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的太阳露出开心的笑容,映照在炊烟袅袅的村庄上空。讨鱼儿匆匆地扒拉完一碗稀饭,对母亲说:“妈,我挖野菜去了。”
母亲谷氏笑着点点头说:“山上多蛇虫,你要小心在意。”讨鱼儿连连答应,拎着菜篮子如飞而去。
山上的树叶还挂着露水,讨鱼儿穿行在树林中,突然飞来一只红腹锦鸡,挡在讨鱼儿的面前。讨鱼儿暗喜,正好可以捉住给母亲补一补身子。
他正要弯腰捕捉,眼前一花,红腹锦鸡变成了一个白胡子老爷爷,笑眯眯地开口问道:“嗨,小孩,你看我像什么?”
大唐天宝二年春,讨鱼儿的父亲广开树在家里闲坐,姓屈的好友来访。有朋来访,不亦乐乎!广开树吩咐谷氏赶快准备酒菜,他要和好友一醉方休。
酒菜上桌后,广开树拉着姓屈的入座,举杯畅饮。微醺的时候,姓屈的压低嗓音说:“仁兄,我有一桩好买卖,特地邀你入伙,一起发财。”
姓屈的是一个小生意人,在州城一带经商。最近,他打听到洛阳的布匹好卖,决定干一笔大买卖,收购几车布匹运到洛阳,肯定能大赚一笔。但是,他手头上资金有限,因此来劝说广开树入伙。
广开树动了心,询问需要多少本钱?姓屈的说:“你我各拿出五千贯钱,这一趟下来,少说也能赚两千贯钱。”广开树犹豫起来,说道:“我家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
他家算得上中等人家,家有良田百亩,衣食无忧,每年能积攒下几十贯钱来,目前已经积攒下将近两千贯钱,还差三千贯的缺口。
姓屈的笑着说:“我认识一个富商,他可以借钱,不过需要抵押,你可以拿出地契,找他借三千贯。我手头上也只有三千贯,已经找他借了两千贯。”
广开树思虑片刻,点点头,答应了下来。饭后,他怀揣着地契,跟着姓屈的找到富商,富商爽快地答应下来,当即立下字据,借出三千贯钱,期限半年。
拿到钱后,广开树辞别妻儿,跟着姓屈的来到州城,开始收购布匹。历时二十多天,收购了几车布匹,两人带着车队,往洛阳进发。
几天后,走到一处山林边上,突然传来一声锣响,从树林里蹿出十几名土匪,将车队劫走了。广开树和姓屈的跌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这一下,他们算是血本无归了。
两人失魂落魄地回来,广开树经受不住打击,一下子病倒了,卧床小半年。等到病情稍有好转,富商拿着契约讨债来了。广开树无法可想,走投无路,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百亩良田被富商卖给了他人。
经此一事,家里一下子陷入了贫困,也失去了收入来源。广开树去找姓屈的商量对策,谁知姓屈的消失不见了。他隐隐感觉到此事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却又说不出来。他一时想不开,觉得愧对家人,在一个晚上,投河自尽了,一死了之。
广开树死后,谷氏就和儿子讨鱼儿相依为命。此时讨鱼儿才三岁,谷氏又当爹又当娘,安心抚养儿子,家里几乎没有收入,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天宝七年,讨鱼儿已经八岁了。正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讨鱼儿很懂事,不但帮着谷氏干家务,还在山上采摘山货,挖野菜,挖竹笋,解决吃饭问题。
这一天,讨鱼儿去山上挖野菜,半路上飞来一只红腹锦鸡,变成了一位老爷爷,笑眯眯地开口询问道:“嗨,小孩,你看我像什么?”
