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厨神、军队中军衔最高的厨师——李春祥

孔甲丙今说史 2024-11-15 02:27:53

大校,是我国中等校官等级的最高一级,再进一步便是将级,能走到这一步的无疑是军队中的人中龙凤,不但如此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是能力好就能进阶,资历能力一个不能少。

但军队里却有些另类,虽是军中厨师,却是大校军衔,可能许多人听到,一个搞后勤大校军官,第一时间有点不可置信,军人不是要“武德充沛”吗?咋一个掌勺的成大校了,别急,听我慢慢跟你说来。

一、厨子

李春祥,1959年生人,辽宁省铁岭市人氏,1978年,正值19岁的他为谋进步,选择参军入伍,正是这次选择改变了他的一生,也有了日后的军中厨神。

现系中华饮食文化博物馆馆长,沈阳军区联勤部大校,技术等级四级(正军级),大连陆军学院副教授,国家高级烹调技师。

李春祥在家中排行最小,虽然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李春祥的童年不像小说话本里的那些“老幺”幸福,小小年纪的他就负责起了家中的餐食任务,每天都要给全家人做一日三餐,哎,这时候就有人心里有疑问了,他不上学的吗?

其实啊,李春祥直到12周岁时,他的父母才有条件让他上学,尽管如此,父母还是要求李春祥不能耽误家里的农务,学习也要,农活也要。

这种贫困生活,总是令人煎熬,李春祥多年之后回忆起来,却往往有一种苦乐掺半的感觉,也许是那时打下的基础,以后才会有这样的成就吧。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78年,19岁的李春祥参军入伍,在选择哪种工作时,领导建议他学报务员,当时司机工作更吃香,但他觉得,自己是农村出去的,汽车都没碰过,也不够热爱,要找一个适合自己在部队、甚至能干一辈子的工作,而自己从小对烹饪比较热爱,而且熟练。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十分的正确,如果选了司机,说不定他能成为车神或者顶尖的机械师,毕竟能力突出自控能力强的人,在哪个行业都不会差的。

在当时的军队里,他有项关于厨师的荣誉记录,全军金牌最多的厨师就是他,虽然说,这项纪录看似在军队用处不大,甚至还不如军区比武的第一,但是对李春祥来说这就是他能高升的原因。

在第一届中式世界烹饪大赛中,李春祥以巨大优势拿下了那年的第一,荣获“三金”(两个金牌,一个金杯)。

正是这些看似在军队意义不大的荣誉记录,使他获得了两次一等功,家中有军人亲戚的朋友,对立功的难度应该是比较清楚的,普通军人想得个三等功,都有很大的难度,何况是一等功,这么一看的话李春祥的金牌拿的真值。

别看人家是搞后勤的,军队后勤也是有考核,不是传统的厨子,该训练和拉练的,人家也不会少,不然进入战时状态,后勤跟不上大部队,那可就成笑话了。

再加上奖牌那么多,而且还都是大赛,不但给部队涨脸,吸引青年参军。参军入伍,全家光荣又可以学到谋生的厨师技能,这吸引力一点也不差。

综上因素,李春祥晋升大校军衔,是合乎情理的,资历能力影响力都完全符合标准,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刚刚好。

二、创新与文化

“红烧熊掌”是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一道大菜,大家知道它,不是因为它的普及率有多高,而是因为它太出名了,那可是熊啊,人手无寸铁的在野地里遇到它,反应不及时,就成了反馈自然的粪便了。

且不谈熊的危险程度,但是大宴,奇宴,定然少不了这道菜的身影,因为人家不光奇,味道和营养也是一绝,这才是这道菜声誉全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好在随着野保法的颁布实行,这道菜已经消失在大众视野中,但大家对熊掌热爱的很,这道菜立马就有了代替品出世。

“赛熊掌”,红烧熊掌的完美替代品,因色香味与熊掌一般无二,称赛熊掌,而当时这样的“赛熊掌”有很多,唯有李春祥的赛熊掌,望之食之皆与红烧熊掌无二,李春祥也因这道奇菜,真正的走进大众的视野,声名远播。

