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的春天,山东沂南县北寨村的老乡在村边的一个大土堆取土盖房的时候意外的发现了一座古墓。随即当地文物考古队对古墓进行了发掘,一个宏大而又豪华的古墓出现在了考古专家的眼前。
这座古墓虽历经千年仍旧保存完好。更让人惊讶的是墓室四壁刻满了石刻画像。经考古专家认定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出土的规模最大的画像石墓,这就是北寨汉墓。
北寨汉墓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界湖镇北寨村。北寨汉墓的石刻画像雕工极尽精研细致,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汉画像石墓。
北寨汉墓位于山东省沂南县北寨村,大墓坐北朝南,全部用玉质石材筑成,分为前室、中室、后室和侧室,总面积为88.2平方米,共用石材280块。其中画像石42块,画像73幅,画像面积达44.2平方米。这些石像代表了当时绘画雕刻艺术的较高水平。
从墓中出现的画像石来看,北寨汉墓可谓是极尽奢华,然而北寨汉墓却没有发现墓志铭,甚至所有陪葬品、棺椁尸骸都被盗掘一空。因此墓室石墙上的画像便成为研究这座墓葬的唯一线索。
在整块石头上雕刻画像是汉代贵族盛行的墓葬装饰方法,但是年代的早晚不同,雕刻的技法也稍有区别。工匠在木质顶板上采用了高浮雕的技法,这是一种把花纹高高凸出底面的刻画。这种工艺只在东汉末年的文物上见到过。于是专家初步推断这座墓室建造于东汉时期。
由于没有其他关于古墓的线索,为了保护古墓,考古人员在发掘不久后就用沙土回填了墓室。直到40年后的1994年,考古部门在古墓东南方向20米又发现了一座墓葬,它和先前发掘的古墓有着相同的结构,他们应该属于同一家族的墓葬。
在新发现的墓葬当中考古专家们发现了散落一地的汉代五铢钱,其中一枚小个头的剪边五铢钱是东汉末年才开始流通的货币。这让专家们确认二号墓的修建年代与一号墓同样为东汉时期。
新发现的二号墓尽管确认了北寨古墓的修建年代,但北寨古墓还有很多的疑问没有揭开。
在北寨汉墓的一号墓中毫不避讳地运用了龙的形象作为装饰。中式八角擎天柱的上方倒悬着一条龙,龙身和横梁是由一整块石头透雕而成的。
龙身上有羽翼,有鳞片张开了,最终还能隐隐看出朱砂染过的红色,气势雍容。墓内有着左右相邻的两个后室,显然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
男左女右的合葬形式在东汉时期已成为定制,可是墓室的壁画表明这座墓葬竟是女左男右,而且女主人的墓室也比男主人的墓室宽出了1厘米。
据推测,这座墓葬的女主人应该是一位皇室公主,只有这样女主人的墓室规格才能高于她的丈夫,同时也能解释墓中为何会出现龙形的装饰。
为了得到墓主人身份的信息,专家们对古墓的石刻画像进行了研究。一幅刻在古墓门楣上的画像引起了考古专家的注意。
画像中翻山越岭而来的胡人眼眶深凹,鼻梁高挺,身上穿着短装,头戴胡人特有的皮帽。他们手拿弓箭,似乎要抢攻过桥。而另一方汉人毫不示弱,手持兵器予以坚决反击。将军坐于战车之上挥斥冲杀。专家推测画像中这位曾经带兵驱逐过胡人的将军就是古墓的主人。
根据北寨汉墓的种种迹象人们拼凑出一幅消失已久的图景,墓主人可能是一位皇室公主和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很可能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大将军,曾在驱逐胡人的战争当中立下过汗马功劳。
北寨汉墓所在的沂南县史称阳都。一位出生在当地的贵族进入了考古学家的视野中,他的名字叫伏湛,他是唯一被东汉皇帝两次封侯的人,显然具有在沂南修建这样一座宏大墓葬的财力。
公元25年东汉建立,伏湛得到皇帝的特别宠爱,官运一路亨通,每逢皇帝亲征都让他代管朝中的事物。也许正是这种特殊的身份,让伏湛敢于使用皇家专用的龙门来装饰自己死后的居所。
在资治通鉴中有这一段记载,伏湛曾率兵出征平定叛乱大获全胜。这证明伏湛不仅是一位文官,还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这也与墓室石刻画像中的情形相符。
公元27年,伏湛被封为阳都侯,但就在三年后被贬往今天的青岛崂山一带,跌落至人生的最低谷。公元37年,皇帝决定再次重用伏湛,但不料伏湛在赴任路上因中暑而病逝。由此也不排除这是伏湛衣冠冢的可能性。
也许正是因为墓主任客死途中仓促间无暇准备,并不愿提及被贬的经历,因此才让墓葬没有留下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