讨鱼儿一愣,片刻后明白过来,这是在讨口封。小时候,他听妈妈讲过动物讨口封的传说,当即笑着说:“老爷爷,我看你像丹凤。”
红腹锦鸡本来就长得漂亮,与凤凰有几分神韵,而且它的腹部长着红色的羽毛,讨鱼儿送它丹凤的口封,十分应景。再说了,凤凰是天上的仙鸟,是大部分飞禽类动物修行的终极目标,这个口封,红腹锦鸡应该十分满意。
讨鱼儿猜得没错,老爷爷果然很高兴,脸上笑开了花,他禁不住手舞足蹈起来。过了片刻,他停下来,笑眯眯地说:“你是一个心善的孩子,你让我讨口封成功,我不能不报答你,说说吧,你最想要什么?”讨鱼儿想也没想,脱口说道:“我最想发财,过上富贵的生活,这样的话,我的妈妈就能跟着我享福了。”
老爷爷点点头说:“你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我满足你的愿望,送你十二世富贵。”说罢,老爷爷变成了一只红腹锦鸡飞走了。
讨鱼儿继续上山挖野菜,把菜篮子装满后,他回到家里,把红腹锦鸡讨口封的事情对母亲讲了,谷氏点点头说:“孩子,你做得对,见人要说好话,吉祥话,能帮人就不要犹豫,至于能不能过上富贵生活,不重要,一切随缘。”
就这样过了一年多,既没有看见红腹锦鸡送钱财来,也不见自己得到意外之财,时间一长,讨鱼儿就把红腹锦鸡承诺送富贵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这一天晚上,讨鱼儿听见有人喊他的名字,迷迷糊糊地起床,打开门走了出去,只见门外远远地站着一只火凤凰,分外明亮,闪烁着光芒。
火凤凰看见讨鱼儿出了院门,转身就走。讨鱼儿似乎听见有一个声音在对他说:“跟我来吧!”于是跟在火凤凰的后面,快步走去。
两边的树林黑漆漆的,只有中间的一条小路清晰可见。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前面忽然出现一堵石壁,石壁上有一个石门。火凤凰来到石门前,石门自动打开,火凤凰走了进去。
讨鱼儿走进石门,不见火凤凰,却见满地都是珠宝,琳琅满目。他禁不住大喜,瞬间明白过来,这是红腹锦鸡兑现承诺了,送他一世富贵。那一只火凤凰,应该就是当初的红腹锦鸡,因为讨口封成功,已经变成了丹凤。
他脱下裤子,将两条裤腿扎住,装满珠宝,又脱下上衫,包裹了许多珠宝。他将裤腿分开,搭在肩上,双手抱着上衫,走出了山洞。在他的脚步迈出山洞之后,只听身后传来石门关闭的声音。他转身一看,石壁上的石门已经消失不见,只剩下光秃秃的石壁。
小路依然闪烁着光芒,两边伸手不见五指,讨鱼儿顺着小路走了不久,就到了院门前。
讨鱼儿把珠宝装在褡裢里,租了一辆牛车,到州城钱庄里换成了钱。他开始建造房屋,购置良田,摇身一变,成了富户。
过了一段时间,讨鱼儿凭着记忆,到山上寻找那一座石壁,却根本就找不到,而且附近的几座山上,根本就没有高高的石壁。
自此后,讨鱼儿和母亲过起了富裕的日子。
到了讨鱼儿十八岁这一年,他娶了姓杨的女子为妻,一年后,杨氏生下一个大胖小子。这可把母亲谷氏喜坏了,她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自己守寡是值得的,广家的血脉得到了延续,她算是对得起死去的丈夫了。
这一天,忽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正是姓屈的商人。他得知讨鱼儿长大了,发了大财,找上门来了。
姓屈的带来厚礼,在谷氏面前哭哭啼啼地诉说着自己的遭遇。自从和广开树做生意血本无归后,他只好离开了州城,躲避债务。这期间,他走南闯北,吃尽了苦头,好不容易还清了债务。前不久,他打听到讨鱼儿已经成家立业了,因此前来探看。
谷氏是一个善良的女人,相信了姓屈的,这才知道丈夫广开树找不到他的真实原因,选择了原谅。她吩咐摆酒,让讨鱼儿陪着姓屈的喝酒。
姓屈的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劝说讨鱼儿跟着他去都城做生意,据说都城的绢布值钱,价格比州城高了三成,要是运送一匹绢布去都城,定能赚个盆满钵满。只不过,绢布的价格高,所需的资金投入比较大,一般人家做不起这个生意,也只有讨鱼儿这样的家境,才能做这种生意。
