗓音粗浊、言谈不清或应对慌张的便被淘汰。

明朝时期的选妃体检,更是严格到了苛刻的地步。在明熹宗朱由校选妃子的过程中,初选时太监会从外表大致检查,高一点、矮一点、胖一点、瘦一点的女子都会被淘汰。

第二天会进行非常五官检查,仔细查看耳、眼、嘴、鼻、头发、皮肤、腰围、肩宽等部位,身上哪怕长颗黑痣都不行。

第三天则会借助工具测量身体比例,手腕粗短、脚趾肥大、举止轻浮的都不能过关。在最后一轮选拔中,通常会让女子在宫中生活一段时间,以观察其生活习性、说话态度、智力高低等。

考察礼仪规范

在选妃的过程中,礼仪规范的考察也是必不可少的。宫廷有着严格的礼仪制度,妃子们必须熟练掌握各种礼仪,包括行走、站立、坐姿、行礼等。她们的一举一动都要体现出优雅端庄,以符合皇家的风范。

在培训和选拔过程中,会有专门的宫廷女官对参加选秀的女孩进行严格的训练,确保她们能够在宫廷中行为得体。一个不懂礼仪或者举止粗俗的女子,即使拥有美丽的容貌和良好的家世,也很难在选妃中脱颖而出。

据说朱由校选妃时,曾留下的400 名女孩在宫中生活一个月,重在考察她们的 “德” 、“智”、“礼”,最终选出德、智、礼全都优秀的50名成为了妃子。

选妃制度不仅仅关系到皇室血脉的延绵,还往往与一朝的政治密切相关,不同朝代在选妃制度,也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古代皇帝选妃的标准之所以如此严苛,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皇帝的个人喜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护皇家的尊严。

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女子不仅要具备外在的美貌,还要有内在的品德修养,以符合皇家的标准,这些标准放到现代社会,几乎无人能满足。

写到最后

回顾古代皇帝选妃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王朝存在着许多的弊端,也能感受到了古代女子无奈和悲哀,这些选妃制度在当时虽然有着其特定的意义,但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已经相去甚远。

大家有没有觉得古代帝王选妃子是非常苛刻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0 阅读:0

小橘子述文化

简介:“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