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的民俗

昕瞳看历史 2023-02-17 18:39:14

渤海在长期发展中,特别是与中原密切来往受到内地民俗的影响,形成了本民族的特有习俗。

礼仪习俗

中国礼仪之邦著称,尤其到了唐代已形成十分完善的礼仪制度。盛唐的礼仪制度对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和巨大的吸引力。公元737年,渤海国第三代王大钦茂即位后,便遣使入唐求写《唐礼》(《大唐开元礼》),全面学习和接受唐朝的礼仪制度。渤海国历代王在与唐朝交往中都恪守君臣礼节。每年年初岁尾,渤海国王要派使臣到长安给唐皇送"贺正表"以"贺正旦"。渤海王还定期派其子或兄弟进唐为侍(人质)。每当渤海国王去世,渤海都要派使臣赴唐"告哀",然后再接受唐廷册封。

在与唐朝的交往中,渤海人都做到"地虽海曲,常习华风",恪守君臣之礼。因此,渤海人被唐皇称赞为"夙夜一心,朝天之礼仪克备"。在唐朝礼制的影响下,尊崇礼仪,效仿唐制,在渤海国的社会中蔚然成风,涌现出许多有学识、懂礼仪的人士,在外交活动中屡受褒奖。

渤海人除恪守上述礼仪外,还盛行一些民间礼俗。比如,妇女在正式场合行礼时,效仿唐制的规定,行礼拜而不跪。再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时,渤海人有采艾叶、吃艾糕(粽子),以纪念屈原的习俗。渤海人以五月为毒月,五月五日为毒日,把艾嵩插在房门上,用五彩丝线做成人的形状簪在头上,叫做"长寿缕",以辟邪除害,避灾趋吉。渤海人还依照唐朝人的民俗习惯,过一些季节性的节日,如人日(二月七日)、上元(元夜、灯节)、寒食(每年冬至后一百零五六天)、清明(寒食后一二天)、七夕(七月七日乞巧节)、中元(七月十五日孟兰盆节、鬼节)、中秋(八月十五日)、重阳(九月九日)、除夕等节日。遇到重大活动,诸如国王和佛祖诞辰、册封典礼等,也要不同方式进行庆祝和纪念。

婚丧习俗

唐代礼仪之婚姻礼仪

魏晋时期,渤海的先民挹娄人的婚俗是"将嫁娶,男毛羽插女头,女和则持归,然后致聘礼"。南北朝时期,勿吉人的婚俗演变为"初婚之夕,男就女家,执女乳而罢,便为定,仍为夫妇"。这样的婚俗表示男女双方可互选意中人,这比当时中原内地流行的尊媒妁之言、听父母之命的封建包办婚姻自由得多。渤海建国后,普遍实行"抢婚",又称"劫夺婚"。所谓"抢",只具象征意义,实际上是男女双方两情相悦,是自愿的。在渤海的婚姻中,妇女居重要的地位,如"妇女皆悍妒","不容侧室"。"悍妒"是说渤海的女人在家庭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威,敢于起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渤海的妇女"不容侧室",反映渤海人严守"一夫一妻制"。

由于渤海人居住环境各异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因此人死后其丧葬方式呈现多样性。在渤海的墓葬中,有土坑、土坑封土、石扩封土、石室封土、石棺封土及砖石顶封土等形式,而且规模不等。贵族逝者造大墓,百姓亡者修小墓,还有既不够大又不算小的中型墓葬。在渤海社会的下层,人死后有火葬和树葬的习俗。火葬多出现在渤海国的早期。

据对吉林省敦化市六顶山渤海大墓群挖掘发现,该墓群中不少墓室中有木炭,人骨架有的夹在木炭中,有的与木炭混在一起,说明人死后采用了火葬形式。这种葬俗直到公元755年才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渤海人死后还采用了树葬的方式。树葬不是将死者尸体直接放到树上,而是在树干上挖个洞,再将死者尸体放进树洞里。渤海人的树葬方式与信奉萨满教有关。据说该教的教义认为,树木是一种神灵,能够通"天",树葬后通过树神可以升入"天堂"。因此,树葬风俗在渤海民间广为流传, 成为一种传统的丧葬习俗。

生活习俗

渤海人的生活丰富多彩,生活习俗独具特色。比如:服饰,早在魏晋时期,渤海人尚处在原始阶段,"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冬猪膏涂身,以御风寒;夏则裸袒,以尺布隐其前后,以蔽形体"(《魏书•挹娄传》)。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渤海人婚嫁时,"妇人服布裙,男子衣猪皮裘"。"猪皮裘"经过加工而制成。

渤海建国后,随着纺织业的发展,能够生产粗布、细布和丝织品,特别是唐朝和日本的丝织品进入渤海国,使渤海人的服饰和穿着有了很大的改进。渤海的百姓普遍穿着庄重整齐的粗布衣,彻底改变那种"衣猪皮"或尺布遮私处的原始状态。而王族和上层贵族则穿戴绫罗绸缎,或穿戴经过精细加工制作的毛皮服饰。渤海人很重视冠饰,懂得打扮自己。据《新唐书》和《北史》记载,渤海的先民有"俗编发,缀野豕牙,插雉尾为冠饰"或"头插虎豹尾"的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渤海人越来越注重仪表。渤海的妇女,尤其是社会上层的贵妇们开始使用铜镜,佩戴金、银耳环、指环、耳坠、金钗、手镯等各种首饰。这些华丽首饰的佩戴使用,张显贵妇们的雍容华贵。渤海的妇人还会把天然铁矿石研成粉末当作化妆品,以粉饰自己。

渤海的先人非常重视饮食。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育出粟、麦、穄(糜子)、葵(葵菜)等农作物。渤海人普遍饲养生猪,猪肉是渤海先人的主要食品之一。渤海建国后,仍保留养猪的传统和喜食猪肉的生活习俗。同时,食用的肉类还有羊、牛、马、鹿、熊等。智慧的渤海人利用生产的农产品制作出独具特色的食品,如端午节食用的艾糕和大豆为原料的豆鼓等。食物的多样化,大大改善了渤海人的饮食结构,丰富了渤海人的物质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

渤海人有采摘的习俗。而采摘习俗最典型的是采挖人参。渤海人在长期采挖人参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采参方法或程式。这就是:放山 (进山采参)、喊山(发现人参告知同行)、戴笼头或上绊马索(给人参系上红线绳)、跪拜(祭山神)、挖参。这样的采参习俗,形成了长白山的采摘文化。

0 阅读:12

昕瞳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