这话让讨鱼儿动了心,而且他也想到都城长长见识,便决定跟姓屈的跑一趟生意,赚钱倒是次要的,主要是想去看一看都城的繁华景象。
两人商量了一下,需要投入一万多贯钱,姓屈的只能拿出三千贯,剩下的都是讨鱼儿拿,两人就按照投入的比例来分红。
过了几天,讨鱼儿带着八千贯钱到州城,下榻在客栈里,和姓屈的一起,开始收购绢布。绢布收购完后,临行前的一晚,讨鱼儿听见有人呼喊他的名字,恍恍惚惚地打开窗户,只见窗户下站着一只丹凤,正是当初引他到山洞的那一只。
讨鱼儿迷迷糊糊地跨出窗户,落在丹凤的背上,丹凤飞了起来,不一会儿,来到了城外的一座破庙的上空。
他惊讶地发现,他的目光能够穿透屋顶,看见屋里的一切,而且还能听见屋里的对话。只见屋里聚集着十几人,正在听从姓屈的分派任务。
讨鱼儿听了他们的计划,不由得面无人色,原来他们正在密谋着打劫讨鱼儿的商队,打算在鸡公岭上,抢走绢布。
想不到姓屈的竟然是一个吃里扒外的贼人,是一个隐藏的江湖大盗。讨鱼儿义愤填膺,正在出言呵斥,丹凤飞了起来,回到了客栈。它把讨鱼儿送到室内,就飞走了。
讨鱼儿突然清醒了过来,刚才的经历,仿佛是在梦中。他来到外屋,唤醒一个心腹家仆,附耳说了一番话,心腹家仆连连点头答应。
第二天一大早,讨鱼儿和姓屈的带着商队出发了。
两天后,到了鸡公岭,突然从树林里蹿出一伙盗贼,扬言打劫,让他们留下车队,赶紧逃命去。讨鱼儿上前理论,却被姓屈的拉住,劝说他保住性命要紧,钱财乃身外之物,丢了再赚,命只有一条,丢了就再也不会有了。
讨鱼儿哪里听得进呢?他走上前,挡在车队前,指挥车夫们拿起棍棒,护住车队,不准盗贼靠近半步。姓屈的焦急地大声喊道:“大侄子,快逃吧,你这是以卵击石。”
讨鱼儿何尝不知道这是以卵击石呢?这是他的缓兵之计,拖延时间,等候捕快们的到来。启程的当天,他的心腹家人依照他的叮嘱,已经报了官。
果不其然,片刻后,一阵号角响起,接着一阵马蹄声传来,马快们如飞而至,包围了盗贼们。他们接到报案后,夜晚赶路,早已提前埋伏在鸡公岭附近。
盗贼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中了埋伏之计,被捕快们一网打尽。刺史亲自审问,历时一个多月,最终将案情弄了个水落石出。
原来,姓屈的表面上是一个商人,暗地里和盗贼们勾结,以做生意为名,鼓动商人跟着他做生意,半路上被盗贼们打劫,从中获利。这些年里,他祸害了不少人,包括广开树。得知讨鱼儿发达后,他又故技重施。
讨鱼儿这才得知,父亲广开树中了姓屈的算计,成了冤魂。他回到家里,把详情告诉了母亲谷氏,谷氏气得胸口发甜,吐出一口鲜血。亏得广开树把姓屈的当真心朋友,想不到姓屈的人面兽心,暗中算计起好朋友来,不但让广开树丢了钱财,失去了生命,让他们母子陷入困境,而且还想继续算计儿子讨鱼儿。
要不是丹凤驮着讨鱼儿,偷听到盗贼们的计策,恐怕讨鱼儿至死还蒙在鼓里,还以为姓屈的是一个好人。这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所幸的是,天道是公正的,作恶者最终得到了惩罚,蒙冤者最终得到了昭雪。
这以后,讨鱼儿的后人,每一代长子长孙,半夜里都被一只火凤凰引进石洞里,满载珠宝而归,因此越来越富贵。他的后人都听说过红腹锦鸡讨口封的故事,对此见怪不怪。一直延续了十二代人,这以后,火凤凰再也没有出现过。
讨鱼儿善言善语,让红腹锦鸡得以讨口封成功,因此富贵了十二代人的故事,也流传了很广。人们经常告诫后代子孙,要像讨鱼儿一样,保持良善之心,千万不要像姓屈的,心存不善,最终吞食恶果。
这正是,善言善语结善缘,恶人恶心得恶报。做人要多说好话,广结善缘,积累福报,生活就会越来越幸福,人生就会越来越顺遂。
本故事纯属虚构,旨在借事喻理,劝喻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