现在市面上赛熊掌的常见做法就是脱胎自李春祥的做法,李春祥对此还有相关专利,比如“赛燕窝”“赛鲍鱼”等,可见其厨艺的创新性,一点也不差。

人得名利后,必定会追求更高的价值创造,不再拘泥于钱财声望,会自发的不自觉的,做些更有意义的事,如同使命一般。

中华饮食文化博物馆便是李春祥一手领头创办的,也是他在名利双收后所追求的,他想,中国作为世界饮食烹饪强国,在这方面的文化传承方面应该是不差的。

但可惜的是,现实情况却没有这么理想,失传的菜,失传的饮食文化,不在少数。

见此情况,李春祥就有了想法,自己收集了那么多的饮食文化的古董,为何不创立博物馆继续收集,并展览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呢?这样就能将中国独特的饮食文化传播下去。

起初,李春祥只是在全国各地的跳蚤市场以及一些旧楼废墟里海淘,那时他还没想的那么深,建立什么博物馆,存粹因为兴趣爱好,去收集一些关于饮食文化的古董。

时间转瞬即过,从80年代到2002年,李春祥个人收藏了大几千件的古董,虽然都是关于庖厨的物件,但其文化含义,却一点也不少,这位厨师大校感到时机成熟,便向上级领导请示,创立博物馆。

2002年,中华饮食文化博物馆落座于东北沈阳,正式向全国人民开放,自此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饮食文化,有体系的传承了下去,不再分散消失。

三、军衔

回顾人民解放军历史,实行军衔制的时机值得研究,两次实行军衔制,都是在战争结束、局势稳定,中共中央对国际形势判断趋向缓和的战略判断下,完成大规模裁员以后进行的。

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大规模的抗美援朝战争刚刚结束,人民解放军完成了两次裁减,军队总员额处于历史相对较低的时期,从1951年底的627万人降至1955年的350万人。

第二次实行军衔制时,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基本完成,百万大裁军顺利实现,军队员额比1979年自卫反击作战时大大减少,从600余万人减少至319.9万人。

1986年,百万大裁军得到顺利实施。8月15日,中央军委召开常务委员会议研究了“恢复军衔制度”问题,在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进一步统一了认识。

不再提“恢复军衔制”,而是“实行新的军衔制”。之所以叫实行新军衔制,是因为人民解放军已经走上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军官军衔等级的设置和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等,与1955~1965年实行的军衔制有很大不同,是借鉴前者,而不是照搬照套;再则因为实行新的军衔制,可以与20世纪50年代实行军衔制以来遗留的历史问题分开,以减少纠葛和矛盾。

把军官军衔条例和军官服役条例分别立法。

军官军衔改设3等11级:即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区分为基准军衔和辅助军衔。

将官在军官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以4/1000以内为宜。

实行军衔制度,既要积极准备,又要谨慎从事。在切实做好理顺编制体制、建立文职干部制度、精干现役军官队伍等各项准备工作基础上实行。

给军队离休干部授勋,对1955~1965年间所授予的军官军衔重新予以确认,以协调在职干部和离退休干部的关系。

考虑到军官服役条例中有些条款还要和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协商,需要有一个过程,而实行军衔制中央军委确定了就可以提交人大常委会讨论,为了尽快实行新的军衔制度,也为了使军官军衔制度更加完备,中央军委决定“把军衔制的有关内容从军官服役条例中抽出来”,单独制定《军官军衔条例》。这些重大原则和主要问题的确定,为新军衔制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研究酝酿到实施新的军衔制度期间,对于在少将与上校之间设置一个等级,大家意见一致。但是到底是设准将还是设大校,则存在着矛盾。

从国际惯例考虑,人民解放军正师、副师(旅)级军官职务,应当像多数外国军队那样,与准将乃至少将军衔相对应;

但从人民解放军当时实际享受正副师职待遇的人数看,其数量又大大地超过了外军的比例,师职干部多数授予准将军衔,就会出现“将军过多”的弊端。

曾参加“全军恢复军衔制领导小组”工作的刘岩回忆说,这个矛盾曾经困扰了军委有关领导很长时间,最后还是无可奈何地选择了设大校而弃准将的方案。

参考文献:

从恢复军衔制到实行新军衔制 刘艳 《军事历史》

李春祥:军中厨神 王者崇 《中国烹饪》 2010年12期52-54

0 阅读:0

孔甲丙今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