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峰会刚在俄罗斯喀山拉开帷幕,按照东道主俄罗斯的说法,33个国家已经确认参会,其中24个国家派出最高领导人出席。这阵容,可真是比联合国安理会还要热闹。
就在峰会召开之际,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接受采访时,提出了三点"金点子",展现了中方对金砖未来的美好期待。这三点要求听起来简单,但细品起来都是干货。
先说第一点:增强贸易合作的支撑作用。张大使说,要充分发挥"大金砖"的资源和市场优势,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打造经贸大市场。这话说得好啊,金砖十国加起来可是占了全球人口的一半还多,这么大的市场,不好好利用岂不可惜?
第二点更有意思:突出金融合作的稳定作用。张大使特别提到要扩大本币投融资比例,推动本币结算和跨境支付合作。这不就是在说"美元,咱们也不是非你不可"嘛。
第三点最关键:发挥能源、粮食安全合作的保障作用。张大使说要探索建立更稳固的能源、粮食供需体系。这一点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它背后大有文章。
为什么中方要特别强调这三点?尤其是最后一点关于能源和粮食安全的问题?这里面大有玄机。
要知道,现在的金砖十国里,能源和粮食大国比比皆是。俄罗斯是能源和粮食出口大国,阿联酋是能源出口大国,巴西也是农业强国。这么多资源大国走到一起,不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互相照应吗?
设想一下,如果哪天台海或南海真的擦枪走火了,美国很可能会玩出"封锁马六甲海峡"这一招。到时候,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从乌克兰进口的粮食,都得绕着走,成本肯定会暴涨。
我们都还记得俄乌冲突爆发后的情景:全球粮食和能源价格"坐火箭"似的往上窜,搞得各国都叫苦不迭。这种教训,可不能再让它重演了。
所以,在金砖这个平台上建立稳固的能源和粮食供需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让成员国在未来可能的变局中有所依靠,还能降低被"卡脖子"的风险。
对中国来说,这种合作简直就是"及时雨"。现在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提前布局能源和粮食安全,总比到时候手忙脚乱要强。
对其他金砖国家来说,这一体系同样意义重大。俄乌冲突后的全球粮食和能源价格波动,让人记忆犹新。建立稳固的供需体系,不仅能确保供应链的安全,还能增强价格谈判能力,实现互利共赢。
不过话说回来,要真正建立起这样的供需体系,还需要成员国之间有更多务实合作。光靠开会说说漂亮话可不行,得有真金白银的投入,还得有长期稳定的制度安排。
细细品味张汉晖大使的这三点建议,可以看出中方对金砖合作的深谋远虑。这不仅是对当前形势的精准把握,更是对金砖未来的美好期许。贸易合作是基础,金融合作是保障,能源粮食合作则是重中之重。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金砖合作的战略框架。
可以说,中方提出的这三点要求,不仅关系到各成员国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走向。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金砖国家团结发展,或许真能开辟出一条新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